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
摘要 传统自动截止充电器零件繁多,此项设计为藉可充放电电池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串联并呈热耦合,当充电饱和电池温度上昇至设定值时,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受热断路并藉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常闭接点组并联并呈热耦合之热保持电阻通过电流发热,以操控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受热跳脱状态,并藉热保持电阻限制对可充放电电池之保持充电电流者。
申请公布号 TW518813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1.21
申请号 TW090107827 申请日期 2001.04.02
申请人 杨泰和 发明人 杨泰和
分类号 H02J7/04 主分类号 H02J7/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为藉可充放电电池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串联并呈热耦合,当充电饱和电池温度上昇至设定値时,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受热断路并藉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常闭接点组并联并呈热耦合之热保持电阻通过电流发热,以操控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受热跳脱状态,并藉热保持电阻限制对可充放电电池之保持充电电流者,其操控方式包括:(1)热保持电阻取较小热功率値以对所热耦合之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作延迟复归时间之加温,以适当延长其接点回归闭合之时间,并在常闭接点复归后再度充电饱和发热使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再度受热断路,进而形成一间歇周期之补充性充电者;或(2)热保持电阻取较大热功率値以对所热耦合之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加温,以藉热保持电阻限制对可充放电电池之保持性充电电流者。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结构型态包括:由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者并联并呈热耦合,并与可充放电电池串联后共置于由壳体H102构成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再直接或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耦合及连接于充电电源侧壳体H101与相关电路构成座状或其他结构型态之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者。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结构型态包括:由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者并联连接并呈热耦合再与直流电源串联,以及与相关电路共置于由充电电源侧壳体H101构成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而直接或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耦合及连接于由可充放电电池及壳体H102构成之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者。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结构型态包括:由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者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并联连接并呈热耦合,其中热动断路器TS1与可充放电电池串联后共置于由壳体H102构成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再直接或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并联连接设置于充电电源侧之热保持电阻R1及呈热耦合,并与充电电源侧壳体H101以及相关电路构成座状或其他结构型态之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者。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结构型态包括:由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者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并联连接并呈热耦合,其中热保持电阻R1与可充放电电池串联后共置于由壳体H102构成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而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则与充电电源串联,以及与相关电路共置于由充电电源侧壳体H101构成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而直接或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耦合及并联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侧之热保持电阻R1及呈热耦合,并由热保持电阻R1与可充放电电池及壳体H102构成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者。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结构型态包括:由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者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连接并呈热耦合,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者共同连接于直流充电电源之一端并呈热耦合,而常闭接点另一端通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2,热保持电阻R1之另一端则通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3,直流电源另一端则通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前述相关电路装置共置于由充电电源侧壳体H101构成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而直接或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耦合及连接于由可充放电电池及壳体H102构成之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者,而所配合之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包括未设置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而设有供输出输入电能之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及P3之结构型态,或为设有供输出输入电能之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及P3,及设置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与可充放电电池B1之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3串联,并由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另一端输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2者,而构成双用型结构型态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结构型态包括:--由热保持电阻R1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者并联并呈共构封装体PK1,或呈相邻分别共置于密闭或半密闭室状空间内并呈相互热耦合,并与可充放电电池B1之壳体H102共同构成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及呈相互热耦合,再藉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以和由充电电源电路与充电电源侧壳体H101共同构成之充电电源侧结构体,于充电工作状态时呈相互耦合连接者,热保持电阻R1为并联及热耦合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常闭接点两端再与可充放电电池B1串联,并藉设有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及P2之充电座或直接连接直流充电电源,或不设置充电座而藉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及P2或接头接连通往直流充电电源,而于可充放电电池B1充电饱和发热而使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断路时,热保持电阻R1通过可充放电电池之保持充电电流而发热使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保持受热断路之状态,同时藉热保持电阻R1之阻抗以限制可充放电电池B1之保持充电电流値者;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可依需要选择性并联设置供将电能转为声音讯息或光讯息之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藉着上述显示装置及相关限压及分流元件之配置以依需要结合此项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者,以作为充电完成之显示者,或进一步加设习用之导电接点保护装置SP1以抑制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导电接点切断时之电流所产生电磁干扰及保护导电接点者;--充电电源为各种习用直流电源或由交流整流之直流电源者;--整流装置RC100:为能将单相或多相交流电源或具中心插头之交流电源,整流为半波或全波直流整流功能之整流二极体或桥式整流器者。