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其步骤包括(a)提供一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b)提供一高架吊车,其系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之间,(c)提供复数个存放单位,系被存放在各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上,且各该复数个存放单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货物,(d)提供复数个配货装置,(e)设置一第一及第二分货区,其分别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下方,而该高架吊车即将各该复数个存放单位移至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以及(f)提供复数个作业员,系作业于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而将该待分配货物自该存放单位取出,且将该待分配货物置入该复数个配货装置内。
申请公布号 TW528707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4.21
申请号 TW090125323 申请日期 2001.10.12
申请人 郑莒 发明人 郑莒
分类号 B65G37/00 主分类号 B65G37/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蔡清福 台北市中正区忠孝东路一段一七六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其步骤包括:(a)提供一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b)提供一高架吊车,其系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之间;(c)提供复数个存放单位,系被存放在各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上,且各该复数个存放单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货物;(d)提供复数个配货装置;(e)设置一第一及第二分货区,其分别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下方,而该高架吊车即将各该复数个存放单位移至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以及(f)提供复数个作业员,系作业于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而将该待分配货物自该存放单位取出,且将该待分配货物置入该复数个配货装置内。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模式,其中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系属于一自动仓储(AS/RS)系统,而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装设有复数个储位,且各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是为一双拉(Double Reach)式储位架,并具有一2.6M之储位深度。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模式,其中该存放单位系为一栈板、大箱、箱或单品,且该配货装置是为一配货笼车。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模式,其中该待分配货物系为一第一或第二商品,各该复数个配货装置具有一拣货单位,各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具有一暂存区以利于该第一及第二商品之暂时存放,且该分货区更具有一作业空间,以利于各该复数个作业员将该第一及第二商品从该暂存区移至各该复数个配货装置,而完成该拣货单位。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模式,其中该储位架系具有一整板出货库位,而该拣货单位即被该高架吊车移至该整板出货库位上,俾使该整板出货库位得以成为一集货区。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模式,更包含一第三及第四排储位架,而分设有一第三及第四分货区,且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系分别与该第三及第四分货区相连接,以形成一第一及第二联合分货区。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模式,其中各该第一及第二联合分货区系具有一2.83M之高度及2.6M之宽度,且该第一及第三与第二及第四排储位架各装设有一"I"型钢梁,以加强各该储位架之一结构强度。8.一种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之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一高架吊车,其系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之间;复数个存放单位,系被存放在各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上,且各该复数个存放单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货物;复数个配货装置;以及一第一及第二分货区,其分别位于该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下方,而该高架吊车即将各该复数个存放单位移至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分货区系经由复数个作业员之作业,而将该待分配货物自该存放单位取出,且将该待分配货物置入该复数个配货装置内。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是先前技术之一自动仓储(AS/RS)系统立体示意图;第二图:是先前技术之分货作业流程的平面示意图;第三图:是习知台车播种式拣货作业的立体示意图;第四图:是本发明之自动仓储整合作业模式的较佳实施例之前视示意图;第五图:是位于第一及第二排储位架间所见之复数个储位的前视组合示意图;第六图:是第四图之第二及第四排储位架的立体示意图;第七图:是本发明将储位架上的商品预先分配成拣货单位之作业模式示意图;以及第八图:是第六图之储位架利用一"I"钢梁来加强整体结构强度之立体示意图。
地址 桃园县桃园市中正路一二二三号十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