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伴随固填材同时灌注之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装置
摘要 在管渠P内,长尺的板状体所构成的带状构件500卷绕呈螺旋状所形成的内衬管R留下,在已经留下内衬管前方,另外再附加形成新的内衬管的管渠内衬层施工当中,具备:使用具有环状体所成的可自由弯曲的成形框1的内衬层施工装置S,藉由安装于该成形框1的接合机构部7,将带状构件500卷绕在成形框1周围,并且利用该成形框1的弯曲性而将其强制性向内折弯以形成内衬管R,同时在折入部灌注固填材。折入部分其后恢复原状。或者,将卷绕在成形框201、401周围成形的小径的内衬管R扩大直径,在此扩大直径过程中将固填材灌注入而形成内衬管。藉由该内衬管施工,可在管渠P剖面整面形成最大径的内衬管R,同时对长尺的内衬管R也可进行固填材施工。
申请公布号 TW502098 申请公布日期 2002.09.11
申请号 TW090130784 申请日期 2001.12.12
申请人 足立建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秋元荣器;山城滨夫;菅原宏;横山佑三;今川明;北桥直机;北山康
分类号 F16L1/00;E03D3/06 主分类号 F16L1/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宿希成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
主权项 1.一种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特征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的 长尺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 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 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 , 在前述管状体形成过程中,于该管状体外面和既成 管渠内面之间灌注固填材。2.一种管渠内衬层施 工方法,系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的 长尺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 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 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 的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特征为: 在前述管状体的形成过程中,于前述带状构件的闭 合部为或者该管状体的任何边缘部,在将其向内径 方向折曲为凹状之同时,在该凹部灌注固填材, 其后,使凹部向外径方向复原。3.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2项之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中,带状构件具有 弹性,凹部在该变形之后立即能以管状体的弹性自 行复原。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管渠内衬层施 工方法,其中,凹部在该变形之后,以配置在管状体 内的复原装置而复原。5.一种管渠内衬层施工方 法,系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之 长尺的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 头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 体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 体的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特征为: 使用可容许在管径方向伸缩位移的内周限制式成 形框,前述成形框至少配有:具有从内外夹住前述 带状构件的内面滚筒、外面滚筒的夹着机构部、 以及抵接于管渠壁面而能自由旋转的抵接滚筒, 使前述成形框的抵接滚筒的配设部位朝向内径方 向凹入, 前述留下的管状体在对应于抵接滚筒的处所,向内 径方向折入,并同时将固填材灌注入该凹部, 其后,使凹部向外径方向复原。6.一种管渠内衬层 施工方法,系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之 具有长尺弹性的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 连接的接头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 成的管状体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 形成管状体的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特征为具有 : 成形框,呈闭合状,使用由环状体相连而成的环状 机构,能自由弯曲; 多个导引滚筒,能旋转自由的装在前述成形框周围 ,抵接于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内衬管 内面; 接合机构部,由夹住并接合带状构件的外面滚筒和 内面滚筒所构成,经由前述成形框安装,配于前述 既成内衬管和新供应的带状构件之间的闭合位置 上; 自由旋转之抵接滚筒,配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由其 外面的最外侧突出而抵接于管渠壁面; 固填材用灌注管,相邻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的外面滚 筒,配于该接合机构部的进行方向后方,至少在该 外面滚筒后侧具有固填材的吐出口, 在前述成形框旋转之同时,经由抵接于管渠壁面的 前述抵接滚筒而使前述接合机构部的环状体呈从 中折曲的状态,在该成形框周围将带状构件卷绕成 螺旋状而形成内衬管,同时, 与该内衬管形成同步经由前述灌注管将固填材灌 注入。