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可变电容器
摘要 一驱动部件包括:一个金属片,一头部分,其具有设置于其内之驱动凹槽,一啮合部分与转子啮合,与转子压力接触的弹簧功能部分整体形成在一起。弹簧功能部分包括一个从头部分的一端拉长的平板部分,该平板部分在第一弯曲部分中被弯曲,并沿中心轴延伸穿过中心轴,第二平板部分从第一平板部分的一段拉长,并在第二弯曲部分中被弯曲,沿中心轴延伸穿过中心轴。第二平板部分的作用系作为转子的压力接触部分。
申请公布号 TW529048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4.21
申请号 TW090100599 申请日期 2001.01.11
申请人 村田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木下元佑;土井毅;上田幸宪
分类号 H01G5/06 主分类号 H01G5/0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市中山区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可变电容器,包括:一定子,其固定地设置并构成一定子电极;旋转设置的一转子,其与定子接触,并具有透过介质的面对定子电极的转子电极;一电导体部件,其被旋转以便旋转转子,其包括与转子啮合的啮合部分,以便旋转力传送到转子,形成驱动凹槽完成旋转操作,弹簧功能部分与转子压力接触,并强制转子弹性地压住定子;一电导体中心轴,其旋转地固定转子和驱动部件,并被电连接到驱动部件;一定子端,其电连接到定子电极;一转子端,其电连接到中心轴,其中,所述的驱动部件由一个金属片形成,在金属片中,具有驱动凹槽的头部分、啮合部分、弹簧功能部分整体形成在一起;所述弹簧功能部分包括一个从头部分的一端的后部重叠的平板部分,并沿中心轴延伸,所述平板部分的部分确定了转子的压力接触部分。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弹簧功能部分包括从头部分的一端拉长的第一平板部分,该部分在第一弯曲部分被弯曲,并沿着头部分的下侧拉长穿过中心轴,从第一平板部分的一端拉长第二平板部分,该部分在第二弯曲部分被弯曲,并沿着第一平板部分的下侧拉长穿过中心轴,第二平板部分确定转子的压力接触部分。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在第一平板部分和第二平板部分之间提供了隙缝。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弹簧功能部分进一步包括在这个方向由弯曲第二平板部分的端部分形成的支撑部分,端部分靠近头部分的下侧。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到4项中任一项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第二平板部分有一个在转子的压力接触部分中形成的伸出部分。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到4项中任一项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第一弯曲部分具有在宽度方向中的中心形成的通孔。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到4项中任一项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弹簧功能部分还有一对辅助压力接触部分,每一个辅助压力接触部分从第一平板部分侧拉长,以便靠近转子的上侧。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到4项中任一项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转子有一对相对垂直延伸的啮合壁,并在相同方向面对,中心轴放置在啮合壁之间,驱动部件的啮合部分分别与一对啮合壁啮合。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转子是半圆片的形状,其下侧基本上构成了半圆形转子电极,转子半圆形的直线部分分别确定一对啮合壁。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形成驱动部件的啮合部分,以便从第二平板部分延伸。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在驱动部件的啮合部分的切割端面分别与啮合壁啮合。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具有弯曲形状的弯曲端分别形成在驱动部件的啮合部分的自由端,啮合部分的弯曲端分别与啮合壁对啮合。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安排驱动部件的啮合部分分别与啮合壁对的最外端啮合。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头部分是盘形,驱动凹槽形成在头部分的侧面。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的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形成的驱动凹槽不到达盘形头部分的底部。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中心轴和转子端整体地形成在一起。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可变电容器进一步设有一个树脂制成的外壳,外壳具有固定容纳定子、转子和旋转的驱动部件的凹形,并由定子端和转子端插入铸模成型。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中该定子由介质制成,并具有形成在下侧的定子电极,该转子是导电体,并旋转地与定子的上侧接触,转子电极形成在转子的上侧,并透过定子面对定子电极。图式简单说明: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变电容器的部分剖面前视图;图2A是图1所示的在可变电容器中提供的多个部件的立体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定子2的底侧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驱动部件4的前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驱动部件4的右侧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在驱动部件弯曲之前的驱动部件4的平面图;图6是图5所示的驱动部件4的前视图;图7是图5的驱动部件4的部分剖面前视图;图8是图1所示的转子3的平面图;图9是图1所示的外壳5的剖面图;图10是图9所示的外壳5的平面图;图11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且对应图3;图12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且对应图3;图13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且对应图5;图14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且对应图3;图15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且对应图3;图16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且对应图4;图17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且对应图3;图18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且对应图4;
地址 日本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