发明名称 降低一冷却塔幔热柱现象之冷却塔、方法与设备
摘要 所揭示者为一热交换器,其具有第一通道组,用以接收一周围空气气流,及一第二通道组,用以接收一富含水气的温暖气流。第一通道组及第二通道组系彼此分隔,以容许该富含水气的温暖气流可被该周围空气气流所冷却,以使水分可自该富含水气的温暖气流中冷凝出来。冷却塔组态包含所揭示用必降低地幔热柱、并可捕捉一部分流出物并可重新送回冷却塔储存槽或作为一洁净水源之热交换器组。
申请公布号 TW550368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9.01
申请号 TW091123373 申请日期 2002.10.09
申请人 莫利冷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布莱安J 宇博得;艾顿F 马克瑞;O L 基尼一世
分类号 F28C1/00 主分类号 F28C1/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蔡坤财 台北市中山区松江路一四八号十二楼
主权项 1.一种冷却塔,其至少包含:一反流挥发性介质;一水配送系统,其系可配送热水至该反流挥发性介质;一热交换器,其系可自一第一空气气流吸收热至一第二空气气流,该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通道组及一第二通道组,其中该热交换器系由堆叠于冷却塔内部成交错斜线分布的热交换器段所组成,且其中该第二空气气流系经由一导管而由该热交换器段之该第二通道组之至少一通道被导入热交换器中;一风扇,其系可导引空气穿过该反流挥发性介质以创造出该第一空气气流并导引该流速介于每分钟每平方英尺10至80磅(pda/ft2/min)间及相对湿度约为90%或90%以上之该第一空气气流通过该第一通道组,及导引导引该流速介于每分钟每平方英尺10至80磅(pda/ft2/min)及乾燥球部温度比第二气流低5℉之该第二空气气流通过该第二通道组,该第一通道组中的每一个通道系以一薄的导热材料与该第二通道组之至少一通道相隔;及一储存槽,其系可捕捉自该第一空气气流冷凝出来的水。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冷却塔,其更包含一位于冷却塔开口前面之热转移介质,其中该第一空气气流即系经由此热转移介质而进入冷却塔中。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一冷液体系被喷洒到该热转移介质上,以便于该第一空气气流进入热交换器前将该第一空气气流冷却。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该第一通道组及该第二通道组系藉由薄板层一起形成一三明治式结构。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冷却塔,其更包含沿着该薄板物质之两平行边缘往上抬高的边及与该往上抬高的边成垂直之沿着该薄板物质之两平行边缘往下伸的边;该第一通道组系藉由反转两薄板层并将一侧之往上抬高的边与另一侧之往上抬高的边互相黏合后所形成的;及该第二通道组系藉由反转两薄板层并将一侧之往下伸的边与另一侧之往下伸的边互相黏合后所形成的。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该第一通道组可藉由交错黏合一薄板组中该往下伸的边与该往上抬高的边而与该第二通道组垂直。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冷却塔,其更包含在该薄板上形成往上突出或往下凹陷的扣子,以便保持该第一通道组及该第二通道组间在不同压力下仍能维持畅通。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形成于第一薄板上之该往上突出的扣子系紧靠在第一相邻薄板上另一往上突出的扣子上,且该往下凹陷的扣子系紧靠在第二相邻薄板上另一往下凹陷的扣子上。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该往上突出的扣子系被设置成可降低第一空气气流在第一方向上流动的阻力,且该往下凹陷的扣子系被设置成可降低第二空气气流在第二方向上流动的阻力。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该薄板系由一合成树脂薄膜所构成。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该薄板系由PVC所组成。12.一种冷却塔,其至少包含:一交流挥发性介质;一水配送系统,其系可配送热水至该交流挥发性介质;一热交换器,其系可自一第一空气气流吸收热至一第二空气气流,该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通道组及一第二通道组;一风扇,其系可导引空气穿过该交流挥发性介质以创造出该第一空气气流并导引该流速介于每分钟每平方英尺10至80磅(pda/ft2/min)间及相对湿度约为90%或90%以上之该第一空气气流通过该第一通道组,及导引导引该流速介于每分钟每平方英尺10至80磅(pda/ft2/min)及乾燥球部温度比第二气流低5℉之该第二空气气流通过该第二通道组,该第一通道组中的每一个通道系以一薄的导热材料与该第二通道组之至少一通道相隔;及一储存槽,其系可捕捉自该第一空气气流冷凝出来的水。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来自冷却塔外部的该第一空气气流系在离开冷却塔前先与该流出物混合。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该热交换器系自冷却塔内部之外边缘延伸一段距离,该距离系低于冷却塔内部短边之一半距离,该第一通道组系自冷却塔之外边缘延伸至热交换器之最内边缘,好让第一空气气流能通过该第一通道组进入冷却塔中央。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冷却塔,其更包含一位于热交换器底部的盖子,其系可防止流出物略过热交换器。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冷却塔,其更包含一门,该门在关闭时系可迫使全部的流出物流过热交换器,并且在打开时系可容许一部分的该流出物流动绕过热交换器。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冷却塔,其更包含一门,该门位于第一位置时可关闭该第一通道组,以防止空气通过冷却塔外面,同时还可容许一部分的该流出物流动绕过热交换器;而当该门位于第二位置时则可让空气自冷却塔外面进入,同时可防止流出物不致流动绕过热交换器。