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连接器
摘要 [摘要]本发明系为一种无须焊接即可提供足够安装强度以夹持定位电路板之连接器,且该连接器于电路板卸下时并不会刮伤电路板者。[解决方式]本发明系利用印刷电路板31右下方之配线区37由配线区接触部W上侧(以实线表示)和配线区接触部W下侧(以虚线表示)自上、下方向夹持住,并藉由配线区接触部W面对着组接槽39,且组接槽39位于基部19右下方,使配线区37透过配线区接触部W之上侧和下侧所产生之弹力由配线区接触部W夹持住;且配线区37之其余部位亦受配线区接触部W上侧(以实线表示)和下侧所产生之弹力所夹持;除非以外力将印刷电路板31从电路板插入部5卸下,否则配线接触部W将提供足够之安装强度夹持住印刷电路板31。
申请公布号 TW483201 申请公布日期 2002.04.11
申请号 TW089125164 申请日期 2000.11.28
申请人 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菊池英司;山川广治
分类号 H01R9/00;H01R11/00 主分类号 H01R9/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郑念祖 台北巿长安东路一段二十三号十楼十之一室
主权项 1.一种连接器,系由电路板定位装置与夹持装置所 构成之连接器,前述之电路板定位装置系以电气方 式连接电路板与其它电气/电子机器,且藉由夹持 装置之压掣弹力以夹持住电路板,使电路板于正常 使用状态下不会从固定位置脱离者。2.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定位装 置系为一得方便插入之电路板以电气方式连接其 它电气/电子机器之电路板插入部位,且电路板插 入部位和夹持装置系设置于主体外壳内。3.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 系经由插入插座之电气连接装置以便于自电路板 插入部位插入其它电气/电子机器之插头与其它电 气/电子机器电气连接。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 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座系为一个或数个插头插 座。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 该插头插座包括构成外廓之外部端子,以及设置于 外部端子所画定内部空间内围之绝缘体。6.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气连接 装置包括外部端子与位于绝缘体内围至电路板插 入部位组接槽处附近之内部端子。7.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6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内部端子备有设 置于绝缘体内围之插头接触部位及设置于电路板 插入部位之电路板接触部位,且前揭外部端子备有 设置于绝缘体外围之插头接触部位及设置于电路 板插入部位之电路板接触部位。8.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7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头接触部系受插 头插入插头插座于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插头接 触部位脱离之压掣弹力所夹持者。9.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7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接触部位 系受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于正常使用状态 下不会从电路板接触部位脱离之压掣弹力所夹持 者。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 该夹持装置系为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之电路板接 触部位。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连接器, 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 形之补强肋。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连接 器,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电路板插入位置系 固定于电路板接触部位所夹持之位置上。13.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外部端子 适当位置处系形成连接孔,且该主体外壳适当位置 处系形成与前述连接孔连接之爪部,使连接孔与爪 部之连接关系切断,即为外部端子、绝缘体、内部 端子及主体外壳间之夹持状态切断。14.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主体外壳上系 设有可插入连结零件藉与安装电路板之面板相连 结之贯通孔。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连接 器,其中,该插座为单头插座。16.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5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单头插座系于其内围 设置有具圆筒状端部之接地(earth)弹性元件。17.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气连 接装置系为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向单头插座 延伸之压接(break)弹性元件、顶接(tip)弹性元件、 导接(link)弹性元件或接地(earth)弹性元件。18.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I7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夹持装置 系为备有压接(break)弹性元件、顶接(tip)弹性元件 、导接(link)弹性元件和接地(earth)弹性元件之电路 板接触部位。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连 接器,其中,该各弹性元件之电路板接触部位系受 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正常使用状态下以 不会从电路板接触部位脱离之压掣弹力所夹持住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 电路板插入部位之电路板插入位置系固定于电路 板接触部位所夹持之位置上。21.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5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主体外壳由盖体和容 置座组成,于盖体之适当位置分别设置有突出部和 具爪部之定位耳,且前述容置座之适当位置系设置 有嵌合突出部之第一凹部、连接定位耳之爪部之 第二凹部,各部位于盖体安装至容置座系以正常使 用状态下之盖体不会从容置座脱离之强度连接。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安 装强度大约是盖体不会从容置座脱离之强度。2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座 系为符合USB规格之插座。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 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座于其内围设置有具 略圆筒状端部之壳体(shell),该壳体系自插座一直 延伸至电路板插入部位之组接槽处。25.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气连接装置 为一由壳体和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向插座延 伸之带状端子。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所述之 连接器,其中,该夹持装置为端子和壳体之电路板 接触部位。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所述之连接 器,其中,该端子及壳体之电路板接触部位系受电 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 从电路板接触部位脱离之压掣弹力所夹持住。2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 板插入部位之电路板插入位置系固定于电路板接 触部位所夹持之位置上。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 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 处设置有防止变形之补强肋。30.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3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座为符合美国IEEE 1394规格之插座。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 连接器,其中,该插座之内围系设置有壳体及端子, 且于插座端之外壳系呈筒状,于电路板插入部位上 下分岐之带状端部呈相对状,且由插座内围中心部 位一直到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之数条薄带状 端子系呈上下相对状。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 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壳体和端子上下相对之端 部系受电路板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 离之压掣弹力从上下方向所夹持。