7.一种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系为: 在管渠内,将该外面之长方向上具有凹槽同时两侧 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之具有长尺弹性的 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所接 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前方 ,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的管 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特征为具有: 成形框,呈闭合状,使用由环状体相连而成的环状 机构,能自由弯曲而同时使各环状体的弯曲被限制 ; 多个导引滚筒,能旋转自由的装在前述成形框周围 ,抵接于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内衬管 内面; 接合机构部,由夹住并接合带状构件的外面滚筒和 内面滚筒所构成,经由前述成形框安装,配于前述 既成内衬管和新供应的带状构件之间的闭合位置 上,并且该外面滚筒具有锷部,可嵌入前述带状构 件的凹槽内; 自由旋转之抵接滚筒,配于前述接合机构部,向其 外面的最外侧突出而抵接于管渠壁面; 固填材用灌注管,相邻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的外面滚 筒,配于该接合机构部的进行方向后方,至少在该 外面滚筒后侧具有固填材的吐出口, 安装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的成形框的环状体的弯曲 限制被解除, 在前述成形框旋转之同时,经由抵接于管渠壁面的 前述抵接滚筒,使前述接合机构部的环状体呈从中 折曲的状态,在该成形框周围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 旋状形成内衬管的同时, 与该内衬管形成同步经由前述灌注管将固填材灌 注入。8.一种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系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之 具有长尺弹性的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 连接的接头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 成的管状体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 形成管状体的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其特征为具有 : 成形框,呈闭合状,使用由环状体相连而成的环状 机构,能自由弯曲; 多个导引滚筒,能旋转自由的装在前述成形框周围 ,抵接于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内衬管 内面; 接合机构部,由夹住并接合带状构件的外面滚筒和 内面滚筒所构成,经由前述成形框安装,配于前述 既成内衬管和新供应的带状构件之间的闭合位置 上; 自由旋转之抵接滚筒,配于前述接合机构部,向其 外面的最外侧突出而抵接于管渠壁面; 固填材用灌注管,相邻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的外面滚 筒,配于该接合机构部的进行方向后方,至少在该 外面滚筒后侧具有固填材的吐出口。9.一种管渠 内衬层施工装置,系为: 在管渠内,将该外面之长方向上具有凹槽同时两侧 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之具有长尺弹性的 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所接 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前方 ,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的管 渠内衬层施工装置,其特征为具有: 成形框,呈闭合状,使用由环状体相连而成的环状 机构,能自由弯曲而同时使各环状体的弯曲被限制 ; 多个导引滚筒,能旋转自由的装在前述成形框周围 ,抵接于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内衬管 的内面; 接合机构部,由夹住并接合带状构件的外面滚筒和 内面滚筒所构成,经由前述成形框安装,配于前述 既成内衬管和新供应的带状构件之间的闭合位置 上,并且该外面滚筒具有锷部,可嵌入前述带状构 件的凹槽内; 自由旋转之抵接滚筒,配于前述接合机构部,其外 面向最外侧突出而抵接于管渠壁面; 固填材用灌注管,相邻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的外面滚 筒,配于该接合机构部的进行方向后方,至少在该 外面滚筒后侧具有固填材的吐出口, 而安装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的成形框的环状体的弯 曲限制被解除。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或9项之管 渠内衬层施工装置,其中,抵接滚筒为:配置成能和 接合机构部连动,其外面向最外侧突出,能在带状 构件的螺旋卷绕方向上赋予送入驱动力的送入滚 筒。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或9项之管渠内衬层施 工装置,其中,抵接滚筒为衬套(spacer)滚筒。12.