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观测光学系统及具有此观测光学系统的图像显示装置和头戴型观测光学装置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使用偏心棱镜所构成之接眼光学系统及反射型图像显示元件之小型且明亮之高性能观测光学系统,以及使用该观测光学系统之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系具有反射型图像显示元件(3)和接眼光学系统;其中反射型图像显示元件(3)具备有光源(4)及照明光引导光学棱镜(6),此照明光引导光学棱镜(6)以可将来自上述光源(4)之光束从上述显示面之前侧照射之方式引导照明光束,上述接眼光学系统具备有棱镜(10),此棱镜(10)具有被用以使上述显示面所反射之光束通过上述照明光引导光学棱镜(6)后对棱镜内入射之入射面(13),反射面(12),以及被用以将光束对棱镜外射出之射出面(11),此外,上述至少一个反射面被配置以对光轴偏心,且形成旋转非对称之曲面形状,藉此校正偏心像差之同时对光束给予焦度,上述棱镜(10)之入射面(13)与显示面之间之间隔系以一种在满足规定之条件下而可将上述图像引导至光瞳(2)位置。
申请公布号 TW528886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4.21
申请号 TW089105562 申请日期 2000.03.27
申请人 奥林柏斯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研野孝吉;武山哲英
分类号 G02B27/02 主分类号 G02B27/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宿希成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
主权项 1.一种观测光学系统,具备有被用以反射从形成观测用之图像之显示面之前侧入射之照明光以显示图像之反射型图像显示机构,以及被用以将上述图像引导至观测人之眼球所应取位之光瞳位置之接眼光学系统,其特征为:上述图像显示机构具备有照明机构及照明光引导光学机构,此照明光引导光学机构以可将上述照明机构所射出之光束从上述显示面之前侧照射之方式引导照明光束;上述接眼光学系统具备有棱镜构件,此棱镜构件具有被用以使上述反射型图像显示机构所反射之显示光束通过上述照明光引导光学机构后对棱镜内入射之入射面,被用以在棱镜内反射光束之至少一个反射面,以及被用以将光束对棱镜外射出之射出面;上述棱镜构件之上述至少一个反射面被配置以对光轴偏心,且形成旋转非对称之曲面形状,藉此校正由其偏心所产生之偏心像差之同时对光束给予焦度;上述棱镜构件之入射面与上述反射型图像显示机构之显示面之间之间隔系以一种在满足下述之条件式之下可将上述图像引导至上述光瞳位置之方式所构成者:0.6<L/H<3.1在上式中,L为反射型图像显示机构之显示面和光轴相交之图像中心位置与棱镜构件之入射面和光轴相交之位置之间之间隔,而H为反射型图像显示机构之像高(在显示面为方形之场合为对角长度)。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反射型图像显示机构为由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所构成者。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在该棱镜构件之入射面侧具备有绕射光学元件者。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3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棱镜构件具有至少一面兼作折射面及反射面之折射反射兼用面者。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棱镜构件具有:被用以使该反射型图像显示机构所反射之显示光束通过该照明光引导光学机构后对棱镜内入射之入射面;被用以反射从上述入射面入射之光束之第一反射面;被用以反射上述第一反射面所反射之光束之第二反射面;以及被用以将上述第二反射面所反射之光束对棱镜外射出之射出面,而上述第一反射面及上述射出面为由折射反射兼用面所构成者。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棱镜构件具有:被用以使该反射型图像显示机构所反射之显示光束通过该照明光引导光学机构后对棱镜内入射之入射面;被用以反射从上述入射面入射之光束之第一反射面;被用以反射上述第一反射面所反射之光束之第二反射面;被用以反射上述第二反射面所反射之光束之第三反射面;以及;被用以将上述第三反射面所反射之光束对棱镜外射出之射出面,而上述第二反射面及上述射出面系由折射反射兼用面所构成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3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照明光引导光学机构为由透明构件所构成,该透明构件具备有:被用以使该照明机构所射出之光束入射之第一面;被用以全反射从上述第一面入射之光束之第二面;以及被用以反射上述第二面所全反射之光束之第三面;上述第二面使上述第三面所反射之光束透过后自前方照明该反射型图像显示机构之显示面并且使上述反射型图像显示机构之显示面所反射之显示光束透过,而上述第三面构成有分光面,用以使透过上述第二面后之显示光束透过者。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在该透明构件之该第三面侧配置有被用以补偿上述透明构件所造成之偏角之偏角补偿构件者。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在该透明构件之该第三面侧并未配置有任何被用以补偿上述透明构件所造成之偏角之偏角补偿构件者。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以入射于该照明光引导光学机构之第二面之轴上主光线与从该机构第三面射出之轴上主光线所形成之角度界定为偏角,将通过该第二面和轴上主光线之交点之切平面与通过该第三面和轴上主光线之交点之切平面所形成之角度界定为顶角,而将该偏角与具有该顶角之三角棱镜之最小偏角min之差値-min予以界定为时,以可满足<20 ...........(3)之条件式之方式所构成者。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透明构件之该第三面为构成偏光分光面者。