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进一步可在相对靠近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结构体,加设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固定或可变电阻或正温度系数电阻(PTC)或负温度系数电阻(NTC),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特性电阻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混合构成之辅助电阻元件Z1,供并联于充电电源并与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呈共构封装体PK1,或呈相邻分别共置于密闭或半闭密室状空间内并呈相互热耦合,以在低温充电环境时藉以产生辅助热能,以减少低温环境对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操作点之影响者;若可充放电电池B1与充电电源间设有三个导电介面之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P2及P3,则可将辅助电阻元件Z1一端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负端(或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经串接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后之负极)或正端,而另一端则经导电接点或插点插座组P3连接于充电电源侧之相对极性之另一端,以在不同温度环境提供温度补偿者,此外,为供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经辅助电阻元件Z1逆向放电,可依电路需要选择性藉加设隔离二极体CR2以达成隔离功能,包括:(1)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之电源端与所配置供应直流充电电能之整流装置RC100之交流电源端之间,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2,以使辅助电阻元件Z1获得所需直流电源并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之功能者;(2)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电源端,与充电电源经整流装置RC100直流输出端两者之共同连接点,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0,再输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之充电电源侧,而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功能者。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结构包括:--由热保持电阻R1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者并联并呈共构封装体PK1,或呈相邻分别共置于密闭或半密闭室状空间内并呈相互热耦合,而与充电电源电路共置于充电电源侧壳体H101共同构成充电电源侧结构体,并与由可充放电电池B1与壳体H102所构成之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于充电工作状态时呈相互热耦合,或依需要以其他结构方式呈热耦合者,热保持电阻R1为并联及热耦合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常闭接点两端再与充电电源串联而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与置入之可充放电电池B1作相对充电导通,而于可充放电电池B1充电饱和发热藉热耦合而使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断路时,由热保持电阻R1通过可充放电电池B1之保持充电电流而发热,使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保持受热断路之状态,同时藉热保持电阻R1之阻抗以限制可充放电电池B1之保持充电电流値者;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可依需要选择性并联设置供将电能转为声音讯息或光讯息之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藉着上述显示装置及相关限压及分流元件之配置以依需要结合此项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者,以作为充电完成之显示者,或进一步加设习用之导电接点保护装置SP1,以抑制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导电接点切断时之电流所产生电磁干扰及保护导电接点者。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为进一步可在相对靠近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结构体,加设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固定或可变电阻或正温度系数电阻(PTC)或负温度系数电阻(NTC),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特性电阻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混合构成之辅助电阻元件Z1,及依电路需要串设之电源指示灯L200,再并联于充电电源并与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共构封装体PK1,或呈相邻分别共置于密闭或半闭密室状空间内并呈相互热耦合,以在低温充电环境时藉以产生辅助热能,以减少低温环境对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操作点之影响者;若可充放电电池B1与充电电源间设有两个导电介面之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P2,则可将辅助电阻元件Z1一端连接于电源负端(或接于可充放电电池经串接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后之负极)或正端,而另一端则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之相对极性之另一端,以在不同温度环境提供温度补偿者,此外为供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经辅助电阻元件Z1逆向放电,可依电路需要选择性藉加设隔离二极体CR2以达成隔离功能,包括:(1)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之电源端与所配置供应直流充电电能之整流装置RC100之交流电源端之间,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2,以使辅助电阻元件Z1获得所需直流电源并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之功能者;(2)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电源端,与充电电源经整流装置RC100直流输出端两者之共同连接点,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0,再输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之充电电源侧,而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功能者。