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
摘要 一种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用以对非向量化的三维曲面交集接缝进行反锯齿处理,三维曲面交集接缝系位于第一曲面SF1及第二曲面SF2的交集处,且第一曲面SF1及第二曲面SF2交叠产生视觉曲面SF3,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设定深度容差值,并依据深度容差值设定深度范围;接着,依据深度范围,于视觉曲面SF3区域内选定三维曲面交集接缝附近之反锯齿区域;最后将反锯齿区域内之第一曲面SF1及第二曲面SF2混合产生结果曲面SFr,其中结果曲面SFr系位于视觉曲面SF3上。而混合产生结果曲面 SFr的方法更包括深度参数化过程,分别设定深度参数 nFactor、第一乘数nFactor1及第二乘数nFactor2;并计算结果曲面之结果透明值Wr,而后便可取得结果曲面之结果色值Cr。
申请公布号 TW544635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8.01
申请号 TW090125603 申请日期 2001.10.16
申请人 友立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世扬
分类号 G06T17/40 主分类号 G06T17/4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素华 台北市南港区忠孝东路六段三十二巷三号五楼
主权项 1.一种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用以对一非向量化的三维曲面交集接缝进行反锯齿处理,该三维曲面交集接缝系位于一第一曲面SF1及一第二曲面SF2的交集处,且该第一曲面SF1及该第二曲面SF2交叠产生一视觉曲面SF3,其中Pi(Zi,Ci,Wi)为该第i曲面上之像素点,且Zi、Ci及Wi分别代表该第i曲面上之像素点的深度、色値及透明値,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设定一深度容差値,并依据该深度容差値设定一深度范围;(b)依据该深度范围,于该视觉曲面SF3区域内选定该三维曲面交集接缝附近之一反锯齿区域;以及(c)将该反锯齿区域内之该第一曲面SF1及该第二曲面SF2混合产生一结果曲面SFr=F(Zr,Cr,Wr),其中该结果曲面SFr系位于该视觉曲面SF3上。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步骤(b)更包括求取该第一曲面及该第二曲面之一相邻深度値Z,且该相邻深度値Z为两高低相邻像素P1(Z1,C1,W1)与P2(Z2,C2,W2)的深度差,亦即Z=Z1-Z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该反锯齿区域之该相邻深度値Z落在该深度范围内。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步骤(c)中,混合产生该结果曲面SFr的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将该深度范围参数化,取得一深度参数nFactor;设定该第一曲面之一第一乘数nFactor1及该第二曲面之一第二乘数nFactor2;计算该结果曲面之一结果透明値Wr;以及利用内插法求得该结果曲面之一结果色値Cr。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该深度参数nFactor系为Z1及Z2之函数。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该深度参数nFactor系透过线性运算取得。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该结果色値Cr系为Z1.Z2.C1.C2.W1及W2之函数。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该结果色値Cr系采线性内插法求出。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该第一乘数nFactor1系为W2.Z1及Z2之函数。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该第二乘数nFactor2系为W1.Z1及Z2之函数。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结果透明値Wr系为W1及W2之函数。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该结果曲面的颜色等于该结果透明値Wr与该结果色値Cr的乘积。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当该相邻深度値Z为正数时,则该视觉曲面之像素P3的深度Z3等于该第一曲面之像素P1的深度Z1,亦即当Z1>Z2,则Z3=Z1。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其中当该相邻深度値Z为负数时,则该视觉曲面之像素P3的深度Z3等于该第二曲面之像素P2的深度Z2,亦即当Z1<Z2,则Z3=Z2。15.一种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用以记录使电脑执行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对一非向量化的三维曲面交集接缝进行反锯齿处理,该三维曲面交集接缝系位于一第一曲面SF1及一第二曲面SF2的交集处,且该第一曲面SF1及该第二曲面SF2交叠产生一视觉曲面SF3,其中Pi(Zi,Ci,Wi)为该第i曲面上之像素点,且Zi、Ci及Wi分别代表该第i曲面上之像素点的深度、色値及透明値,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设定一深度容差値,并依据该深度容差値设定一深度范围;(b)依据该深度范围,于该视觉曲面SF3区域内选定该三维曲面交集接缝附近之一反锯齿区域;以及(c)将该反锯齿区域内之该第一曲面SF1及该第二曲面SF2混合产生一结果曲面SFr=F(Zr,Cr,Wr),其中该结果曲面SFr系位于该视觉曲面SF3上。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步骤(b)更包括求取该第一曲面及该第二曲面之一相邻深度値Z,且该相邻深度値Z为两高低相邻像素P1(Z1,C1,W1)与P2(Z2,C2,W2)的深度差,亦即Z=Z1-Z2。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该反锯齿区域之该相邻深度値Z落在该深度范围内。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步骤(c)中,混合产生该结果曲面SFr的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将该深度范围参数化,取得一深度参数nFactor;设定该第一曲面之一第一乘数nFactor1及该第二曲面之一第二乘数nFactor2;计算该结果曲面之一结果透明値Wr;以及利用内插法求得该结果曲面之一结果色値Cr。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该深度参数nFactor系为Z1及Z2之函数。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该深度参数nFactor系透过线性运算取得。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该结果色値Cr系为Z1.Z2.C1.C2.W1及W2之函数。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该结果色値Cr系采线性内插法求出。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该第一乘数nFactor1系为W2.Z1及Z2之函数。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该第二乘数nFactor2系为W1.Z1及Z2之函数。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结果透明値Wr系为W1及W2之函数。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所述之电脑可读取之记录媒体,其中该结果曲面的颜色等于该结果透明値Wr与该结果色値Cr的乘积。图式简单说明:第1A图绘示传统上电脑绘图的向量影像图形之示意图。第1B图绘示传统上电脑绘图的点阵影像图形之示意图。第2A图绘示两个三维曲面于未交叠状态之示意图。第2B图绘示两个三维曲面于交叠状态下形成非向量化的三维曲面交集接缝之示意图。第3A图为第2B图沿着3A-3A方向之剖面图。第3B图为第3A图中反锯齿区域之放大图。第4图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之流程图。第5图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中,于反锯齿区域R混合产生结果曲面SFr的方法之流程图。第6A~6C图绘示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Z方向融合之反锯齿方法运用在多重曲面交叠的反锯齿处理之示意图。
地址 台北市内湖区内湖路一段三五八号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