33.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31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气连接装置系 为壳体与端子。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所述之 连接器,其中,该夹持装置系为电路板插入部位中 之端子和壳体上下相对之端部。35.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31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端子和壳体上下相 对之端部系受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正常 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之压掣弹力所夹 持住。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所述之连接器,其 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电路板插入位置系固定于 端子两端部所夹持之位置上。37.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31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 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之补强肋。38.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3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座为符合IO规 格之插座。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所述之连接 器,其中,该一对于电路板插入部位以具有上下分 岐带状端部相对之接地(earth)端子,系藉由插座经 由电路板插入部位以每隔一定距离水平方向相对 配置于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之主体外壳内,而 数条薄带状端子系位于相对空隙内之上下相对位 置。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 该端子与接地(earth)端子上下相对之端部系受电路 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 从各端部脱离之压掣弹力所夹持住。41.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39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气连接装置 为端子与接地(earth)端子。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9 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夹持装置为电路板插入 部位中之端子及接地(earth)端子上下相对之端部。 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端 子及接地(earth)端子上下相对之端部系受电路板插 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 端部脱离之压掣弹力所夹持。44.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39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电 路板插入位置系固定于端子两端部所夹持之位置 上。4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 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之 补强肋。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连接器, 其中,该插座为符合半螺距(Half Pitch)规格之插座。 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6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 座之内围系设置有壳体及端子,且于插座端之壳体 系呈筒状,于电路板插入部位之上下分岐带状端部 系呈相对状,而由插座内围中心部位一直到电路板 插入部位组接槽处之数条薄带状端子系皆为相对 状。4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7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 该壳体和端子上下相对之端部系受电路板正常使 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之压掣弹力自上下 方向所夹持住。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7项所述之 连接器,其中,该电气连接装置为壳体与端子。5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7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夹持 装置系为电路板插入部位中之端子及壳体上下相 对之端部。5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7项所述之连接 器,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电路板插入位置系 固定于端子两端部所夹持之位置上。52.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47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 位于组接槽处系设置有防止变形之补强肋。53.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座为 符合D Sub规格之插座。5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3项所 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壳体形成筒状之部位系嵌插 于插座之外围,且该筒状部位所分岔出来之数个带 状部位系于电路板插入部位形成上下交叉相对状, 而由插座内围中心部位一直到电路板插入部位组 接槽处之数条薄带状端子系皆为相对状。55.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54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各端子于 薄带状端子之任一端系形成圆筒状,并于其端部系 设置有插接孔,另一端则略呈弯曲状。56.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54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接孔面向插 座之组接槽处时,各端子系位于主体外壳上。57.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54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壳体及 端子上下相对位置之端部系受电路板正常使用状 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之压掣弹力所夹持住。 5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4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 气连接装置为壳体与端子。5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 54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夹持装置系为电路板插 入部位中之端子及壳体上下相对位置之端部。6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4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 板插入部位之电路板插入位置固定于端子两端部 所夹持之位置上。6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4项所述 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 置有防止变形之补强肋。6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 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座为符合DC规格之插座。 6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2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端 子系由插座内围中心部位一直延伸到电路板插入 部位之组接槽处,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组接槽处系 为端部上下相对之接地(earth)端子和压接(break)端 子。6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2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 该端子于插座端系约略为圆筒状,且电路板插入部 位从圆筒状部位所分岔出来之薄带状部位呈上下 相对状。6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2项所述之连接器, 其中,该端子之上下相对部位、接地(earth)端子、 压接(break)端子之上下相对部位系受电路板正常使 用状态下以不会自各端部脱离之压掣弹力从上下 方向所夹持住。