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辅助电阻元件Z1除独立直接或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直接并联于充电电源外,进一步可由二极体CR2与辅助电阻元件Z1及依电路需要选择性串设之电源指示灯L200,再与显示装置ID1呈串联,而后并联于交流电源之一端及经整流装置RC100直流输出侧之相对极性端,以对显示装置ID1供电者,显示装置ID1可依需要并联分流电阻RS;热保持电阻R1之两端与保持电流(Trick1e Current)呈逆向并联设置二极体CR101,以在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闭合时,对来自辅助电阻元件Z1之电流形成分流以停止对显示装置ID1送电者,而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与热保持电阻R1串联后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以在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温昇到达临界点而接点开路时,电能经辅助电阻元件Z1驱动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藉着上述显示装置及相关限压及分流元件之配置以依需要结合此项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者,以供在取下可充放电池B1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冷却而使其接点复归闭合时形成电流之分流,以停止对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供电者。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结构型态包括:-由热保持电阻R1设置于充电电源侧而与充电电源串联,并和由充电电源电路与充电电源侧壳体H101,共同构成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而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供设置于可充放电电池侧而与可充放电池B1串联,并与可充放电电池B1之壳体H102共同构成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者可直接或在两者所属结构体结合时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P2.P3呈并联连接,并分别设置于两者所属结构体结合时呈密闭或半密闭室状之相对空间内,其中热保持电阻R1供设置于充电电源侧,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供设置于可充放电电池侧,于充电结合时呈相互并联连接及热耦合者;而于可充放电电池B1充电饱和发热而使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断路时,热保持电阻R1通过电池之保持充电电流而发热,藉热耦合使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保持呈受热断路之状态,同时藉热保持电阻R1之阻抗以限制可充放电电池B1之保持充电电流値者;可充放电电池侧之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常闭接点两端,或充电电源侧之热保持电阻两端,可依需要选择性并联设置能将电能转为声音讯息或光讯息之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或由显示装置ID1与热保持电阻R1串联(或可选择性的依需要先并联分流电阻RS与热保持电阻R1串联者)后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两端,以作为充电完成之显示者,或进一步加设习用之导电接点保护装置SP1以抑制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导电接点切断时之电流所产生电磁干扰及保护导电接点者。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辅助电阻元件Z1之一端,于充电工作状态时经设置于充电电源结构体及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之导电接点或插点插座组,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负端或正端,而另一端则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之相对极性之另一端,以在低温充电环境提供温度补偿者,此外,为供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经辅助电阻元件Z1逆向放电,可依电路需要选择性藉加设隔离二极体CR2以达成隔离功能,包括:(1)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之电源端与所配置供应直流充电电能之整流装置RC100之交流电源端之间,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2,以使辅助电阻元件Z1获得所需直流电源并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之功能者;(2)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电源端,与充电电源经整流装置RC100直流输出端两者之共同连接点,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0,再输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之充电电源侧,而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功能者。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结构形态包括:--由热保持电阻R1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者所属结构体结合,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并联连接,并呈相邻分别共置于两者所属结构体结合时形成密闭或半密闭室状之相对空间内并呈相互热耦合,而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与充电电源电路共置于充电电源侧壳体H101共同构成充电电源侧结构体,热保持电阻R1并与由可充放电电池B1与壳体H102构成之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而于充电工作状态时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与热保持电阻R1两者呈相互热耦合,或依需要以其他结构方式呈热耦合者,热保持电阻R1,为设置于两者所属结构体之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于充电状态时呈并联及热耦合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常闭接点两端,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为与充电电源串联,以及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与置入之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内之可充放电电池B1作相对充电导通,而于可充放电电池B1充电饱和发热时,藉热耦合而使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断路,此时热保持电阻R1通过可充放电电池B1之保持充电电流而发热,并藉热耦合使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保持受热断路之状态,同时藉热保持电阻R1之阻抗以限制可充放电电池B1之保持充电电流値者;充电电源侧之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常闭接点两端或电池侧之热保持电阻R1之两端,可依需要选择性并联设置能将电能转为声音讯息或光讯息之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或由显示装置ID1与热保持电阻R1串联(或可选择性的依需要先并联分流电阻RS与热保持电阻R1串联者)后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两端,以作为充电完成之显示者,或进一步加设习用之导电接点保护装置SP1以抑制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导电接点切断时之电流所产生电磁干扰及保护导电接点者;--充电电源为各种习用直流电源或由交流整流之直流电源者;--整流装置RC100:为能将单相或多相交流电源或具中心插头之交流电源,整流为半波或全波直流整流功能之整流二极体或桥式整流器者。