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8或9项之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其中, 该接合机构的外面滚筒或者内面滚筒,受到来自动 作压力流体所驱动的动作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驱 动, 在接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的动作压力流体途径中的 动作流体用旋转接头的轴中心上,将连通于前述固 填材用灌注管的灌注连接管以可自由装卸的配置, 在介于前述固填材用灌注管和前述灌注连接管之 间,装入固填材用旋转接头。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 8或9项之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用旋转接头,其中,该 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所使用的旋转接头装置,系为 : 该接合机构的外面滚筒或者内面滚筒,受到来自动 作压力流体所驱动的动作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驱 动, 在接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的动作压力流体途径中的 动作流体用旋转用接头的轴中心上,将连通于前述 固填材用灌注管的灌注连接管以可自由装卸的配 置,在介于前述固填材用灌注管和前述灌注连接管 之间,装入固填材用旋转接头。14.一种管渠内衬层 施工方法,系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的 长尺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 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 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 的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特征为: 使用圆环状的成形框, 前述成形框,至少具备:具有从内外将前述带状构 件夹住、接合的外面滚筒和内面滚筒的夹着机构 部、以及抵接于带状构件内面或者外面而能自由 旋转的多个导引滚筒,并且,使用能和前述成形框 连动安装且抵接于管渠壁面对该成形框赋予输送 力的送入机构部之施工装置, 将前述带状构件以前述成形框的环状限制形成比 管渠内径更小直径的管状体同时,在此管状体形成 过程中,在前述带状构件之间滑动而将前述管状体 扩径,使其更接近管渠内面,连续性的形成内衬管, 同时,以安装于前述施工装置的固填材灌注管,在 上述扩径中的管状体外面和管渠内面之间灌注固 填材。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管渠内衬层施 工方法,其中, 使用限制内径的成形框, 又具备外周限制框体,在前述成形框外侧,以所定 间隔配置并与该成形框连动、围绕于卷绕在成形 框周围的内衬管外周, 以前述外周限制框体来限制管状体的扩径。16.一 种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系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的 长尺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 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 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 的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其特征为: 使用圆环状的成形框, 前述成形框,具备:具有从内外将前述带状构件夹 住、接合的外面滚筒和内面滚筒的夹着机构部、 以及抵接于带状构件内面或者外面而能自由旋转 的多个导引滚筒,并且,使用能和前述成形框连动 安装且抵接于管渠壁面对该成形框赋予输送力的 送入机构部, 具备经由前述成形框的固填材灌注管。17.一种管 渠内衬层施工装置,系为: 在管渠内,将该外面之长方向上具有凹槽同时两侧 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之具有长尺弹性的 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所接 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前方 ,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的管 渠内衬层施工装置,其特征为至少具备: 成形框,具有所定幅度而能保持为圆环状; 多个导引滚筒,能自由旋转的装在前述成形框周围 ,抵接于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内衬管 的内面; 接合机构部,由夹住并接合带状构件的外面滚筒和 内面滚筒所构成,经由前述成形框安装,配于前述 既成内衬管和新供应的带状构件之间的闭合位置 上,并且该外面滚筒具有锷部,可嵌入前述带状构 件的凹槽内; 送入机构部,和前述成形框连动安装,具有抵接于 管渠壁面而能自由旋转的滚筒,该滚筒抵接于管渠 壁面而将该成形框保持在管渠的中心位置; 外周限制框体,在前述成形框外侧,以所定间隔配 置并与该成形框连动、围绕于卷绕在成形框周围 的内衬管外周;以及 经由前述成形框的固填材灌注管。18.