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透明构件之该第三面被配置以对光轴偏心,且形成旋转非对称之曲面形状,藉此校正由其偏心所产生之偏心像差者。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照明机构被配置以偏心于与该棱镜构件之该至少一个反射面之偏心方向不同之方向,该透明构件之该第三面被配置以偏心于与该棱镜构件之该至少一个反射面之偏心方向不同之方向者。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照明机构之偏心方向和该透明构件之该第三面之偏心方向均与该棱镜构件之该至少一个反射面之偏心方向正交者。15.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在具备有右眼用或左眼用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之下所构成者。1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在具备有一对供右眼用及左眼用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之下所构成者。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或16项之图像显示装置,其在具有一种以该图像显示装置可位于观测人颜面前方之方式支持观测人之头部之支持机构之下所构成者。18.一种观测光学系统,具备有被用以形成供观测人观测之第一像之成像构件,以及以可将上述成像构件所形成之图像引导至观测人之眼球之方式所构成之接眼光学系统,以及以可将与上述第一像不同之第二像引导至观测人之眼球之方式被配置于比上述接眼光学系统更靠近上述第二像之一方之透视光学元件,其特征为:上述接眼光学系统具有至少曲面形状之反射面,俾可反射来自上述第一像之光束而予以引导至观测人之眼球侧,且上述反射面系在具有一容许来自上述第二像之透过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后之光束透射之作用之下所构成;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在与上述反射面保持一间隔之下被配置于比上述反射面更靠近上述第二像之一方;来自上述第二像之光束系以该光束透过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及上述接眼光学系统时之上述透视光学元件与上述接眼光学系统之合成之焦度P可成为-0.002<P<0.002(l/mm),且角倍率可成为0.95<<1.05之方式所构成者。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接眼光学系统所具之反射面为藉可校正偏心像差之旋转非对称曲面形状所构成;该项来自第二像之光束系以该项光束透过该透视光学元件及该棱镜光学系统之际所得之合成之焦度及角倍率可将上述透视光学系统在上述接眼光学系统所产生之焦度及角倍率抵消至满足以下之条件之方式所构成者:-0.002<Px<0.002 ......(3)-0.002<Py<0.002 ......(4)0.97<x<1.03 ......(5)0.95<y<1.05 ......(6)在此,设全光学系统之偏心方向为Y轴方向,与轴上主光线平行之面为Y-Z面,以及与该Y-Z面正交之方向为X方向时,以Px表示全系统之X方向之焦度,以Py表示全系统之Y方向之焦度,以x表示全系统之X方向之角倍率,而以y表示全系统之X方向之角倍率。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接眼光学系统所具之反射面为藉可校正偏心像差之旋转非对称曲面形状所构成,而该曲面形状为藉歪形面或具有唯一之对称面之面对称自由曲面所构成者。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至20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接眼光学系统拥有一棱镜构件夹持一具有至少大于1之折射率之媒质;上述棱镜构件包括至少三个各具透射及/或反射性光学作用之光学作用面,此等三个面为由下述各面所构成:被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对棱镜内入射之第三面;在隔着一间隔与该透视光学元件相对之下,具有使透过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后之来自该第二像之光束透射于棱镜内之作用及使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在棱镜内反射之作用且由至少拥有曲面形状之反射面所构成之第二面;以及被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射出棱镜外之第一面者。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三面为藉可校正偏心像差之旋转非对称曲面形状所构成,而该曲面形状为藉歪形面或具有唯一之对称面之面对称自由曲面所构成者。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一面为藉可校正偏心像差之旋转非对称曲面形状所构成,而该曲面形状为藉歪形面或具有唯一之对称面之面对称自由曲面所构成者。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一面为以可兼用于该棱镜内之光束之反射作用及透射作用之方式所构成者。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一面之反射作用及透射作用之兼用面为由可容许反射光束按超过全反射临界角之角度对该第一面入射之全反射面所构成,且以可令其后在反射面折回之反射光束按不超过全反射临界角之角度入射而从棱镜射出之方式所构成者。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关于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从该接眼光学系统射出时被决定之该第一像之观测视域范围以及来自该第二像之光束透过该透视光学元件及该接眼光学系统一部分时被决定之该第二像之观测视域范围,以该第一像观测视域范围可形成于该第二像观测视域范围内之方式构成该接眼光学系统及该透视光学元件者。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对于该接眼光学系统之与该透视光学元件相对配置之反射面之光束反射领域,以从上述透视光学元件透过来之光束之透射领域可移往该成像构件侧之方式构成上述透视光学元件之光学径为小于上述接眼光学系统之反射面,并且将上述透视光学元件配置以面对该反射面之上述成像构件近侧之领域,而将外来闪光之入射防止用之遮光涂层施加于该反射面之未与上述透视光学元件相对之部分,藉此构成者。