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进一步可在充电电源侧结构体相对靠近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位置,加设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固定或可变电阻或正温度系数电阻(PTC)或负温度系数电阻(NTC),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特性电阻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混合构成之辅助电阻元件Z1,供并联于充电电源,并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共构封装体PK1,或由设置于充电电源侧结构体内之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与设置于可充放电电池侧结构体内之热保持电阻R1,于两者所属结构体结合时,呈相邻分别共置于两者所属结构体结合时所形成之密闭或半闭密室状空间内,并呈相互热耦合,以在低温充电环境时藉以产生辅助热能,以减少低温环境对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操作点之影响者,此外为供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经辅助电阻元件Z1逆向放电,可依电路需要选择性藉加设隔离二极体CR2以达成隔离功能,包括:(1)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之电源端与所配置供应直流充电电能之整流装置RC100之交流电源端之间,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2,以使辅助电阻元件Z1获得所需直流电源并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之功能者;(2)藉由辅助电阻元件Z1电源端,与充电电源经整流装置RC100直流输出端两者之共同连接点,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0,再输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之充电电源侧,而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功能者。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进一步可在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设置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及相关电路以构成双用功能电路,供适用上述具有两接脚或三接脚介面结构之不同规格可充放电电池组,以直接或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连接可充放电电池B1作充电饱和后之热动截止,同时亦可相容匹配本身已设有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可充放电电池B1,作充电及充电饱和后之热动截止者。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双用功能主要构成为于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设有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与可充放电电池呈良好热耦合状态,并与充电电源串联,再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及P3以并联连接具有供输出及输入电能正负接脚之可充放电电池B1,或并联连接于本身设置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可充放电电池B1供输出及输入电能之正负接脚两端,而所串联设置之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输出端则呈断路空脚,另设有热保持电阻R1则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两端者。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进一步可在靠近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结构体,加设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固定或可变电阻或正温度系数电阻(PTC)或负温度系数电阻(NTC),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特性电阻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混合构成之辅助电阻元件Z1,及依电路需要选择性串设之电源指示灯L200,再并联于充电电源并与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共构封装体PK1,或呈相邻分别共置于密闭或半闭密室状空间内并呈相互热耦合,以在低温充电环境时藉以产生辅助热能,以减少低温环境对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操作点之影响者;或由辅助电阻元件Z1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串联再并联于直流充电电源者,而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TD1为可依需要选定设置并联分流电阻RS再与热保持电阻R1串联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或选择由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与热保持电阻R1并联,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以在常闭接点开路时,电能经辅助电阻元件Z1驱动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而在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冷却而接点复归闭合时形成电流之分流,停止对显示装置ID1供电者,此外,为供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经辅助电阻元件Z1逆向放电,可依电路需要选择性藉加设隔离二极体CR2以达成隔离功能,包括:(1)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之电源端与所配置供应直流充电电能之整流装置RC100之交流电源端之间,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2,以使辅助电阻元件Z1获得所需直流电源并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之功能者;(2)藉由辅助电阻元件Z1电源端,与充电电源经整流装置RC100直流输出端两者之共同连接点,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0,再输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之充电电源侧,而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功能者。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双用功能主要构成为于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设有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与可充放电电池呈良好热耦合状态,充电电源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串联,电源之一端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之相对极性导电接脚之一,电源串设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另一端则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2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另一端导电接脚所串联设置之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输出端;而热保持电阻R1一端连接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与充电电源之连接点,另一端连接于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3之电源侧,而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3之负载侧则供通往可充放电电池B1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连接点者,而在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2及P3两者之充电电源侧之间,则依充电电流方向顺向设置二极体CR1,以在所使用可充放电电池B1为不设置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时供通过充电电流者。