一种管渠内 衬层施工方法,系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的 长尺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 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 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 的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特征为: 使用可容许朝向直径方向伸缩位移的内周限制式 的成形框, 前述成形框,至少具备:具有从内外将前述带状构 件夹住的外面滚筒和内面滚筒的夹着机构部、以 及抵接于管渠壁面而能自由旋转的抵接滚筒, 使前述成形框的抵接滚筒的配设部位向内径方向 凹入,在该成形框周围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以 形成内衬管。19.一种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系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之 具有长尺弹性的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 连接的接头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 成的管状体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 形成管状体的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特征为具备 : 成形框,使用由环状体相连而成的环状机构,能自 由弯曲而呈闭合状; 多个导引滚筒,能旋转自由的装在前述成形框周围 ,抵接于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内衬管 的内面; 接合机构部,经由前述成形框而安装,配于前述既 成内衬管和新供应的带状构件之间的闭合位置上, 同时由夹住、接合带状构件的外面滚筒和内面滚 筒所组成;以及 自由旋转之抵接滚筒,配于前述接合机构部,其外 面向最外侧突出而抵接于管渠壁面, 在前述成形框旋转之同时, 藉由抵接于管渠壁面的前述抵接滚筒而使得前述 接合机构部的环状体呈从中折弯的状态,在该成形 框周围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内衬管。 20.一种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系为: 在管渠内,将该外面之长方向上具有凹槽同时两侧 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之具有长尺弹性的 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所接 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前方 ,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的管 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特征为具有: 成形框,呈闭合状,使用由环状体相连而成的环状 机构,能自由弯曲而同时使各环状体的弯曲被限制 ; 多个导引滚筒,能旋转自由的装在前述成形框周围 ,抵接于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内衬管 的内面; 接合机构部,经由前述成形框而安装,配于前述既 成内衬管和新供应的带状构件之间的闭合位置上, 同时,由夹住、接合带状构件的外面滚筒和内面滚 筒所构成,并且该外面滚筒具有锷部,可嵌入前述 带状构件的凹槽内;以及 抵接滚筒,配于前述接合机构部,能自由旋转,并且 其外面向最外侧突出而抵接于管渠壁面, 安装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的成形框的环状体的弯曲 限制被解除, 在前述成形框旋转之同时,藉由抵接于管渠壁面的 前述抵接滚筒而使得前述接合机构部呈从中折弯 的状态,在该成形框周围将带状构件卷绕行程螺旋 状而形成内衬管。21.一种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系 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之 具有长尺弹性的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 连接的接头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 成的管状体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 形成管状体的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其特征为具有 : 成形框,使用由环状体相连而成的环状机构,能自 由弯曲而呈闭合状; 多个导引滚筒,能旋转自由的装在前述成形框周围 ,抵接于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内衬管 的内面; 接合机构部,经由前述成形框安装,配于前述既成 内衬管和新供应的带状构件之间的闭合位置上,同 时,由夹住、接合带状构件的外面滚筒和内面滚筒 所构成; 自由旋转之抵接滚筒,配于前述接合机构部,其外 面向最外侧突出而抵接于管渠壁面。22.一种管渠 内衬层施工装置,系为: 在管渠内,将该外面之长方向上具有凹槽同时两侧 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之具有长尺弹性的 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所接 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前方 ,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的管 渠内衬层施工装置,其特征为具有: 成形框,呈闭合状,使用由环状体相连而成的环状 机构,能自由弯曲而同时使各环状体的从中弯曲的 程度被限制; 多个导引滚筒,能旋转自由的装在前述成形框周围 ,抵接于将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内衬管 的内面; 接合机构部,经由前述成形框安装,配于前述既成 内衬管和新供应的带状构件之间的闭合位置上,同 时由夹住并接合带状构件的外面滚筒和内面滚筒 所构成,并且该外面滚筒具有锷部,可嵌入前述带 状构件的凹槽内;以及 自由旋转之抵接滚筒,配于前述接合机构部,其外 面向最外侧突出而抵接于管渠壁面, 安装于前述接合机构部的成形框的环状体的从中 弯曲的限制被解除。