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如下述构成以使该第二像成为外界像:在该透视光学元件之前方及/或后方配置一可施行来自外界像之光束之透射与遮断之转换或透射与减光之转换之遮光构件者。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以可藉被用以形成与该第一像不同之像之显示元件来形成该第二像之方式将显示元件配置于该透视光学元件之与该接眼光学系统相反之一方者。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以该第二像可成为外界像之方式在该透视光学元件之前方及/或后方配置且构成有一可施行来自外界像之光束之透射与遮断之转换或透射与减光之转换之遮光构件,并且在该外界像与该透视光学元件之间配置有被用以显示第三像之显示元件者。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具备有:该接眼光学系统内之光路,被用以引导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瞳照射用之光源,被配置于与被用以引导来自该第二像之光束之该透视光学元件内之光路不同之位置上;以及被用以施行上述瞳之像之受光之受光元件,且以可检测出观测人之视线之方式所构成者。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视线之检测机构为,以至少该瞳像可通过该接眼光学系统内之光路,从其与该第一像之间之光路中分离而被引导至该受光元件之方式所构成者。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以该接眼光学系统所射出之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之光轴作为视轴,将根据以出射光瞳为中心从该视轴朝往与该成像构件相反之方向安排之上述接眼光学系统之位置所规定之角度以表示时,以满足下述条件之关系配置有该接眼光学系统及该透视光学元件以及该射出光瞳者:≦60。34.一种头戴型观测光学装置,其特征为:具备有本体部及支持机构,该本体部具备有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且藉间隔保持用之保持机构保持有该接眼光学系统及该透视光学元件以及该第一像形成用之成像构件,该支持机构被用以将该本体部支持于观测人之头部者。35.一种观测光学系统,具备有被用以形成供观测人观测之第一像之成像构件,以及以可将上述成像构件所形成之图像引导至观测人之眼球之方式所构成之接眼光学系统,以及以可将与上述第一像不同之第二像引导至观测人之眼球之方式被配置于比上述接眼光学系统更靠近上述第二像之一方之透视光学元件,其特征为:上述接眼光学系统具有至少曲面形状之反射面,俾可反射来自上述第一像之光束而予以引导至观测人之眼球侧,且上述反射面系在具有一容许来自上述第二像之透过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后之光束透射之作用之下所构成;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在与上述反射面密紧接触之下被配置于比上述反射面更靠近上述第二像之一方;来自上述第二像之光束系以该光束透过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及上述接眼光学系统时之上述透视光学元件与上述接眼光学系统之合成之焦度P可成为-0.002<P<0.002(l/mm)之方式所构成者。36.一种观测光学系统,具备有被用以形成供观测人观测之第一像之成像构件,以及以可将上述成像构件所形成之图像引导至观测人之眼球之方式所构成之接眼光学系统,以及以可将与上述第一像不同之第二像引导至观测人之眼球之方式被配置于比上述接眼光学系统更靠近上述第二像之一方之透视光学元件,其特征为:上述接眼光学系统具有至少曲面形状之反射面,俾可反射来自上述第一像之光束而予以引导至观测人之眼球侧,且上述反射面系在具有一容许来自上述第二像之透过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后之光束透射之作用之下所构成;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在与上述反射面密紧接触之下被配置于比上述反射面更靠近上述第二像之一方;来自上述第二像之光束系以该光束透过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及上述接眼光学系统时之上述透视光学元件与上述接眼光学系统之合成之角倍率可成为0.95<<1.05之方式所构成者。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接眼光学系统所具之反射面为由可校正偏心像差之旋转非对称曲面所构成;该项来自第二像之光束系以该项光束透过该透视光学元件及该棱镜光学系统之际所得之合成之焦度可将上述透视光学系统在上述接眼光学系统所产生之焦度抵消至满足以下之条件之方式所构成者:-0.002<Px<0.002 ......(3)-0.002<Py<0.002 ......(4)在此,设全光学系统之偏心方向为Y轴方向,与轴上主光线平行之面为Y-Z面,以及与该Y-Z面正交之方向为X方向时,以Px表示全系统之X方向之焦度,而以Py表示全系统之Y方向之焦度。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6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接眼光学系统所具之反射面为由可校正偏心像差之旋转非对称曲面所构成;该项来自第二像之光束系以该项光束透过该透视光学元件及该棱镜光学系统之际所得之合成之角倍率可将上述透视光学系统在上述接眼光学系统所产生之角倍率抵消至满足以下之条件之方式所构成者:0.97<x<1.03 ......(5)0.95<y<1.05 ......(6)在此,设全光学系统之偏心方向为Y轴方向,与轴上主光线平行之面为Y-Z面,以及与该Y-Z面正交之方向为X方向时,以x表示全系统之X方向之角倍率,而以y表示全系统之X方向之角倍率。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接眼光学系统所具之反射面为藉可校正偏心像差之旋转非对称曲面形状所构成,而该曲面形状为藉变形面或具有唯一之对称面之面对称自由曲面所构成者。