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使用二次燃料以释放储存氢之燃料电池氢供给系统
摘要 氢推进的燃料电池车辆系统设计,其乃藉由提供及/或利用二次加热源以供应储存氢之解吸热,而降低从氢储存合金释放氢之相对成本。二次加热源可包含燃烧知之二次(非氢)燃料。燃料供给系统使用完全新的镁基氢储存合金材料,其乃第一次使利用固态储存与运送氢以驱动燃料电池车辆成为可行且实际的。这些异常合金具有结合异常吸收动能之超过7个重量百分比之显着的氢储存容量,以使合金粉末于300℃在1.5分钟之内吸收其总容量之80%,并在不损失容量或动能的情况下,具有至少2000循环之循环寿命。
申请公布号 TW533262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5.21
申请号 TW090125151 申请日期 2001.10.12
申请人 力能转换装置公司 发明人 欧史坦;杨罗珊
分类号 F02B43/10 主分类号 F02B43/1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黄庆源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一段二四五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氢驱动式车辆系统,该系统包含:燃料电池:氢供应装置,有效地交互连接至该燃料电池,该氢供应装置包含氢储存台:以及加热源,用以从该储存台释放储存氢,该加热源排除由燃烧氢所产生之热。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加热源包含用以将热提供给该氢储存台之燃料燃烧器,以及供该燃烧器使用之二次燃料。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二次燃料系选自于由汽油、燃料油、丙烷、柴油、或天然气所组成之群组。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二次燃料系为丙烷。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该燃烧器系选自由火焰型燃烧器、内燃机、或触媒燃烧器所组成之群组。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燃烧器系为触媒燃烧器。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氢储存台包含氢储存合金,而其特征为:该合金具有:a)至少6个重量百分比之氢储存容量;b)吸收动能,以使合金粉末在10分钟内以300℃吸收其总容量之80%;以及c)在不损失容量或动能之任何一个的情况下,至少650循环之循环寿命。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在不损失容量或动能之任何一个的情况下,该合金具有至少1000循环之循环寿命。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在不损失容量或动能之任何一个的情况下,该合金具有至少2000循环之循环寿命。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氢储存合金系由具有范围在30与70微米之间的微粒尺寸之粉末所形成。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包含至少90个重量百分比的镁。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具有至少6.5个重量百分比之氢储存容量。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具有吸收动能,以使合金粉末在5分钟内以300℃吸收其总容量之80%。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具有至少7个重量百分比之氢储存容量。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具有吸收动能,以使合金粉末在1.5分钟内以300℃吸收其总容量之80%。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更包含0.5-2.5个重量百分比的镍。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更包含1.0-4.0个重量百分比的铈镧合金。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铈镧合金主要包含铈、镧与镨。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更包含选自于由3-7个重量百分比的铝,0.1-1.5个重量百分比的钇以及0.3-1.5个重量百分比的矽所组成之群组之一个或更多个。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包含91.0个重量百分比的镁、0.9个重量百分比的镍、5.6个重量百分比的铝、0.5个重量百分比的钇以及2.0个重量百分比的铈镧合金。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包含95.6个重量百分比的镁、1.6个重量百分比的镍、0.8个重量百分比的矽以及2.0个重量百分比的铈镧合金。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包含95个重量百分比的镁、2个重量百分比的镍以及3.0个重量百分比的铈镧合金。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更包含碳与硼之至少一种。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氢驱动式车辆系统,其中该合金具有原子标度之多孔性(atomic scale porosity)。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说明社会朝向无碳能源之燃料之动向之图表,横座标为时间,纵座标为H/C(氢/碳)比率;图2系为显示利用本发明之合金以提供动力给内燃机车辆之氢气供给系统之示意图;图3系为显示利用本发明之合金以提供动力给燃料电池车辆之氢气供给系统之示意图。图4系为本发明之合金材料循环50.650与2054次下储存氢对时间的吸收曲线图,其详细显示本发明之合金材料基本上于循环2054具有如同它们于循环50时相同的氢储存容量与吸收动能;图5系为详细绘制出FC-86合金之吸收动能在三种不同温度下,氢解吸的重量百分比对时间之曲线图;图6系为具有两种不同微粒尺寸之FC-76合金粉末之吸收动能之曲线图;图7显示本发明之实施例,其中与氢储存合金材料接合之支持装置系螺旋缠绕成为卷盘(coil);以及图8显示本发明之变形例,其中与氢储存合金材料接合之支持装置系被装配成复数个堆叠的圆盘(disk)。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