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转盘及碟片驱动装置
摘要 使用较廉价之材料,藉通常之射出成型技术及模具管理来制造廉价之转盘。构成有:薄的圆筒形固定部,其系在台之部分形成一供旋转轴压入之嵌插孔;补强部,其系设置在固定部之外周侧,且,与该固定部同心并形成大径之薄厚圆筒形;补强肋部,其系在固定部与补强部间摆渡成放射状。藉此,在射出成型时防止因缺陷等产生变形,且,将压入于嵌插孔于旋转轴之拔去力调整成一给定值。
申请公布号 TW516021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1.01
申请号 TW089116110 申请日期 2000.08.10
申请人 爱华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松本幸雄;小友哲;中村利夫
分类号 G11B15/30 主分类号 G11B15/3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陈文郎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转盘,系用于载置碟片者,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旋转轴之固定部,系压入有用来回动该转盘之旋转轴且可向径向弹性变形;及补强机构,系设置在旋转轴固定部的外周,且,产生一向该旋转轴固定部之径向弹性变形之相对反力。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前述补强机构包含有:从前述固定部留出间隔来配置的补强部;及形成在前述固定部与前述补强部之间的连结部。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前述连结部,为一在前述固定部与前述补强部间形成放射线状之板状构件。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反力作用部,其系立设在前述补强部之外周,使该补强部产生与向前述固定部之径向弹性变形之力对抗之反力。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部及前述补强部,均具有薄壁圆筒形状。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更备有台部;前述固定部系设置在前述台部之中央部分;前述补强部即具有大于前述固定部之直径,并设置成与前述固定部同心。7.一种转盘,包含有:台部,系用于载置碟片;及轴支持构造部,系为了支持用来回动前述转盘之旋转轴而设置成从前述台部之中央部份立起;其中,特征在于:当射出成型该转盘时,于前述台部之前述中央部份,将射出成型用模具之浇口配置于前述轴支持构造部之附近。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前述轴支持构造部,系与前述台部之中央部份一体成型。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前述轴支持构造部具有一补强构造,其系构成为交叉有多数个薄板部分。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前述轴支持构造部,更包含有:薄壁圆筒形固定部,系形成有一供用来回动前述转盘之旋转轴压入之嵌插孔;补强部,系设置在前述固定部之外周侧,且,与前述固定部同心并形成大径之薄壁圆筒形;及补强肋部,系在前述固定部与前述补强部间向放射线方向摆渡。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反力作用部,其系立设在前述补强部之外周,使该补强部产生与向前述固定部之径向弹性变形之力对抗之反力。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体有型之部份,其系对于台部交叉成断面十字形。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将聚甲醛树脂射出成型以形成一体,此聚甲醛树脂具有一种将压入前述转轴于前述轴支持构部时之拔去力,作为可设定为给定位以上之组成。14.一种转盘,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台部,系用以载置碟片;薄型圆筒形外筒部,系设置在台部之中央部分,以安上碟片开口;内筒部,系设置在前述外筒部之内周侧,以与外筒部同心地形成小径之薄壁圆筒形;及肋部,系在前述外筒部与前述内筒部间,向放射线方向摆渡。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当射出成型该转盘时,于前述台部之前述中央部份,贯穿压入旋转轴用之前述转盘中央的孔,与前述内筒部之间,配置有射出成型用之浇口。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体成型之部份,其系对于台部交叉成断面十字形状。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转盘,其特征在于:将聚甲醛树脂射出成型以形成一体;此聚甲醛树脂具有一种将压入前述旋转轴于前述孔时之拔去力,作为可设定为给定値以上之组成。18.一种碟片驱动装置,包含有:旋转轴,系连结于用来旋转驱动碟片之转轴马达,并将之旋转驱动;及转盘,系连结于前述旋转轴,以便载置碟片旋转;其中,特征在于:前述转盘,包含有:一旋转轴之固定部,其系压入有前述旋转轴,并可向径向弹性变形;及固定部之补强机构,其系配置在旋转轴固定部的外周,且产生一与向该旋转轴固定部之径向弹性变形的作用,相对之反力。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碟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转盘之前述固定部之补强机构,包含有:从前述固定部留出间隔来配置的补强部;及形成在前述固定部与前述补强部间之连结部;其特征在于:前述连结部为一在前述固定部与前述补强部间形成放射线状之板形构件。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碟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反力作用部,其系立设在前述补强部之外周,使该补强部产生与向前述固定部之径向弹性变形之力对抗之反力。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为全体斜视图,系显示关于本发明转盘及碟片驱动装置之实施形态的,从载置转盘之CD的那一侧上方观看之状态。第2图为全体斜视图,系显示关于本发明转盘及碟片驱动装置之实施形态的,从载置转盘之CD的那一侧下方观看的状态。第3图为全体平面图,系显示关于本发明转盘及碟片驱动装置之实施形态的,载置转盘之CD的那一侧。第4图为全体平面图,系显示关于本发明转盘及碟片驱动装置之实施形态的,载置转盘之CD的那一侧。第5图,系第3图之5-5线切断面断面图。第6图为一放大断面图,系显示关于本发明转盘及碟片驱动装置之实施形态的,转盘之轴头部的要部。第7图为一放大断面图,系显示关于本发明转盘及碟片驱动装置之实施形态的,转盘之固定销部份之要部。第8图为一要部放大断面图,系显示关于本发明转盘及碟片驱动装置之实施形态的,转盘轴头部之引导突部之构成。第9图为一要部放大断面图,系显示关于本发明转盘及碟片驱动装置之实施形态的,转盘轴头部之外筒部的自由端面部之构成。第10图为全体斜视图,系显示关于本发明转盘及磁盘驱动装置之实施例的,从载置转盘之CD的那一侧下方观看的状态。第11图,系第10图之11-11线切断面端面图。第12图为一图表,系显示关于本发明转盘及磁盘驱动装置之实施形态的,与对于聚甲醛树脂制转盘之压入力、拔去力之关系。第13图为一图表,系显示与对于比较例之聚碳酸酯树脂转盘之压入力、拔去力之关系。第14图为全体斜视图,系例示从载置习知转盘之CD的那一侧上方观看之状态。第15图为全体斜视图,系例示从载置习知转盘之CD的那一侧下方观看之状态。第16图为要部放大断面图,系例示朝习知转盘纵断面之中央右侧部分。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