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及其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至少包含:一储存罐罐体;一分隔盘,叠置于该罐体内,用于容置一预定体积之金属氢化合物;一杆件,具有一多孔表面,用于将该等分隔盘固定于该罐体内,并将金属氢化合物释出之氢气导引至罐体之释出口端。本发明进一步揭示该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之制作方法。
申请公布号 TW533620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5.21
申请号 TW090118041 申请日期 2001.07.24
申请人 亚太燃料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源生;麦克 高
分类号 H01M8/04 主分类号 H01M8/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至少包含:一储存罐罐体,具有一内径、一底端以及一相对该底端之释出口端;一分隔盘,叠置于该罐体内,用于容置一预定体积之金属氢化合物;该分隔盘系由可导热材料制成,具有一底面及一周壁,由该底面周缘大致垂直延伸,该底面上形成一第一孔洞;该周壁具有一外径,大致与该罐体之内径相等;一第一杆件,对应穿插过该分隔盘底面之第一孔洞,俾将该等分隔盘定位于该罐体内,该第一杆件具有一多孔表面,且与该罐体之释出口端连通,用于将外界之氢气导入该分隔盘之金属氧化物中,并将金属氢化合物释出之氢气导引至罐体之释出口端。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进一步包含:一盖体,在相对应于该分隔盘底面上之第一孔洞处,形成相对应之第一穿孔,该盖体系叠置于位于最顶端之分隔盘上,用于将容置于位于最顶端之分隔盘内之金属氢化合物保持在该分隔盘内。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其中该分隔盘之周壁上形成至少一凹陷,用于防止叠置于其上之另一分隔盘塌陷至该分隔盘中。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其中该具有一多孔表面之第一杆件,系为一多孔金属烧结杆件。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二杆件;且其中该分隔盘之底面上进一步形成至少一第二孔洞;该第二杆件系对应穿插过该分隔盘底面之相对应第二孔洞。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其中该第二杆件,系为一具有一多孔表面之多孔金属烧结杆件。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二杆件;其中该分隔盘之底面上进一步形成至少一第二孔洞;且其中该盖体上在相对应于该第二孔洞之处进一步形成至少一第二穿孔;该第二杆件系对应穿插过该分隔盘底面之相对应第二孔洞及该盖体上之第二穿孔。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其中该第二杆件,系为一具有一多孔表面之多孔金属烧结杆件。9.一种制作一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之方法,包含以下之步骤:a.提供一具有一开口之罐体预先成形体;b.叠置复数装载有未充氢金属氢化合物之分隔盘;c.以具有一多孔表面之至少一杆件,依序贯穿该叠置之分隔盘;d.将该叠置及定位之分隔盘,由该开口置入该预先成形体中;及e.将该预先成形体及开口热压,使该预先成形体之内径趋近于该等分隔盘之外径,并将开口收口。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方法,其中:该预先成形体,具有一大致呈圆柱体状之外形、一内径、以及一开口;及该等分隔盘各具有一底面及一外径,其略小于该罐体预先成形体之内径,该底面上形成若干孔洞。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方法,其中该等分隔盘系以其底面孔洞彼此对齐之方式叠置。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方法,进一步包含将一盖体叠置于最顶端之分隔盘上之步骤。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方法,其中该盖体在相对应于该等分隔盘底面上之孔洞处,形成相对应之穿孔。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方法,其中该盖体系以其穿孔对齐该等分隔盘底面上孔洞之方式叠置于最顶端之分隔盘上。图式简单说明:图1显示一依据本发明之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之立体分解图;图2显示该金属氢化合物储存罐之剖面视图;图3显示一储存罐罐体之剖面视图;及图4显示一分隔盘之立体视图。
地址 台北市内湖区粉寮街一○三号二楼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