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液压成形法及以该成形法所成形之成形物
摘要 于液压成形钢管(6)时,使由较钢管(6)更软之非压缩性材料所构成之管状变形辅助构件(10)包覆于钢管(6)之外周面。该变形辅助构件(10)系至少设置于在液压成形时可与钢管(6)之外周面最先接近之成形模(5)内面之凸部(1b)对应之领域。又,钢管(6)于液压成形时,在变形辅助构件(10)与凸部(1b)接触之角部(X1、Y1)附近,变形辅助构件(10)产生塑性流动,该塑性流动助长钢管(6)于周方向上均一地拉伸。
申请公布号 TW526102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4.01
申请号 TW091110522 申请日期 2002.05.20
申请人 三菱自动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桥纯一
分类号 B21D26/02 主分类号 B21D26/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液压成形法,其系使用于成形面(1)(3)之一部分具有于液压成形时,基管构件(6)之外周面最先接近之特定部位之成形模,并藉由自基管构件(6)之内侧施加压力,于前述特定部位(1b)抵接基管构件(6)外周面之状态下进行扩管者,又,于前述基管构件(6)之外周面中,至少于与前述成形模(5)之前述特定部位(1b)对应之领域,安装由较前述基管构件(6)更软之非压缩性材料所构成之辅助构件(10),且将安装有该辅助构件(10)之前述基管构件(6)固定于前述成形模(5)之内侧,藉由自前述基管构件(6)之内侧施加压力,以成形对应于前述成形面(1)(3)之形状之前述基管构件(6)。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液压成形法,其中,前述辅助构件(10)系由嵌合于前述基管构件(6)之外周面之管构件所形成,并随着前述基管构件(6)膨胀,使前述辅助构件(10)之内周面密接于该基管构件(6)之外周面。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液压成形法,其中,前述基管构件(6)系由钢管所构成,而前述辅助构件(10)系由低碳钢所构成。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液压成形法,其中,前述基管构件(6)系由钢管所构成,而前述辅助构件(10)系由铝所构成。5.一种液压成形物,其系使用于成形面(1)(3)之一部分具有向基管构件(6)之外周面突出之特定部位(1b)之成形模,并藉由自基管构件(6)之内侧施加压力,以成形对应于前述成形面(1)(3)之形状之前述基管构件(6)者,又,于前述基管构件(6)之外周面中,至少于与前述成形模(5)之前述特定部位(1b)对应之领域,压接由较前述基管构件(6)更软之非压缩性材料所构成之辅助构件(10)。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液压成形物,其中,前述辅助构件(10)系由嵌合于前述基管构件(6)之外周面之管构件所构成。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或6项之液压成形物,其中,前述基管构件(6)系由钢管所构成,而前述辅助构件(10)系由低碳钢所构成。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或6项之液压成形物,其中,前述基管构件(6)系由钢管所构成,而前述辅助构件(10)系由铝所构成。图式简单说明:第1A图系本发明之一实施态样之液压成形法中所使用之钢管及辅助构件之立体图。第1B图系以截面显示第1A图所示之辅助构件及成形模之一部分之立体图。第2A图系显示第1B图所示之成形模之一部分及液压成形物之立体图。第2B图系第2A图所示之液压成形物之立体图。第3A图系显示使用第2A图所示之成形模进行液压成形时,成形初期之钢管及辅助构件之截面图。第3B图系显示进一步成形之钢管及辅助构件之截面图。第3C图系显示液压成形终了之钢管及辅助构件之截面图。第4图系显示放大第3B图中之A部之截面图。第5A图系习知之液压成形法中所使用之钢管及成形模之一部分之立体图。第5B图系将钢管固定于第5A图所示之成形模上之状态之立体图。第5C图系习知之液压成形物之立体图。第6A图系显示习知之液压成形法中,成形初期之钢管及成形模之截面图。第6B图系显示进一步成形之习知之钢管之截面图。第6C图系显示液压成形终了之习知之钢管之截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