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接眼光学系统拥有一棱镜构件夹持一具有至少大于1之折射率之媒质;上述棱镜构件包括至少三个各具透射及/或反射性光学作用之光学作用面,此等三个面为由下述各面所构成:被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对棱镜内入射之第三面;在与该透视光学元件密紧接触之配置下,具有使透过上述透视光学元件后之来自该第二像之光束透射于棱镜内之作用及使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在棱镜内反射之作用且由至少拥有曲面形状之反射面所构成之第二面;以及被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射出棱镜外之第一面者。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三面为藉可校正偏心像差之旋转非对称曲面形状所构成,而该曲面形状为藉歪形面或具有唯一之对称面之面对称自由曲面所构成者。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一面为藉可校正偏心像差之旋转非对称曲面形状所构成,而该曲面形状为藉歪形面或具有唯一之对称面之面对称自由曲面所构成者。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一面为以可兼用于该棱镜内之光束之反射作用及透射作用之方式所构成者。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3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一面之反射作用及透射作用之兼用面为由可容许反射光束按超过全反射临界角之角度对该第一面入射之全反射面所构成,且以可令其后在反射面折回之反射光束按不超过全反射临界角之角度入射而从棱镜射出之方式所构成者。4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以一种使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从该接眼光学系统射出时被决定之该第一像之观测视域范围可形成于来自该第二像之光束透过该透视光学元件及该接眼光学系统一部分时被决定之第二像之观测视域范围内之方式构成该接眼光学系统及该透视光学元件者。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对于该接眼光学系统之与该透视光学元件相对配置之反射面之光束反射领域,以从上述透视光学元件透过来之光束之透视领域可移往该成像构件侧之方式构成上述透视光学元件之光学径为小于上述接眼光学系统之反射面,并且将上述透视光学元件配置以面对该反射面之上述成像构件近侧之领域,而对于该反射面之未与上述透视光学元件相对之部分施加一遮光涂层以防止来自外界之闪光之入射,如此构成者。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如下述构成以使该第二像成为外界像:在该透视光学元件之前方配置一可施行来自外界像之光束之透射与遮断之转换或透射与减光之转换之遮光构件者。4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以可藉被用以形成与该第一像不同之像之显示元件来形成该第二像之方式将显示元件配置于该透视光学元件之与该接眼光学系统相反之一方者。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以该第二像可成为外界像之方式在该透视光学元件之前方配置且构成有一可施行来自外界像之光束之透射与遮断之转换或透射与减光之转换之遮光构件,并且在该外界像与该透视光学元件之间配置有被用以显示第三像之显示元件者。5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具备有:该接眼光学系统内之光路,被用以引导来自该第一像之光束;瞳照射用之光源,被配置于与被用以引导来自该第二像之光束之该透视光学元件内之光路不同之位置上;以及被用以施行上述瞳之像之受光之受光元件,且以可检测出观测人之视线之方式所构成者。5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0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视线之检测机构为,以至少该瞳像可通过该接眼光学系统内之光路,从其与该第一像之间之光路中分离而被引导至该受光元件之方式所构成者。5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以接眼光学系统所射出之来自第一像之光束之光轴作为视轴,将根据以出射光瞳为中心从该视轴朝往与成像构件相反之方向安排之接眼光学系统之位置所规定之角度以表示时,以可满足下述条件之关系配置有该接眼光学系统及该透视光学元件以及该射出光瞳者:≦60。53.一种头戴型观测光学装置,其特征为:具备有本体部及支持机构,该本体部具备有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至38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学系统且藉间隔保持用之保持构件保持有该接眼光学系统及该透视光学元件以及该第一像形成用之成像构件,该支持机构被用以将该本体部支持于观测人之头部者。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本发明之实施例1之观测光学系统之断面图。图2为本发明之实施例2之观测光学系统之Y-Z断面图。图3为本发明之实施例2之观测光学系统之X-Z方向光路图。图4为本发明之实施例3之观测光学系统之断面图。图5为本发明之实施例4之观测光学系统之断面图。图6为本发明之实施例1之观测光学系统之横像差图。图7为本发明之实施例2之观测光学系统之横像差图。图8为本发明之实施例3之观测光学系统之横像差图。图9为本发明之实施例4之观测光学系统之横像差图。图10为展示有可能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棱镜上应用之偏心棱镜之一例之图。图11为展示有可能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棱镜上应用之偏心棱镜之另一例之图。图12为展示有可能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棱镜上应用之偏心棱镜之另一例之图。