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多节式扳手
摘要 本创作系关于一种多节式扳手,包含有:一柄身以及至少一连接于该柄身一端之夹持件,该柄身系由预定数目之连接块沿纵向相互枢接而成,该夹持件系用以夹持螺接元件;其中:相邻之二连接块之相向端系各往外延伸至少一凸耳,而以该等凸耳相互并列;预定数目之枢接杆,系分别穿设于相并列之凸耳,使相邻之二连接块得以各该枢接杆为支点为旋摆,令该柄身得以弯曲;相并列之凸耳之侧壁间系保持贴靠,不会脱离;预定数目之弹性元件,分别设于相并列之凸耳之交接面之间,使相邻二连接块间受弹性顶持而产生定位状态;藉此,弯曲该柄身时,得使该柄身定位于所弯折之状态。
申请公布号 TW497525 申请公布日期 2002.08.01
申请号 TW090211148 申请日期 2001.07.03
申请人 谢智庆 发明人 谢智庆
分类号 B25B13/52;B25B23/00 主分类号 B25B13/5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朱世仁 台中市公益路二段五二三号十三楼之一
主权项 1.一种多节式扳手,包含有:一柄身以及至少一连接 于该柄身一端之夹持件,该柄身系由预定数目相同 构形之连接块沿纵向相互枢接而成,该夹持件系具 有一套孔,用以夹持螺接元件;其中: 相邻之二连接块之相向端系各往外延伸至少一凸 耳,各该凸耳系设一横向之穿孔;相邻二连接块之 相向端系以该等凸耳相互并列;该等相并列之凸耳 之穿孔系相对应; 预定数目之枢接杆,各枢接杆系穿设于相并列之凸 耳之穿孔中,以枢接该等凸耳,使相邻之二连接块 得以各该枢接杆为支点为旋摆,令该柄身得以弯曲 ;相并列之凸耳之侧壁间系保持贴靠,不会脱离; 预定数目之弹性元件,各该弹性元件系置于相并列 之凸耳之交接面之间,使相邻二连接块间受弹性顶 持而产生定位状态; 藉此,弯曲该柄身时,得使该柄身定位于所弯折之 状态。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扳手,其中: 各该连接块一端于中央系往外延伸一第一凸耳,而 另一端于二侧系各往外凸伸一第二凸耳,该二第二 凸耳间系具一凹部; 相连接之二连接块中,一连接块系以其第一凸耳穿 入于另一连接块之该凹部,使该第一凸耳与该二第 二凸耳相并列。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扳 手,其中:各该连接块二端分别往外延伸一凸耳,该 二凸耳系位于连接块之同一侧。4.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1项所述之扳手,其中:各该连接块二端分别往 外延伸一凸耳,该二凸耳系均分别位于连接块二侧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扳手,其中:相并 列之凸耳中,其中一凸耳于其交接面系设一凹室, 该凹室系位于该凸耳所设之穿孔之端;各该弹性元 件系一弹性垫片,设于该凹室中。6.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1项所述之扳手,其中:该夹持件系枢接于该柄 身一端之连接块,该夹持件与该连接块之相向端系 各往外延伸至少一凸耳,该等凸耳系相并列;一枢 接杆,系枢接于该等相并列之凸耳之穿孔中;该等 凸耳系保持相互点靠不会脱离;至少一弹性元件, 系设于该等凸耳之交接面间。7.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所述之扳手,其中:该柄身另包含有:至少一端 块,该端块系与该等连接块沿纵向枢接,且系位于 最外侧;该端块与相枢接之连接块之相向端系各往 外延伸一凸耳,该等凸耳系相互并列;至少一枢接 杆,系穿设于该等并列之凸耳,使该端块与该连接 块得相互旋摆;该等凸耳系保持贴靠;至少一弹性 元件,设于该等凸耳之交接面间,俾于该端块与连 接块间提供弹性顶持力;该端块另一端系设一凹孔 ;该等夹持件系具有预定数目,各夹持件一端系设 一插柱;各该夹持件系以该插柱插接于该端块之凹 孔中,且可自该凹孔取出。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 所述之扳手,其中:各该枢接杆二端并未凸伸出该 等连接块之外。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扳 手,其中:各该枢接杆系一销体,其部份周面系设一 压花状之卡啮部;该卡啮部系卡啮于相并列之一凸 耳所设之穿孔内壁;相并列之其余凸耳得于该销体 上转动。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扳手,其 中:该枢接杆一端设一外径较大之头部;该枢接杆 之该卡啮部系卡啮于一凸耳;该头部系抵于另一凸 耳外侧;藉此,当并列之凸耳之数量为二个时,得使 该二凸耳保持相互贴靠。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 项所述之扳手,其中:受该枢接杆头部所卡抵之凸 耳之外侧壁系设一凹入;该枢接杆之头部系位于该 凹入中。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扳手,其 中:各该枢接杆系一螺丝,其末端系螺接于相并列 之一凸耳;而其头部系卡抵于另一凸耳外壁。13.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扳手,其中:受该螺丝头 部所卡抵之凸耳之外壁系设一凹入;该螺丝之头部 系置于该凹入中。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系习知一种多节式扳手之正视图。 第二图系第一图之顶视图。 第三图系习知另一种多节式扳手之立体图。 第四图系第三图之局部分解立体图。 第五图系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正视图。 第六图系第五图之局部分解立体图。 第七图系第六图之组合剖面图。 第八图系第五图之顶视图,并显示弯曲状态。 第九图系本创作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局部立体图。 第十图系第九图之组合剖面图。 第十一图系本创作又一较佳实施例正视局部剖面 图。 第十二图系第十一图之分解立体图。 第十三图系本创作再一较佳实施例局部组合剖面 图。 第十四图系本创作又一较佳实施例之正视图。 第十五图系第十四图之底视图。 第十六图至第二十图系分别显示可装设于本创作 其他较佳实施例之夹持件。
地址 台中县丰原市北阳路三六七之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