6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2项所述之 连接器,其中,该电气连接装置为端子、接地(earth) 端子与压接(break)端子。6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2项 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夹持装置为电路板插入部 位中之端子上下相对位置之端部、接地(earth)端子 与压接(break)端子等部位。6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2 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电路 板插入位置系固定于端子两端部、接地(earth)端子 与压接(break)端子所夹持之位置上69.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3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座为符合Mini DIN 规格之插座。7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9项所述之连 接器,其中,该外部端子形成圆筒状之部位系嵌插 于插座之内围,且位于电路板插入部位由前述圆筒 状部位所分岔出来之数个薄带状部位系形成上下 相对状,且该插座内围中心部位一直到电路板插入 部位组接槽处之数条内部端子系皆呈上下相对状 。7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0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 各内部端子在薄带状部位之任一端系形成圆筒状, 于其端部系设置有插接孔,另一端略弯曲成Z字状 。7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0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于 插接孔面向插座之组接槽处且另一端面向电路板 插入部位之组接槽处时,前揭内部端子系位于主体 外壳内。7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0项所述之连接器, 其中,该面向内部端子之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 之上下端部及外部端子上下相对位置之端部系受 电路板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之压 掣弹力所夹持住。7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0项所述 之连接器,其中,该电气连接装置系为外部端子与 内部端子。7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0项所述之连接 器,其中 该夹持装置系为电路板插入部位中之内 部端子及外部端子上下相对位置之各端部。76.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70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 插入部位之电路板插入位置系固定于内部端子与 外部端子两端部所夹持之位置上。77.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70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 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之补强肋。78.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插座为Modu1ar 规格之插座。7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8项所述之连 接器,其中,该插座之内部形成一具有插座之组接 槽及逆向组接槽之电路板插入部位,且由插座内部 到电路板插入部位之组接槽处之数条薄带状端子 略弯曲成Z字状。8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9项所述之 连接器,其中,该端子面向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 处之各端部系受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之电路板与 组接槽之间于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及 组接槽脱离之压掣弹力所夹持住。81.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79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气装置为各端 子。8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9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 该夹持装置为面向电路板插入部位之各端部。8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9项所述之连接器,其中,该电路 板插入部位之电路板插入位置固定于端子端部所 夹持之位置上。8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9项所述之 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 防止变形之补强肋。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 本发明连接器之第1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插 头插座型连接器之正面斜视图。 【第二图】 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正面图。 【第三图】 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背面斜视图。 【第四图】 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底面图。 【第五图】 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六图】 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电路板插入部位运作说明图 。 【第七图】 系从第二图A-A'线切断后,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内 部构造图。 【第八图】 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组装工程斜视图。 【第九图】 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组装工程斜视图。 【第十图】 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组装工程斜视图。 【第十一图】 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组装工程斜视图。 【第十二图】 将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和面板时 之正面斜视图。 【第十三图】 将第1最佳实施例之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 电路板时之背面垂直剖面斜视图。 【第十四图】 将第1最佳实施例之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 电路板时之背面垂直剖面斜视图、重要部位斜视 图。 【第十五图】 将第1最佳实施例之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 电路板时之正面图。 【第十六图】 将第1最佳实施例之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 电路板时之背面图。 【第十七图】 习用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 面图。 【第十八图】 本发明连接器之第2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插 头插座型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十九图】 第十八图插头插座型连接器之电路板插入部位背 面图。 【第二十图】 将第2最佳实施例之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 电路板时之背面垂直剖面斜视图。 【第二十一图】 第2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之 正面图。 【第二十二图】 第二十一图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之正面斜视图。 【第二十三图】 第二十一图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之背面图。 【第二十四图】 第二十一图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之背面斜视图。 【第二十五图】 第二十一图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二十六图】 第二十一图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之B-B'线剖面图。 【第二十七图】 第二十一图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之组装工程斜视图 。 【第二十八图】 第二十一图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之组装工程斜视图 。 【第二十九图】 第二十一图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之组装工程斜视图 。 