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中型/重型运输载具之轮胎及可降低在轮胎肩部区产生的小滑动现象之方法
摘要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减少在一轮胎的肩部上产生轮胎/地面小滑动现象的方法。此轮胎之胎面带备置一举起图样,该图样包括数个以对应的数个周边凹槽界定的周边肋部,且在其横截面上设置有一轴向外参考轮廓,该轮廓包括为肩部之至少一周边肋部的一部份的一成直线部,它以轴向向外延伸至肩部边缘外。此方法使该肩部的至少一周边肋部所设置有的一横截面轮廓由一第二成直线部构成,该第二成直线部以径向朝向并绕着非以轴向位于肩部边缘(A)内的位置上的第一成直线部(20)之一点转动。
申请公布号 TW521049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2.21
申请号 TW089105185 申请日期 2000.03.20
申请人 皮瑞里气胎公司 发明人 艾伯图 卡拉;法比欧 蒙大纳洛
分类号 B60C11/01 主分类号 B60C11/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减少一轮胎之至少一肩部上之轮胎/地面之小滑动现象的方法,该轮胎系设置有一轴向延伸于两相对边缘(A)之胎面带,其系各自在一轴向外部位置上界定一对应肩部,该胎面带(1)设置有一突起型态,其具有多个以对应之数个周边凹槽(3,5)所界定之周边肋部(2,4,6),在该胎面带(1)之横截面上设置有一径向外部参考轮廓(7,8,20),其包含有为肩部之至少一周边肋部(2)一部份的一第一成直线部(20),其系以轴向向外延伸至肩部之边缘(A)外,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它使得肩部之至少一周边肋部(2)的横截面外形,系由一第二成直线部(9)所构成,该直线部系在轴向位于肩部边缘(A)非内侧的方位上绕一低于该第一成直线部(20)上的一点径向转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成直线部系绕着该肩部的该边缘(A)转动。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成直线部(9)系绕着该第一成直线部(20)及该胎面带(1)之侧边相切的一直线(22)所形成之交点(D)转动。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成直线部绕着与肩部边缘(A)距离不超过胎面带(1)之整个宽度的30%的一点转动。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距离界于整个胎面带(1)宽度的10%至30%之间。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5项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周边肩肋部(2)设置有另一周边凹槽(12),其系适合于界定一可保护该胎面带不产生不均匀磨损现象的一牺牲部(1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牺牲部(14)设置有一平行于胎面带(1)之横截面轮廓(7,8,9)的第二成直线部(9)且较其为低之断面轮廓(15)。8.一种用于中/重型运输载具之轮胎,其包括一用以连接至一车轮撑轮圈之胎体构造体,其包括一中间冠部及二轴向相对侧壁,其系终止于一胎唇处;与该胎体构造体同轴相连的一带构造体;以及绕着带构造体共与其并轴的一胎面带(1),该胎面带(1)在两相对边缘(A)间轴向延伸,其各自在轴向外侧位置上界定一对应肩部,且该胎面(1)设置有一突起型态,其包括有数个周边肋部(2,4,6),其等系由数个相对之周边凹槽(3,5)所界定,该胎面带(1)在其之横截面上设置有一径向外侧的参考轮廓(7,8,20),该轮廓包括位于至少为肩部的一部份之一周边肋部(2)的第一成直线部(20),其系以轴向向外延伸至肩部之边缘(A)外,该方法的特征在于该肩部之至少一周边肋部(2)的横截面外形,系由一第二成直线部(9)所构成,该直线部系在轴向位于肩部边缘(A)非内侧的方位上绕一低于该第一成直线部(20)上的一点径向转动。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成直线部系绕着肩部的边缘(A)转动。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成直线部(9)系绕着该第一成直线部(20)及该胎面带(1)之侧边相切的一直线(22)所形成之交点(D)转动。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成直线部系绕着与肩部边缘(A)距离不超过胎面带(1)之整个宽度的30%的一点转动。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距离系界于整个胎面带(1)宽度的10%至30%之间。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至12项中任一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以一轴向内部位置对应于该至少一周边肩肋部(2)的周边肩凹槽(3),系为对称形式。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对称凹槽(3)之轴向外壁(10),系相对于对称凹槽(3)之轴(n-n')形成一界于7至16之间的角度()。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对称凹槽(3)之轴向外壁(11)相对于对称凹槽(3)之轴(n-n')形成的一角度()在14至22之间。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对称凹槽(3)之轴向外壁(10),系相对于对称凹槽(3)之轴(n-n')形成一角度(),该对称凹槽(3)之轴向内壁(11)系相对于该对称凹槽(3)之轴(n-n')形成的一角度(),该角度(,)之差在4至8之间。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胎面带(1)的横截面轮廓(7,8,9),系由曲度半径为R1的一第一弯曲延伸部(7)、曲度半径为R2的一第二弯曲延伸部(8)以及第二成直线部(9)连续地构成。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曲度半径R2大于曲度半径R1。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横截面轮廓(7,8,9)在第三弯曲延伸部(8)及第一成直线部(20)之间的接触点(C)上有一不连续部。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胎面带(1)之横截面轮廓(7,8,9),系由一弯曲延伸部(7,8)以及第二成直线部(9)连续地构成。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横截面轮廓(7,8,9)在弯曲延伸部(7,8)以及第一成直线部(20)之间的接触点(C)的内部设置有一不连续部()。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或20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不连续部系界于0.2mm及1.5mm之间。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不连续部系界于0.3mm及1mm之间。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的轮胎,其特征在胎面带包括至少另一周边凹沟(12),其将该肩部的至少一周边肋部(2)分割成一第一(13)及一第二(14)周边肩肋部。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周边肩肋部(14)的横截面轮廓(15),系平行于胎面带(1)之横截面轮廓(7,8,9)之第二成直线部并较其低(')之値。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下降区(')系界于0.1mm至1.5mm之间。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另一周边凹槽(12)系为对称的。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另一周边凹槽(12)之深度,系界于为该数个周边凹槽(3,5)之深度的70%至100%之间。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周边肩肋部(14)之宽度,系界于肩部宽度的25%至40%。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宽度等于肩肋宽度的33%。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为依据本发明之一轮胎的一胎面轮廓的一部份横截面;第2图为依据本发明之一轮胎的一胎面轮廓的一另一实施例之一部份横截面;第3图显示一依据本发明之胎面带的接地面积区,该接地面积区系藉由一有限单元分析而分离;第4a、4b、4c图系在一笛卡尔平面上依据一参考胎面带分别说明在靠近接地面积极点及一中间部份上之轮胎/地面接触压力的图样;第5a、5b、5c图系在一笛卡尔平面上图分别说明依据本发明之一胎面带之靠近接地面积区之极点的一部份上以及接地面积区之一中间部分上的轮胎/地面接触压力之图样;第6a、6b、6c图系在一笛卡尔平面分别说明依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之胎面带在靠近接地面积区之极点的一部份上以及接地面积区之一中间部分上之轮胎/地面接触压力的图样;第7图系显示依据一参考轮胎及本发明之两个不同实施例所示接地面积之重要部份的长度,且第8图系与第7图之胎面带接地面积区之长度变化做比较。
地址 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