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热交换器的位置系相对于挥发性介质位置而倾斜。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热交换器系被倾斜而位于比冷却塔边缘更高的冷却塔中央较高处。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热交换器系被设置成复数个具不同截面宽度的阶梯段。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的阶梯段其底部较顶部来得宽。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的阶梯段其顶部较底部来得宽。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冷却塔,其更包含一位于冷却塔开口前面之热转移介质,其中该第一空气气流即系经由此热转移介质而进入冷却塔中。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一冷液体系被喷洒到该热转移介质上,以便于该第一空气气流进入热交换器前将该第一空气气流冷却。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冷却塔,其中之热交换器系由堆叠于冷却塔内部成交错斜线分布的热交换器段所组成,且其中该第二空气气流系经由一导管而由该热交换器段之该第二通道组之至少一通道被导入热交换器中。26.一种降低一冷却塔地幔热柱现象的方法,其至少包含下列步骤:以一感应式热制程将自冷却塔挥发性介质离开之含水气流源中的热转移至一周围空气源;将已加热的周围空气与自冷却塔挥发性介质离开的空气气流混合,使该混合后之空气气流落到100%饱和曲线下方。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之热转移步骤系藉由一热交换器来达成,该热交换器系具有一可供自冷却塔挥发性介质离开之潮湿空气通过的第一通道组,及一可供周围空气通过的第二通道组。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第一通道组及该第二通道组系藉由薄板层一起形成一三明治式结构。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沿着该薄板物质之两平行边缘往上抬高的边及与该往上抬高的边成垂直之沿着该薄板物质之两平行边缘往下伸的边;该第一通道组系藉由反转两薄板层并将一侧之往上抬高的边与另一侧之往上抬高的边互相黏合后所形成的;及该第二通道组系藉由反转两薄板层并将一侧之往下伸的边与另一侧之往下伸的边互相黏合后所形成的。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第一通道组可藉由交错黏合一薄板组中该往下伸的边与该往上抬高的边而与该第二通道组垂直。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在该薄板上形成往上突出或往下凹陷的扣子;以便保持通道在负压下仍能维持畅通。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于第一薄板上之该往上突出的扣子系紧靠在第一相邻薄板上另一往上突出的扣子上,且该往下凹陷的扣子系紧靠在第二相邻薄板上另一往下凹陷的扣子上。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往上突出的扣子系被设置成可降低第一空气气流在第一方向上流动的阻力,且该往下凹陷的扣子系被设置成可降低第二空气气流在第二方向上流动的阻力。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薄板系由一合成树脂薄膜所构成。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4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薄板系由PVC所组成。36.一种降低一冷却塔幔热柱现象的设备,其系包含:一种以感应式加热制程将自冷却塔挥发性介质离开之潮湿空气源的热转移至一周围空气源的装置;一种将该已加热的周围空气与自冷却塔挥发性介质离开之潮湿空气混合的装置,使该混合的空气气流系位于100%饱和曲线下方。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所述之设备,其中该转移热的装置系具有一可供自冷却塔挥发性介质离开之潮湿空气通过的第一通道组,及一可供周围空气通过的第二通道组。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一热交换器的部分示意图。第2图为第1图热交换器的部分放大示意图,用以释出其中的细部构造。第3图为一热交换器之代表图。第4图为一地幔热柱消退过程之代表图。第5图为以一水冷凝热交换器来消减地幔热柱过程之代表图。第6图为一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第7A及7B图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第8A及8B图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第9图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第10图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第11图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第12图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第13图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第14图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第15图为依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管型热交换器。第16图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第17图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冷却塔的区块图。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