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进一步可在靠近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结构体,加设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固定或可变电阻或正温度系数电阻(PTC)或负温度系数电阻(NTC),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特性电阻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混合构成之辅助电阻元件Z1,及依电路需要选择性串设之电源指示灯L200,再并联于充电电源并与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共构封装体PK1,或呈相邻分别共置于密闭或半闭密室状空间内并呈相互热耦合,以在低温充电环境时藉以产生辅助热能,以减少低温环境对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操作点之影响者;或由辅助电阻元件Z1与二极体CR1串联再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串联再并联于直流充电电源者,而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为可依需要选定设置并联分流电阻RS再与热保持电阻R1串联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或选择由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与热保持电阻R1并联,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以在常闭接点开路时,电能经辅助电阻元件Z1驱动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而在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冷却而接点复归闭合时形成电流之分流,停止对显示装置ID1供电者,此外,为供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经辅助电阻元件Z1逆向放电,可依电路需要选择性藉加设隔离二极体CR2以达成隔离功能,包括:(1)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之电源端与所配置供应直流充电电能之整流装置RC100之交流电源端之间,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2,以使辅助电阻元件Z1获得所需直流电源并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之功能者;(2)藉由辅助电阻元件Z1电源端,与充电电源经整流装置RC100直流输出端两者之共同连接点,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0,再输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之充电电源侧,而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功能者。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进一步将辅助电阻R101之一端连接于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3,另一端则与可充放电电池B1输出输入电能之导电接脚之一,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常闭接点之一端三者呈共同连接,以供作为限流或依需要亦为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或TS101具良好热耦合状态,以作为提供热保持功能之发热源者。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双用功能主要构成为于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设有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与可充放电电池呈良好热耦合状态,充电电源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串联,电源之一端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之相对极性导电接脚之一,电源串设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另一端则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2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另一端导电接脚所串联设置之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输出端;而热保持电阻R1一端连接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与充电电源之连接点,另一端连接于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3之电源侧,而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3之负载侧则供通往可充放电电池B1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连接点者,而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2及P3之充电电源倒并联辅助电阻R101,以在所使用可充放电电池B1为不设置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时供通过充电电流者。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进一步可在靠近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结构体,加设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固定或可变电阻或正温度系数电阻(PTC)或负温度系数电阻(NTC),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特性电阻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混合构成之辅助电阻元件Z1,及依电路需要选择性串设之电源指示灯L200,再并联于充电电源并与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共构封装体PK1,或呈相邻分别共置于密闭或半闭密室状空间内并呈相互热耦合,以在低温充电环境时藉以产生辅助热能,以减少低温环境对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操作点之影响者;或由辅助电阻元件Z1与辅助电阻R101串联,再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串联再并联于直流充电电源者,而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为可依需要选定设置并联分流电阻RS,再与热保持电阻R1串联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或选择由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与热保持电阻R1并联,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以在常闭接点开路时,电能经辅助电阻元件Z1驱动显示装置ID1;而在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冷却而接点复归闭合时形成电流之分流,停止对显示装置ID1供电者,此外,为供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经辅助电阻元件Z1逆向放电,可依电路需要选择性藉加设隔离二极体CR2以达成隔离功能,包括:(1)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之电源端与所配置供应直流充电电能之整流装置RC100之交流电源端之间,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2,以使辅助电阻元件Z1获得所需直流电源并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之功能者;(2)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电源端,与充电电源经整流装置RC100直流输出瑞两者之共同连接点,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0,再输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之充电电源侧,而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功能者。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进一步将热保持电阻R1之一端连接于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3,另一端则与可充放电电池B1输出输入电能之导电接脚之一,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常闭接点之一端,三者呈共同连接,以及在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两端并联辅助电阻R101,前述热保持电阻R1及辅助电阻R101两者或其中之一,可为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或TS101具良好热耦合状态,以作为提供热保持功能之发热源者。