23.一种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 系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的 长尺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 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 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 的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其特征为: 使用圆环状的成形框, 前述成形框,使用至少具备:具有从内外将前述带 状构件夹住、接合的外面滚筒和内面滚筒的夹着 机构部、以及抵接于带状构件内面或者外面而能 自由旋转的多个导引滚筒,并且,使用能和前述成 形框连动而安装且抵接于管渠壁面对该成形框赋 予输送力的送入机构部的施工装置, 将前述带状构件以前述成形框的环状限制来形成 比管渠内径小的小径管状体同时,在该管状体形成 过程使前述带状构件之间滑动将前述管状体直径 扩大,使其接近管渠内面而能连续性形成内衬管之 方法, 可使前述施工装置以固定的旋转前进速度自行前 进,并基于管状体的扩径角度而控制带状构件的送 入速度。24.一种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系为: 在管渠内,将两侧边缘部形成接头而能连续供应的 长尺带状构件卷绕呈螺旋状,留下互相连接的接头 所接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在前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 前方,另外以新供应的带状构件再附加形成管状体 的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其特征为具备: 具有圆环状的成形框, 前述成形框,使用至少具备:具有从内外将前述带 状构件夹住、接合的外面滚筒和内面滚筒的夹着 机构部、以及抵接于带状构件内面或者外面而能 自由旋转的多个导引滚筒, 并且,具备能和前述成形框连动而安装且抵接于管 渠壁面对该成形框赋予输送力的送入机构部, 藉由前述送入机构部的驱动,使得前述夹着机构部 以比前述带状构件的送入速度更慢的固定速度旋 转,以获得锁定管状体的扩径角度为目的而控制前 述带状构件的送入速度之手段。图式简单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管渠内衬层施工装置的一实施形态整 体之纵剖面图。 图2为省略本内衬层施工装置中一部分的正面图。 图3为构成本内衬层施工装置的成形框之一部分剖 面平面图(从图4的箭头3方向看入)。 图4为成形框的一部分剖面侧面图(从图3的箭头4方 向看入)。 图5(a)、(b)为防止成形框中折的防止机构图。 图6为成形框安装部的侧面图。 图7(a)、(b)为成形框安装部的平面图(从图6的箭头7 方向看入)。 图8为配置于成形框的周长调整机构以及间隔保持 机构的一部分剖面平面图。 图9为图8中的9-9线剖面图。 图10为图8的10-10线剖面图。 图11为间隔保持机构的扩大剖面图。 图12为图11的12-12线剖面图。 图13为间隔保持机构的动作图。 图14为接合机构部的正面图。 图15为接合机构部的纵剖面图。 图16为接合机构部的结合滚筒构成图。 图17为显示旋转接头之构成的部分剖面部分侧面 图。 图18为另一旋转接头装置之构成的部分剖面部分 侧面图。 图19为图18的箭头19方向看入图。 图20显示固填材灌注机构部的构成之侧面图。 图21为固填材供应装置的一例示图。 图22为固填材供应装置的另一例示图。 图23为内衬层施工工程之一样态整体的概要图。 图24(a)、(b)为保形用具的一例示图。 图25为内衬层施工工程(剖面为圆形的管渠)之要领 图。 图26为显示接合机构部周围的内衬管的状态之图 。 (第2实施例) 图27为内衬层施工工程(剖面为矩形的管渠)之另一 要领图。 图28为本发明管渠内衬层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装置 的另一实施形态整体之一部分侧面一部分纵剖面 图。 图29为管渠内衬管施工装置成形框的正面图。 图30为其侧面图(从图29的箭头30方向看入)。 图31为接合机构部的正面扩大图。 图32为接合结构部的内部构成图(图31的32-32线剖面 图)。 图33为被动送入机构部的侧面构成图。 图34为被动送入机构部的正面构成图(图33的34-34线 剖面图)。 图35为表示固填材灌注机构部构造的侧面图。 图36为表示旋转接头构成的一部份剖面一部分侧 面图。 图37为外周限制框的其一样态之平面图(从图38的 箭头37方向看入)。 图38为外周限制框的其一样态之正面图(从图37的 箭头38方向看入)。 图39为限制滚筒的一部分剖面一部分侧面图。 图40为连结机构的一例示图。 图41为以本施工装置进行施工工程之要领图。 图42为送入机构部的详细图。 图43为表示送入机构部的棒体另一样态之图。 图44为送入机构部的又一其他样态之图。 (第3实施例) 图45为本发明管渠内衬层施工方法以及其装置之 又一其他实施形态之纵剖面图。 图46为本内衬层施工装置的正面图(图45的箭头46方 向)。 图47为本内衬层施工装置的成形框之一部分剖面 正面图。 图48为其侧面图(图47的箭头48方向)。 (第4实施例) 图49为表示本发明内衬层施工装置的又一其他实 施形态整体之纵剖面图。(带状构件) 图50之(a)为本发明所使用的带状构件样态之一的 剖面图。(b)为表示该带状构件互相接合的关系之 剖面图。 图51之(a)为本发明所使用的带状构件之另外一样 态的剖面图。(b)为表示该带状构件互相接合的关 系之剖面图。
地址 日本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