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逐次成形方法及装置
摘要 在切割成一特定形状的材料(胚料)安装在一模上及材料的底部系藉座支撑的状态下,材料被工具由上挤压,且沿该模移动,而使材料逐次成形。材料的底部系藉材料固定,使得材料不会倾斜,而可以一特定形状构形。凸缘的圆弧部系在其被母模及工具夹持的状态下加工,使得凸缘的圆弧部不会分布在外,且凸缘的圆弧部及底部之间的垂直度可提升。
申请公布号 TW514565 申请公布日期 2002.12.21
申请号 TW090108600 申请日期 2001.04.11
申请人 日立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冈田智仙;川村涉
分类号 B21D22/02 主分类号 B21D22/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材料系固定至一配置在母模内侧上之座的状态下,该材料系设置于该母模及一工具构件之间、与座及该工具构件之间,且该材料的一外端部可沿一拉制加工方向移动,该座及该工具构件在该母模内,可沿一拉制加工方向相对的移动,及该工具构件沿该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当该工具构件沿该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后,座及工具构件沿拉制加工方向相对的移向母模,及工具构件沿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工具构件沿该拉制加工方向移动,而该材料的一外端部沿母模的一内侧移动。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工具构件沿该拉制加工方向移动,而该材料的一外端部由母模的一端面朝向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移动。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依据该拉制加工,在材料的一外端部系定位在母模一内周缘表面之状态下,工具构件系沿该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材料概为四侧边的平板,而该材料的一角隅部或一侧边系一圆弧状平板。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一导件垂直的设置在母模的一外周缘部,在材料的外端部接触该导件的状态下,该材料系安装在母模上,及该材料系固定在该座上。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材料系只固定在该座上。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材料系夹持于母模及工具构件之间,且工具构件系朝向母模相对的移动。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材料系夹持于母模的一内周缘表面及工具构件的一侧面之间,且工具构件系朝向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由拉制加工的初始端一邻近处至一终端,该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系与工具构件的一轴向中心相互成平行。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工具构件系配置在拉制加工的终端,该工具构件由该初始端的邻近处至该终端将该材料夹持至母模。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母模的一内周缘表面系沿拉制加工方向设置;该材料系夹持于母模的一内周缘表面及工具构件的一侧面之间,且工具构件系沿拉制加工方向相对的移动;及工具构件系沿母模的该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座系配置在工具构件的一轴向方向;在该材料系夹持于该座及工具构件一尖端之间的状态下,工具构件系沿母模的一内周缘表面移动。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该拉制加工的最终阶段,在该材料系夹持于该座及工具构件该尖端之间的状态下,工具构件系沿母模的该内周缘表面移动。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座系配置在工具构件的一轴向方向;在拉制加工时,该材料只有在工具构件其最初阶段及最终阶段的移动时,系夹持于该座及该工具构件尖端之间,而工具构件系沿母模的该内周缘表面移动。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该拉制加工的最终阶段,在该材料系夹持于该工具构件一尖端及母模一部分之间,工具构件系沿母模的该内周缘表面移动。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该座及工具构件的移动中,该座系沿该拉制加工方向相对的移动;及工具构件系沿该拉制加工方向相对的移动。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座与工具构件系同时的沿该拉制加工方向相对的移动。2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座与工具构件系沿该拉制加工方向移动。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母模系沿该拉制加工方向移动。2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一圆弧部设于该拉制加工开始的母模一端部之一肩部内;及该拉制加工系在该材料一外端部接触该母模端部的状态下开始执行。2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拉制加工系在该材料端部接触圆弧部的状态下开始执行。2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已执行该座及工具构件沿拉制加工方向的移动后,及在已执行该工具构件沿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的移动后,即中断该拉制加工;及该工具构件系沿该圆弧部的一侧边相对的移动,且该材料系夹持于该圆弧部及工具构件一尖端之间;在上述状态下,该工具构件系朝向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及该工具构件由该中断的部分返回,且该拉制加工重新开始。2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该工具构件朝向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之后,该材料系夹持于该圆弧部及该工具构件尖端之间;该工具构件系设计成移向配置于该位置之一外侧边的该圆弧部,该材料系夹持于该圆弧部及该工具构件尖端之间;及在上述状态下,该工具构件系朝向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及该工具构件由该中断的部分返回,且该拉制加工重新开始。