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及转向装置之摺叠方法
摘要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把手摺叠于小空间内之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及转向装置之摺叠方法。本发明之解决手段,系将螺栓76与设于把手杆7之下端部71之偏心轴72系合,螺栓76贯通支持于车头管21之轴杆。于螺栓76之端部螺装螺帽78,在螺帽78与轴杆77之间夹装以螺栓80作为枢轴之止动器79。于摺叠时,转动紧固于偏心轴72之杠杆73,使螺栓76偏倚,松缓构件71、77、79、78之紧张。其次,使止动器79上昇,以轴杆77为轴,向左旋转把手杆7。在向左旋转90°,使把手顺沿车体之后,以螺栓76为轴,沿着车体,于大致垂直面上转动把手,将其移动至下方,结束摺叠。
申请公布号 TW524766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3.21
申请号 TW090130192 申请日期 2001.12.06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中良夫;奈仓秀典;福间豪;新村裕幸
分类号 B62K21/16 主分类号 B62K21/1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宿希成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
主权项 1.一种自行车用转向装置,系具有沿车幅方向伸延之把手、支承前述把手之把手杆以及转动自如支承前述把手杆之车头管者,其特征在于,前述把手杆由与前述把手结合之第1部份以及在相对于该第1部份偏倚车体后方之位置支承于前述车头管之第2部份构成;同时,具备折叠自如结合前述第1及第2部份之接头;前述第1部份以前述第2部份为枢轴转动自如,且前述接头配置成,于与前述第2部份之偏倚方向成直角之面上转动自如。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中前述接头包含:轴装置,其自前述把手杆之第1部份沿前述偏倚方向伸延而与前述第2部份系合;以及紧接装置,其藉由紧连、固定前述轴装置于前述第2部份,将前述第1与第2部份结合。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中配置成,前述第1部份与第2部份以彼此之凹凸形状部系合,藉由使前述轴装置沿前述偏倚方向移动,进行前述凹凸形状部之系合及系合解除;配置成,于前述凹凸形状部之接合解除状态下,容许前述第1部份之前述二方向之转动。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中前述紧接装置藉具有螺入前述第1部份之螺纹部份以及系合于前述第2部份之头部之螺栓形成前述轴装置。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中前述紧接装置藉螺入具有螺入前述第1部份之螺纹部份以及接合于前述第2部份之头部之螺栓形成前述轴装置。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中前述紧接装置包含前述轴装置以及连结前述第1部份之偏心轴;配置成,藉由转动前述偏心轴,使前述轴装置沿其纵长方向移动,进行前述第1部份与第2部份之结合以及结合解除。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中前述紧接装置包含连结前述轴装置与前述第1部份之偏心轴;配置成,藉由转动前述偏心轴,使前述轴装置沿其纵长方向移动,进行前述第1部份与第2部份之结合及结合解除。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至7项中任一项之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具备限制前述轴装置之轴向移动量之限制装置;配置成,藉由解除前述限制装置,容许前述凹凸形状部之系合解除。9.一种自行车用转向装置之摺叠方法,系为由具备沿车幅方向伸延之把手、支承前述把手之把手杆以及转动自如支承前述把手杆之车头管,且,前述把手杆由结合于前述把手之第1部份以及在相对于该第1部份偏倚车体后方之位置支承于前述车头管之第2部份而构成之自行车用转向装置之摺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前述第2部份为枢轴,转动前述第1部份,藉此,使前述把手之伸延方向顺沿车体前后方向之步骤;以及于与前述第2部份之偏倚方向成直角之面上转动前述第1部份,将前述把手移动至车体下方之步骤。10.一种自行车用转向装置之摺叠方法,系为由具备沿车幅方向伸延之把手、支承前述把手之把手杆以及转动自如支承前述把手杆之车头管,且,前述把手杆由结合于前述把手之第1部份以及在相对于该第1部份偏倚车体后方之位置支承于前述车头管之第2部份构成,复具有自前述把手杆之第1部份沿前述偏倚方向伸延而与前述第2部份系合之轴装置,具有形成于前述轴装置之螺纹部份并将该螺纹部份螺入前述第2部份以结合前述第1与第2部份之紧接装置以及限制前述轴装置之轴向移动量之限制装置者,其特征在于:包括拧松前述螺帽之步骤;解除前述限制装置,移动前述轴装置,藉此,解除前述第1部份与第2部份之系合之步骤;以前述第2部份为枢轴,转动前述第1部份,藉此,使前述把手之伸延方向顺沿车体前后方向之步骤;以及于与前述第2部份之偏倚方向成直角之面上转动前述第1部份,将前述把手移动至车体下方之步骤。11.一种自行车用转向装置之摺叠方法,系为由具备沿车幅方向伸延之把手、支承前述把手之把手杆以及转动自如支承前述把手杆之车头管,且,前述把手杆由结合于前述把手之第1部份以及在相对于该第1部份偏倚车体后方之位置支承于前述车头管之第2部份构成,复具有自前述把手杆之第1部份沿前述偏倚方向伸延而与前述第2部份系合之轴装置、含有前述轴装置和连结前述第1部份之偏心轴,配置成藉由转动前述偏心轴,沿其纵长方向移动前述轴装置,进行前述第1部份与第2部份之结合及结合解除之紧接装置,以及限制前述轴装置之轴向移动量之限制装置者,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前述偏心轴,解除前述紧接装置之紧固之步骤;解除前述限制装置,移动前述轴装置,藉此,解除前述第1部份与第2部份之系合之步骤;以前述第2部份为枢轴,转动前述第1部份,藉此,使前述把手之伸延方向顺沿车体前后方向之步骤;以及于与前述第2部份之偏倚方向成直角之面上转动前述第1部份,将前述把手移动至车体下方之步骤。图式简单说明:图1系本发明一实施形态之电动辅助自行车之侧视图。图2系自左前方观察后骨架之立体图。图3系后骨架之俯视图。图4系辅助装置周边之要部侧视图。图5系显示电池构造之剖面立体图。图6系电池箱之立体图。图7系电池箱之剖面侧视图。图8系沿着图4中之A-A线所作之剖视图。图9系设于前骨架之端块之剖视俯视图。图10系设于前骨架之端块之前视图。图11系端块之变形例之剖视俯视图。图12系端块之变形例之前视图。图13系把手杆之接头之剖视俯视图。图14系把手杆之接头之要部立体图。图15(a)-(e)系把手杆之接头之立体图。图16系有关接头变形例之把手杆之要部横剖视图。图17系有关接头变形例之把手杆之要部纵剖视图。图18系轴杆之前视图。图19系轴杆之左侧视图。图20系轴杆之右侧视图。图21系有关接头变形例之把手杆之要部立体图。图22系摺叠开始时之把手杆之要部立体图。图23系摺叠途中第1位置之把手杆之要部立体图。图24系摺叠途中第2位置之把手杆之要部立体图。图25系摺叠结束时之把手杆之要部立体图。图26系摺叠把手杆状态之自行车之要部侧视图。图27系沿着图20中之D-D线所作之剖视图。图28系收纳电动辅助自行车之置物盘之俯视图。图29系收纳电动辅助自行车之置物盘之立体图。图30系设置置物盘之四轮汽车之后部立体图。图31系设置置物盘之四轮汽车之后部剖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