【第三十图】 第二十一图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 和面板时之正面斜视图。 【第三十一图】 第3最佳实施例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 板时之背面垂直剖面图。 【第三十二图】 第3最佳实施例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 板时之正面图。 【第三十三图】 第3最佳实施例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 板时之背面图。 【第三十四图】 习用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 面图。 【第三十五图】 本发明连接器之第4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USB 连接器之正面图。 【第三十六图】 第三十五图USB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三十七图】 第三十五图USB连接器之背面图。 【第三十八图】 第三五图USB连接器之右侧剖面图。 【第三十九图】 第三五图US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斜 视图。 【第四十图】 第三十五图US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 斜视图。 【第四十一图】 第4最佳实施例之US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 正面图。 【第四十二图】 习用US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图。 【第四十三图】 本发明连接器之第5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IEEE 1394(美规)连接器之正面图。 【第四十四图】 第四十三图美规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四十五图】 第四十三图美规连接器之背面图。 【第四十六图】 第四十三图美规连接器之右侧剖面图。 【第四十七图】 第四十三图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 面斜视图。 【第四十八图】 第四十三图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 面斜视图。 【第四十九图】 第5最佳实施例之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 之正面图。 【第五十图】 习用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图。 【第五十一图】 第6最佳实施例之电路板插入式IO连接器固定于印 刷电路板时之正面图。 【第五十二图】 第五十一图IO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五十三图】 第五十一图IO连接器之背面图。 【第五十四图】 第五十一图IO连接器之右侧剖面图。 【第五十五图】 第五十五图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 斜视图。 【第五十六图】 第五十五图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 斜视图。 【第五十七图】 最佳实施例6 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 图。 【第五十八图】 习用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图。 【第五十九图】 本发明连接器之第7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Half Pitch连接器之正面图。 【第六十图】 第五十九图Ha1f Pitch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六十一图】 第五十九图Ha1f Pitch连接器之背面图。 【第六十二图】 第五十九图Half Pitch连接器之右侧剖面图。 【第六十三图】 第五十九图Ha1f 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 正面斜视图。 【第六十四图】 第五十九图Ha1f 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 正面斜视图。 【第六十五图】 第7最佳实施例之Ha1f 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 板时之正面图。 【第六十六图】 习用Ha1f 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图 。 【第六十七图】 本发明连接器之第8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D Sub 连接器之正面图。 【第六十八图】 第六十七图D Sub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六十九图】 第六十七图D Sub连接器之背面图。 【第七十图】 第六十七图D Sub连接器之右侧剖面图。 【第七十一图】 第六十七图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 面斜视图。 【第七十二图】 第六十七图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 面斜视图。 【第七十三图】 第8最佳实施例之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 之正面图。 【第七十四图】 习用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图。 【第七十五图】 本发明连接器之第9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DC插 头型连接器之正面图。 【第七十六图】 第七十五图DC插头型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七十七图】 第七十五图DC插头型连接器之背面图。 【第七十八图】 第七十五图DC插头型连接器之右侧剖面图。 【第七十九图】 第七十五图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 之正面斜视图。 【第八十图】 第七十五图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 之正面斜视图。 【第八十一图】 第9最佳实施例之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 板时之正面图。 【第八十二图】 习用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 图。 【第八十三图】 本发明连接器之第10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Mini DIN连接器之正面图。 【第八十四图】 第八十三图Mini DIN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八十五图】 第八十三图Mini DIN连接器之背面图。 【第八十六图】 第八十三图Mini DIN连接器之右侧剖面图。 【第八十七图】 第八十三图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 正面斜视图。 【第八十八图】 第八十三图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 正面斜视图。 【第八十九图】 第10最佳实施例之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 时之正面图。 【第九十图】 习用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面图 。 【第九十一图】 本发明连接器之第11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 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之正面图。 【第九十二图】 第九十一图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之右侧面图。 【第九十三图】 第九十一图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之背面图。 【第九十四图】 第九十一图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之左侧剖面图。 【第九十五图】 第九十一图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 时之正面斜视图。 【第九十六图】 第九十一图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 时之正面斜视图。 【第九十七图】 第11最佳实施例之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 电路板时之正面图。 【第九十八图】 习用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之正 面图。 【第九十九图】 备有最佳第3实施例之单头插头型连接器、第4最 佳实施例之USB连接器和第6最佳实施例之IO连接器 之行动电话说明图。 【第一○○图】 第4备有最佳实施例之USB连接器、第5最佳实施例 之美规连接器、第7最佳实施例之Half Pitch连接器 、第8最佳实施例之D Sub连接器、第10最佳实施例 之Mini DIN连接器和第11最佳实施例之Modular连接器 之个人电脑说明图。 【第一○一图】 备有第1最佳实施例之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第5最 佳实施例之美规连接器、第7最佳实施例之Half Pitch连接器和第10最佳实施例之Mini DIN连接器之VTR 说明图。 【第一○二图】 备有第3最佳实施例之单头插头型连接器和第9最 佳实施例之DC插头型连接器之数位相机说明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