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电源线缆组合
摘要 本创作系提供一种电源线缆组合(100"),系用于服务器中以传输电流,其包括线缆和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固定于绝缘本体内之复数端子、导电后壳体(52")、导电前壳体(51")及后盖(60")。绝缘本体包括阻挡块及呈矩阵排列之复数柱体(14")。导电后壳体接合绝缘本体之阻挡块。导电前壳体接合导电后壳体,其具有包覆绝缘本体之柱体之前部(513")。后盖设有收容腔,其可移动以收容绝缘本体之阻挡块及导电后壳体。藉该创作,可有效达到简化制程、降低生产成本及增强连接器遮蔽效果之目的。
申请公布号 TW528224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4.11
申请号 TW091205986 申请日期 2002.04.30
申请人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戴维德 作锦 柯
分类号 H01R12/26 主分类号 H01R12/2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线缆组合,其用于接合对接连接器,系包括:线缆,其具有复数导线;电连接器,其电性连接于上述线缆之末端,所述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包括阻挡块、于阻挡块之前表面形成且呈矩阵排列之复数柱体,于每一个柱体设有穿伸出阻挡块之收容槽;复数端子,其中每一个端子相应地电性连接线缆之导线,并可靠收容于绝缘本体之相应收容槽内;导电后壳体,系接合绝缘本体之阻挡块;导电前壳体,系电性连接导电后壳体,其具有包覆绝缘本体之柱体之前部;后盖,其设有收容腔,可沿线缆移动直至绝缘本体及导电后壳体收容于收容腔内。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导电后壳体具有于其前端之第二凸缘及于其后端用于夹紧线缆之环状物。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导电前壳体具有以接合导电后壳体之第二凸缘之第一凸缘。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导电前壳体之第一凸缘具有接合导电后壳体之第二凸缘之复数扣栓片。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于绝缘本体之阻挡块之外表面分别形成有复数对第一凸肋,于导电后壳体之侧壁设有复数对第一凹槽,则第一凸肋分别可靠收容于第一凹槽内。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于后盖之收容腔之内壁形成有复数对第二凸肋,于导电后壳体之侧壁邻近第一凹槽设有复数对第二凹槽,则第二凸肋分别可靠收容于第二凹槽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导电后壳体进一步包括环状物,其用于夹紧线缆以形成应力消除从而防止线缆之旋转及前后移动。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于上层最外缘两个柱体均具有栓状物以确保柱体与对接连接器相接合。9.一种线缆组合,系用于接合对接连接器,其包括:线缆,其具有复数导线;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上述线缆之末端,所述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包括阻挡块、于阻挡块之前表面形成且呈矩阵排列之复数柱体,于每一个柱体设有穿伸出阻挡块之收容槽;复数端子,其中每一个端子相应地电性连接线缆之导线,其可靠收容于绝缘本体之相应收容槽内;遮蔽组合,系接合绝缘本体之阻挡块,其具有包覆绝缘本体之柱体之前部;后盖,其设有收容腔,可沿线缆移动直至绝缘本体之阻挡块及遮蔽组合之后端收容于上述收容腔内。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遮蔽组合包括导电前壳体及导电后壳体。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导电后壳体具有第二凸缘,导电前壳体具有接合导电后壳体之第二凸缘之第一凸缘。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导电前壳体之第一凸缘具有接合导电后壳体之第二凸缘之复数接合片。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导电前壳体具有包覆绝缘本体之柱体之前部。14.一种线缆组合,系包括:线缆,其具有复数导线;电连接器,其连接上述线缆之末端,所述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具有复数端子;绝缘盖,系包覆连接器除其前配合部以外部分;前壳体,系包覆部分绝缘本体,其包括包覆绝缘盖之前表面且于横向向外延伸之凸缘,所述前壳体具有锁固绝缘盖及绝缘本体之装置;后壳体,系设于前壳体之后并向后延伸包覆线缆。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线缆组合,其中藉前壳体及绝缘本体将所述后壳体固定。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创作第一实施例具有切断线缆之电源线缆组合之部分立体分解图。第二图系第一图电源线缆组合之绝缘本体之立体图。第三图系第一图之部分组装视图。第四图系第一图之组装视图。第五图系沿第四图所示V-V线之剖视图。第六图系本创作第二实施例具有切断线缆之电源线缆组合之部分立体分解图。第七图系为第六图电源线缆组合之绝缘本体之不同角度立体图。第八图系第六图之部分组装视图。第九图系第六图之组装视图。第十图系沿第九图所示X-X线之剖视图。第十一图系本创作第三实施例具有切断线缆之电源线缆组合之部分立体分解图。第十二图系本创作第三实施例之电源线缆组合之部分组装视图。
地址 台北县土城市自由街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