图13为展示有可能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棱镜上应用之偏心棱镜之另一例之图。图14为展示有可能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棱镜上应用之偏心棱镜之另一例之图。图15为展示有可能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棱镜上应用之偏心棱镜之另一例之图。图16为展示有可能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棱镜上应用之偏心棱镜之另一例之图。图17为展示有可能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棱镜上应用之偏心棱镜之另一例之图。图18为展示有可能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棱镜上应用之偏心棱镜之另一例之图。图19为展示通过照明光引导光学机构之轴上主光线之光路图。图20为展示使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双眼安装用之头戴型显示装置被装在观测人之头部之状态之图。图21为图20之断面图。图22为展示使用本发明观测光学系统之单眼安装用之头戴型显示装置被装在观测人之头部之状态之图。图23为被用以说明由偏心反射面所产生之像面变曲之概念图。图24为被用以说明由偏心反射面所产生之非点像差之概念图。图25为被用以说明由偏心反射面所产生之慧形像差之概念图。图26为本发明之实施例5之观测光学系统之光路图。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5之观测光学系统之透视光学系统部分之断面图。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6之观测光学系统之透视光学系统部分之断面图。图29为使藉由实施例5之透视光学系统所见之方格像与裸眼所见之方格像重叠之图。图30为使藉由实施例6之透视光学系统所见之方格像与裸眼所见之方格像重叠之图。图31为展示本发明第二观测光学系统另一形态之观测光学系统之结构之图。图32为展示图31之实施形态之变型例之结构之图。图33为展示其他形态之观测光学系统之结构之图。图34为展示另一形态之观测光学系统之结构之图。图35为展示另一不同形态之观测光学系统之结构之图。图36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二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之一例之图。图37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二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38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二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39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二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40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二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41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二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42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二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43为使用本发明第二观测光学系统之图像显示装置之断面图。图44为本发明之实施例7之观测光学系统之光路图。图45为本发明之实施例7之观测光学系统之透视光学系统部分之断面图。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8之观测光学系统之透视光学系统部分之断面图。图47为使藉由实施例7之透视光学系统所见之方格像与裸眼所见之方格像重叠之图。图48为使藉由实施例8之透视光学系统所见之方格像与裸眼所见之方格像重叠之图。图49为展示本发明第三、第四观测光学系统另一形态之观测光学系统之结构之图。图50为展示图49之实施形态之变型例之结构之图。图51为展示其他形态之观测光学系统之结构之图。图52为展示另一形态之观测光学系统之结构之图。图53为展示另一不同形态之观测光学系统之结构之图。图54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三、第四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之一例之图。图55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三、第四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56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三、第四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57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三、第四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58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三、第四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59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三、第四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60为展示有可能应用于本发明第三、第四观测光学系统之接眼观测系统之偏心棱镜另一例之图。图61为使用本发明第三、第四观测光学系统之图像显示装置之断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