2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该材料一外端部定位在母模一肩部的一圆弧部及该工具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工具构件沿母模的一周缘方向移动;该座系沿该拉制加工方向相对的移动,且工具构件系沿该拉制加工方向,朝向该圆弧部移动;及工具构件系沿母模的一周缘方向,朝向该圆弧部移动。2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依据该座及工具构件的移动,工具构件的一尖端穿过该圆弧部,该材料系设于该工具构件之一侧面及该母模一直线部的内周缘表面之间,该工具构件系沿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移动。2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材料的外端部系由该圆弧部的一位置设于一外侧。2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该材料的一外端部系局束在母模的一端部的状态下,工具构件系沿母模的内周缘部移动;及在该座及工具构件相对的沿该拉制加工方向移动向该母模的状态下,及在该母模的外端部系定位在工具构件之一侧面及该母模的内周缘表面之间的状态下,工具构件系沿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移动。3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局束系藉将一局束工具构件固定至母模的该一端部来执行。3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局束系藉安装在工具构件的一外周缘部内的环来执行。3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座承载该材料,且该工具构件配置在该座的上方部,且在该拉制加工方向的移动中,该座及该工具构件系相对的移动向该母模,由一上方部移至一下方部。3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该拉制加工方向的相对移动中,该座及该工具构件系由一上方部移至一下方部。3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座设于工具构件之一下方部内;在该拉制加工的最终阶段,在该座系安装在母模的一侧部上,及在材料系夹持于该座及工具构件该尖端之间的状态下,工具构件系沿母模的该内周缘表面移动。3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该拉制加工的相对移动中,母模系由该上方部移至该下方部。3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固定系藉电磁力来执行。3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固定系藉真空吸收来执行。3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固定系藉利用一拘束工具构件将该材料夹持至该座来执行。3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材料系一具有凸缘的预先成形材料,该凸缘安装在工具构件的一侧面及母模一内周缘表面之间,且该材料系固定在该座上。4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工具构件在母模一内周缘表面的部分内的直径小于在该部份之一尖端侧的直径。4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工具构件沿该母模的一内周缘表面,由一端侧相对的移动至另一端侧。42.一种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在材料系固定至一配置在母模内侧上之座的状态下,且在该材料之一凸缘系设置于配置在母模内侧上的工具构件侧面、及母模一内周缘表面之间的状态下,该工具构件系沿其径向方向移动向母模之内周缘表面;及该工具构件系沿该母模的内周缘表面移动。4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材料系夹持于该工具构件一尖端及该座之间。4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工具构件系沿其径向方向移动向该座。45.一种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藉切割掉一挤制框构件之板部份来形成一板;将该切割掉的挤制框构件置于一模内,将一工具构件相对的移向该模,及使该工具构件沿工具构件及该模的一轴向方向相对的移动;及逐次成形该切割掉的板。46.一种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藉切割掉一设于挤制框构件之板部份上的肋来形成一板;将该切割掉的挤制框构件置于一模内,使一工具构件沿工具构件及该模的一轴向方向相对的移向该模;及逐次成形该切割掉的板。47.一种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将一模置于一母模的内侧,及将一材料安装在该母模的一上表面及该模的一上表面上;在该材料的一外端部系固定至该母模的状态下,将置于该材料的一上方部内的工具构件相对的移向设于该模上表面的凹部;藉使该工具构件相对的移向该凹部来执行一自发加工板;在该材料系配置在该母模与工具构件之间,及配置在该模与工具构件之间的状态下,解除该固定及将该材料固定至该模;将该座及工具构件相对的沿该拉制加工方向移动向该母模;及将该工具构件相对的沿该母模的一内周缘表面移动。4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7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自发加工的工具构件及该拉制加工的工具构件系同一工具构件。4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7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固定解除后,在该拉制加工方向的移动是由该母模的一移动来达成。50.一种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将一模置于一母模的内侧,及将一材料安装在该母模的一上表面及该模的一上表面上;在该材料的一外端部系固定至该母模的状态下,将配置在该材料上方部的工具构件移向配置在该模上表面的一凹部的周缘部,及使该母模沿该工具构件的移动方向移动;藉使该工具构件相对的移向该凹部的周缘部来执行一自发加工;在该材料系配置在该母模与工具构件之间,及配置在该模与工具构件之间的状态下,解除该固定及将该材料固定至该模;将该模及工具构件相对的沿该母模的拉制加工方向移动;及将该工具构件相对的沿该母模的一内周缘表面移动。