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一合成式螺旋线缠绕之最内加强层的抗纽结高压软管结构
摘要 在高压下输送流体用之抗纽结软管沿其中心纵轴为中间以最小弯曲半径被弯曲。此构造含有热塑性材料之中心管,其具有内表面以界定软管的内直径与外直径,以及一个由至少一个金属线元件及至少一个非金属纤维元件之复合层所形成之最内加强层。金属线元件螺旋地沿一个方向相对于纵轴成预定周节角而缠绕在中心管外表面上以形成系列之第一圈。每一个这些第一圈与相邻第一圈之间彼此隔开而形成连续成对之第一圈而其中间有空隙区域。接着,纤维元件螺旋状地沿相同方向与金属线元件相同之周节角而缠绕在中心管外表面而形成系列之第二圈,每一个第一圈介于对应一对之第一圈或线元件之中间。纤维元件填满了线元件成对之第一圈之间的空隙区域而防止中心管壁在当软管以最小弯曲半径被弯曲时纵成对第一圈之间挤出。
申请公布号 TW482880 申请公布日期 2002.04.11
申请号 TW088110890 申请日期 1999.06.28
申请人 帕克哈尼芬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哈姆克林纳特
分类号 F16L11/08 主分类号 F16L11/0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何金涂 台北巿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七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用来在高压下输送流体的抗纽结软管,它有选定的内外直径并延中心纵轴延伸至不确定的长度,该软管其纵轴以最小弯曲半径被弯曲,该弯曲半径具有中等挠性具有外径部份与内径部份,并且含有:一中心管,它有界定该软管内径之内表面及外表面;及至少一个设置在该中心管外表面之复合加强层,它由下列所形成(i)至少一个金属线元件螺旋状地沿一个方向以相对于该纵轴成预定周节角缠绕在该中心管之外表面而形成系列之第一圈,每一个第一圈彼此与相邻圈隔开而在其间形成空隙区域;及(ii)至少一个非金属纤维元件螺旋状地沿该一个方向以该预定周节角而缠绕在该中心管外表面而形成系列之第二圈,每一个第二圈是位在对应一对的该第一圈之中间,该纤维元件在该对应一对之第一圈之间被压缩,以此结构,当该软管被弯曲到该最小弯曲半径时,该纤维元件可沿着该弯曲半径之外直径分量处膨胀以填满该对应一对之第一圈之间的空隙区域而有效地使该中心管被拘限在该复合加强层之内,并且该纤维元件沿着该弯曲半径之内直径分量处该对第一圈之间可更进一步被压缩。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软管,其中每一该对之该第一圈之间的该空隙区域一般为抛物线剖面之几何形状。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软管,其中每一该线元件一般为具有圆形剖面几何形状之单丝束。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软管,其中每一该单丝之直径约在0.3厘米-0.9厘米之间。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软管,其中每一该单丝束是由钢材形成。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软管,其中每一该纤维元件包含一或多个多丝束,每一个之decitex値至少在约1100-8800之间。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软管,其中每一该多丝束是由aramid材料形成。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软管,其中每一该多丝束有每米约0到60圈之间的捻捻。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软管,其中该周节角在40-60之间。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软管,其内径约在4-32厘米之间,外径在9-50厘米之间,最小弯曲半径在30-180厘米之间。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软管,其中该中心管是由含有聚醯胺,聚烯烃,聚氯乙烯,聚氨脂,及其共聚物,混合物之群中所选用之热塑性材料形成。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软管,其中每一个该复合加强层是以最内加强层而包在该中心管外周。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软管,它另外含有一或多个中间加强层以相反于前一加强层之方向而重叠地缠绕在该最内加强层上。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软管,其中每一该中间加强层是由一或多条单丝或多丝束而成,而其材料是由含有尼龙,聚乙烯,aramid,金属线,及其混合物之群中所选出者。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软管,它另外包括有最外壳层同轴地围住该加强层。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软管,其中该外壳之材料是由包含聚氨酯,聚醯胺,聚烯烃,聚氯乙烯,天然及合成橡胶,及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之群中选出者。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软管,其中该材料之硬度为萧氏A硬度计约60-90之间。18.一种在高压下输送流体用之抗纽结软管的复合加强层,该软管之中心纵轴弯曲一个最小半径在弯弧外直径分量及弯弧内直径分量,并且含有中心管它具有形成该软管内径之内表面,及外表面,该复合加强层为径向地舖设在中心管周围并且含有:至少一个金属线元件螺旋状地沿一个方向以相对于该踪轴成预定周节角缠绕在该中心管外表面而形成系列之第一圈,每一个第一圈彼此与相邻圈隔开而在其中间形成空隙区域;及至少一个合成,非金属纤维元件螺旋状地沿该一个方向以该预定周节角而缠绕在该中心管外表面而形成系列之第二圈,每一个第二圈是位在对应一对的该第一圈之中间,该纤维元件在该对应一对之第一圈之间被压缩,以此结构,当该软管被弯曲到该最小半径时,该纤维元件可沿着该弯曲半径之弯弧外直径分量处膨胀以填满该对应一对之第一圈之间的空隙区域而有效地使该中心管被拘限在该复合加强层之内,并且该纤维元件沿着该弯曲半径之弯弧内直径分量处该对第一圈之间可更进一步被压缩。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加强层,其中该每一该成对第一圈之间的空隙区域有一般为抛物线剖面之几何形状。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加强层,其中每一该线元件有一般为圆形剖面几何形状之单丝束。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加强层,其中每一该单丝束之直径在约0.35厘米-0.55厘米之间。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加强层,其中每一该单丝束是由钢材所形成。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加强层,其中每一该纤维元件舍有一或多条多丝束,它是由一种aramid材料所形成。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加强层,其中每一该多丝束是由aramid材料所形成。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加强层,其中每一该多丝束有每米0到60圈之间的捻捻。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加强层,其中该周节角约在40-60之间。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加强层,它是以最内加强层而包在中心管之周围。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是依据本发明的构造含有螺旋状缠绕在中心管上为金属线及非金属合成纤杂元素之复合体的一种最内加强层之超高压软管之轴向剖横面及切开侧面图。第2图是沿第1图之线2-2径向剖开之软管结构图。第3图是第1图最内加强层复合体之放大以显示构造细部之轴向横剖面图。第4图是显示本发明软管沿最小半径弯曲时其最内螺旋缠绕金属线加强层之转圈方向之轴向横剖面图。第5图是显示先前技术软管沿最小半径弯曲时其最内螺旋缠绕金属线加强层之转圈方向之轴向横剖面图。
地址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