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差速器之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系提供一种差速器之制造方法,该法乃采用厚钢管铣外齿,再藉由铸铝方法使铣外齿之厚钢管、铸铝部及两差动小斜齿轮轴固着为一体,作成驱动大齿轮初胚,再将第一对差动小斜齿轮装入差动小斜齿轮轴而定位;接着由支持第二对差动小斜齿轮轴之左右两斜齿轮盖的凸缘外缘紧配合于驱动大齿轮两侧之浅圆凹面内,以将驱动大齿轮、两对差动小斜齿轮、左右两斜齿轮盖及左右轮轴等,以极为容易地组装在甚为准确地中心线上,并使之牢固的组装后的两轴间无任何摇晃无噪音发生,大大地提高了制造差速器之品质,实为本发明在差速器技艺上之一大突破。
申请公布号 TW536596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6.11
申请号 TW091119125 申请日期 2002.08.23
申请人 陈李烨 发明人 陈李烨
分类号 F16H48/00 主分类号 F16H48/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廖大专 台北市中正区新生南路一段一六○巷二十七号四楼
主权项 1.一种差速器之制造方法,其特征为,该方法包括:(A)取一定宽度之厚钢管(11)在其外圆周表面先铣制一外齿(111)以形成一驱动大齿轮(1)之初胚;(B)在驱动大齿轮(1)之初胚两侧分别车削,以形成一T字状剖面之中间壁(113);(C)于该中间壁(113)上穿设复数个洞孔(114);(D)将具有C型扣环槽之差动小斜齿轮轴(12)置于驱动大齿轮(1)之初胚中间壁(113)内,再以铸铝方法准确地将驱动大齿轮之初胚与差动小斜齿轮轴铸成一体;(E)于驱动大齿轮(1)之初胚两侧分别车削一凹面(151.151');(F)在驱动大齿轮(1)初胚之凹面上再穿设复数固定螺丝之洞孔(131);(G)将第一对差动小斜齿轮(2-2')装入轮轴(12.12')并崁入C型扣环后,再将具有第二对差动小斜齿轮轮轴之左右两斜齿轮盖(4)分别将第二对左右差动小斜齿轮啮合于该第一对差动小斜齿轮上并将该两斜齿轮盖分别固定于驱动大齿轮的两侧凹面上者。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差速器之制造方法,其中,该设置于驱动大齿轮初胚中间壁之复数个洞孔,系用于铸铝时的铸铝部之铸料可注入该复数个洞孔内,而使该铸铝部与该两差动小斜齿轮轴及该驱动大齿轮初胚皆固结为一体者。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差速器之制造方法,其中,于该制程(D)中进一步包括以治具套固于该差动小斜齿轮轴的C型扣环槽上,使之在铸造过程中兼作套固治具,使该小斜齿轮轴确实地定位者。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 习知「电动代步车差速器之结构改良」之组合结构之正视立体图。第2图 习知「差速器改良构造」之结构组合部份剖面图。第3图 本发明「差速器之制造方法」第一制程示意图。第4图 本发明「差速器之制造方法」第二制程示意图。第5图 本发明「差速器之制造方法」第三制程示意图。第6图 本发明「差速器之制造方法」第四制程示意图。第7图 本发明「差速器之制造方法」第五制程示意图。第8图 本发明「差速器之制造方法」第六制程示意图。第9图 为本发明轮盖示意图。第10A-10C图为本发明差速器之组装示意图。第11图为本发明差速器组装后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地址 台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三段二九六巷十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