5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0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自发加工的工具构件及该拉制加工的工具构件系同一工具构件。5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0项之逐次成形方法,其中该固定解除后,在该拉制加工方向的移动是由该母模的一移动来达成。53.一种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将一材料安装在具有复数凹部的模的一上表面上;在该材料系固定至该模的状态下,将置于该材料的一上方部内的工具构件相对的移向该凹部;藉使该工具构件相对的移向该凹部来执行一自发加工;藉使该工具构件移向另一凹部,及使该工具构件移向该凹部来执行一自发加工;及藉移动该工具构件对其中实施自发加工的个别部分再执行该自发加工。54.一种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将一材料安装在一模上;藉一设置于该模上的真空吸收垫或电磁铁来固定该材料;藉使该工具构件沿该模移动来加工该材料。55.一种逐次成形方法,其中:将第二模置于第一模的一内侧,该第二模具有复数突起部在其上表面;将一材料安装在该第一模的一上表面及该第二模的一上表面上;在该材料的一外端部系固定至该第一模的状态下,将配置在该材料上的工具构件移向该突起部的一周缘部,及使该第一模沿该工具构件的移动方向移动第一模;藉使该工具构件相对的移向该突起部来执行一自发加工;及藉移动该第一模及工具构件对其中实施自发加工的个别部分再执行该自发加工。56.一种逐次成形装置,包含:一底部,用以安装一母模,及配置在母模一内侧的座;一杆,安装在该底部的一上方部,且可安装一朝向下方部的工具构件;第一移动装置,可使该杆沿一垂直方向相对的移动;第二移动装置,可使该座及母模之其中之一沿一垂直方向移动;及第三移动装置,可使该杆沿一水平方向,沿该母模一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5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6项之逐次成形装置,其中该第三移动装置包含可使该杆沿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第四移动装置;及包含第五移动装置,可使在一长方形方向的母模及座沿一水平方向移向第四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5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6项之逐次成形装置,其中该第二移动装置系构制成可将该座沿该垂直方向移至该母模。5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6项之逐次成形装置,其中该第二移动装置系构制成可将该母模沿该垂直方向移至该座。60.一种逐次成形装置,包含:一底部,可安装一母模;一杆,安装在该底部的一上方部,且可安装一朝向下方部的工具构件;第一移动装置,可使该杆沿一垂直方向相对的移动;第二移动装置,可使该座及母模之其中之一沿一垂直方向移动;及第三移动装置,可使该杆沿一水平方向,沿该母模一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61.一种逐次成形装置,包含:一底部,用以安装一母模,及配置在母模一内侧的模,模在一上表面具有一凹部;一杆,安装在该底部的一上方部,且可安装一朝向下方部的工具构件;第一移动装置,可使该杆沿一垂直方向相对的移动;第二移动装置,可使该座及母模之其中之一沿一垂直方向移动;及第三移动装置,可使该杆沿一水平方向,沿该模的凹部及该母模一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62.一种逐次成形装置,包含:一底部,用以安装一母模,及配置在母模一内侧的模,模在一上表面具有一突起部;一杆,安装在该底部的一上方部,且可安装一朝向下方部的工具构件;第一移动装置,可使该杆沿一垂直方向相对的移动;第二移动装置,可使该母模沿一垂直方向移动;及第三移动装置,可使该杆沿一水平方向,沿该模的突起部及该母模一内周缘表面相对的移动。图式简单说明:图1系依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之成形装置一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图2显示成形时的模、母模、杆状工具及待加工物件之间的关系。图3显示图1所示圆弧部分之加工状态的平面图。图4系一模制成品的立体图。图5显示一材料的平面图。图6显示模制成品的圆弧部分之平面图。图7系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面图。图8系沿图6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图9系依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之拉制加工的解释图。图10系依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之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图11系依据本发明再一具体实施例之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图12系依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之成形装置一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图13系依据本发明再一具体实施例之成形装置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图14系依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之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图15系依据本发明再一具体实施例之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图16系依据本发明另一其体实施例之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17显示图16的材料成形后的侧视图。图18系依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之模制成品的立体图。图19显示图18的模制成品制程的解释图。图20系依据本发明再一具体实施例之模制成品的立体图。图21显示图20的模制成品制程的解释图。图22系依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之模制成品的立体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