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其双用功能主要构成为于充电电源侧结构体设有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并与可充放电电池呈良好热耦合状态,充电电源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串联,电源之一端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之相对极性导电接脚之一,电源串设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另一端,则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2连接于可充放电电池B1另一端导电接脚所串联设置之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输出端;而热保持电阻R1一端连接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与充电电源之连接点,另一端连接于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3之电源侧,而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3之负载侧则供通往可充放电电池B1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连接点者;以及将上述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2及P3之充电电源侧U点与V点呈短路连接,以使未设置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或设置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01之可充放电电池B1皆能适用者。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所述之热保持型自动截止充电器,进一步可在靠近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结构体,加设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固定或可变电阻或正温度系数电阻(PTC)或负温度系数电阻(NTC),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特性电阻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混合构成之辅助电阻元件Z1,及依电路需要选择性串设之电源指示灯L200,再并联于充电电源并与热保持电阻R1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共构封装体PK1,或呈相邻分别共置于密闭或半闭密室状空间内并呈相互热耦合,以在低温充电环境时藉以产生辅助热能,以减少低温环境对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操作点之影响者;或由辅助电阻元件Z1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2及P3之连接点U点对V点或U′点对V点之短路连接线,再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串联再并联于直流充电电源者,而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为可依需要选定设置并联分流电阻RS与热保持电阻R1串联,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或选择由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为与热保持电阻R1并联,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以在常闭接点开路时,电能经辅助电阻元件Z1驱动显示装置ID1;或由辅助电阻元件Z1经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2及P3之连接点U′点对V点之短路连接线,再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呈串联再并联于直流充电电源者,而含加接必要限压或分流元件之显示装置ID1,为依需要并联分流电阻RS再与热保持电阻R1串联,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TS1之常闭接点两端,而在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冷却而接点复归闭合时形成电流之分流,停止对显示装置ID1供电者,此外为供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经辅助电阻元件Z1逆向放电,可依电路需要选择性藉加设隔离二极体CR2以达成隔离功能,包括:(1)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之电源端与所配置供应直流充电电能之整流装置RC100之交流电源端之间,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2,以使辅助电阻元件Z1获得所需直流电源并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之功能者;(2)藉在辅助电阻元件Z1电源端,与充电电源经整流装置RC100直流输出端两者之共同连接点,顺向串设隔离二极体CR0,再输往导电接点或插头插座组P1之充电电源侧,而具有防止可充放电电池B1逆向放电功能者。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本发明之热保持电阻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设置于可充放电电池侧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之热保持电阻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设置于充电电源侧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之常闭型热动断路器设置于可充放电电池侧及热保持电阻设置于充电电源侧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之热保持电阻设置于充电电源侧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设置于充电电源侧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之双用型态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及热保持电阻设置于可充放电电池侧电路实施例。图7为本发明中图6电路加设辅助电阻元件电路实施例。图8为本发明中图7电路加设之辅助电阻元件与热保持电阻呈串联电路实施例。图9为本发明中图7电路加设之辅助电阻元件设置于充电电源侧并联于充电电源正端及可充放电电池负端电路实施例。图10为本发明中图7电路加设之辅助电阻元件与热保持电阻及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三者相同设于可充放电电池侧之电路。图11为本发明中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及热保持电阻设置于充电电源侧电路实施例。图12为本发明中图11电路加设之辅助电阻元件电路实施例。图13为本发明中图11电路加设之辅助电阻元件与显示装置呈串联电路例。图14为本发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设置于可充放电电池侧,及热保持电阻设置于充电电源侧之电路实施例。图15为本发明中图14电路加设之辅助电阻元件电路实施例。图16为本发明中图14电路所加设之辅助电阻元件与热保持电阻呈串联再并联于充电电源电路例。图17为本发明中常闭型热动断路器设置于充电电源侧及热保持电阻设置于可充放电电池侧之电路实施例。图18为本发明中图17电路加设之辅助电阻元件电路实施例。图19为本发明中图17电路加设之辅助电阻元件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呈串联再并联于充电电源电路例。图20为本发明之双用型电路示意图之一。图21为本发明之双用型电路示意图之二。图22为图21辅助电阻设置于可充放电电池侧之实施例。图23为本发明之双用型电路示意图之三。图24为图23辅助电阻设置于可充放电电池侧之实施例。图25为本发明之双用型电路示意图之四。图26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直接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电路示意图。图27为本发明显示装置与热保持电阻串联后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电路示意图。图28为本发明显示装置与降压电阻串联后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电路示意图。图29所示为本发明显示装置串联降压电阻及串联热保持电阻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电路示意图。图30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并联分流电阻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电路示意图。图31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并联分流电阻后串联热保持电阻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电路示意图。图32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并联分流电阻后再串联降压电阻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电路示意图。图33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并联分流电阻后串联降压电阻及热保持电阻再并联于常闭型热动断路器之电路示意图。图34为本发明呈间歇周期之补充性充电过程图。图35为本发明藉通过热保持电阻之电流持续作保持性充电过程图。
地址 彰化县溪湖镇中兴八街五十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