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挖凿工法及挖凿装置
摘要 [课题]提供能使装置小型化且能让挖凿力几乎不传至装置之挖凿工法。[解决手段]一种挖凿工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之挖凿装置,系将以可摇动的方式连结于中心轴12之碎体9设置于旋转轴3之前端部,同时中心轴12之轴线方向C离开旋转轴3之轴线方向L;且边旋转旋转轴3边高速旋转中心轴12,并以碎体9之前端部击打地盘。
申请公布号 TW479097 申请公布日期 2002.03.11
申请号 TW090103765 申请日期 2001.02.20
申请人 佐藤铁工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藤田政次;山田宏志;中西义胜
分类号 E02F1/00;E02F3/00;E21B3/00 主分类号 E02F1/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市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挖凿工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之挖凿装置, 系将以可摇动的方式连结于中心轴(12)之碎体(9)设 置于旋转轴(3)之前端部,同时中心轴(12)之轴线方 向(C)偏离旋转轴(3)之轴线方向(L); 且边旋转旋转轴(3)边高速旋转中心轴(12),并用碎 体(9)之前端部击打地盘。2.一种挖凿工法,系用于 普通地盘者,其特征在于:所使用之挖凿装置,系将 以可摇动的方式连结于中心轴(12)之碎体(9)设置于 旋转轴(3)之前端部,同时中心轴(12)之轴线方向(C) 偏离旋转轴(3)之轴线方向(L); 且在将埋设管(6)配置于旋转轴(3)外侧之状态下,藉 由边旋转旋转轴(3)边高速旋转中心轴(12),以利用 碎体(9)之前端部打碎比埋设管(6)为大口径之区域 部分,之后排出打碎之砂土并将埋设管(6)沿旋转轴 (3)移动而埋入。3.一种挖凿工法,系用于非常坚硬 的地盘者,其特征在于:所使用之挖凿装置,系将以 可摇动的方式连结于中心轴(12)之碎体(9)设置于旋 转轴(3)之前端部,同时中心轴(12)之轴线方向(C)偏 离旋转轴(3)之轴线方向(L),且在旋转轴(3)之外侧具 备排上用之螺旋叶片(5); 藉由边旋转旋转轴(3)边高速旋转中心轴(12),以同 时进行用碎体(9)之前端部打碎地盘之打碎作业及 用螺旋叶片(5)排出砂土之排出作业。4.一种挖凿 工法,系用于普通地盘者,其特征在于:所使用之挖 凿装置,系将以可摇动的方式连结于中心轴(12)之 碎体(9)设置于旋转轴(3)之前端部,同时中心轴(12) 之轴线方向(C)偏离旋转轴(3)之轴线方向(L),且在旋 转轴(3)之外侧具备排土用之螺旋叶片(5); 在将埋设管(6)配置于螺旋叶片(5)外侧之状态下,藉 由边旋转旋转轴(3)边高速旋转中心轴(12),以同时 进行用碎体(9)前端部打碎比埋设管(6)为大口径之 区域部分之打碎作业及用螺旋叶片(5)排出砂土之 排出作业,并且将埋设管(6)沿旋转轴(3)移动而埋入 。5.一种挖凿工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之挖凿装置 ,系将移动体(2)升降自如地支撑于机架(F),并将螺 旋钻(1)之旋转轴(3)之上部旋转自如地支撑于移动 体(2),同时将具有排上口(28)之中间体(4)自移动体(2 )垂下,并将包围螺旋钻(1)之螺旋叶片(5)外侧之埋 设管(6)连结于中间体(4),将以可摇动的方式连结于 中心轴(12)之碎体(9)设置于旋转轴(3)之下前端部, 同时申心轴(12)之轴线方向(C)偏离旋转轴(3)之轴线 方向(L); 藉由边旋转螺旋钻(1)边高速旋转中心轴(12)并下降 移动体(2),以进行用碎体(9)之前端部打碎地盘之打 碎作业、用螺旋叶片(5)排出砂土之排出作业、及 埋设管(6)之埋入作业后,将旋转轴(3)及埋设管(6)解 除和中间体(4)及移动体(2)的连结,使移动体(2)上升 ,将另一螺旋钻(1)之旋转轴(3)及另一埋设管(6)连结 于已埋下之旋转轴(3)及埋设管(6)以及移动体(2),边 旋转螺旋钻(1)边高速旋转中心轴(12),且下降移动 体(2),并反覆该步骤。6.一种挖凿装置,其特征在于 : 将移动体(2)升降自如地支撑于机架(F),并将螺旋钻 (1)之旋转轴(3)之上部旋转自如地支撑于移动体(2), 同时将包围螺旋钻(1)之螺旋叶片(5)外侧之埋设管( 6)连结于移动体(2),并将以可摇动的方式连结于中 心轴(12)之碎体(9)设置于旋转轴(3)之下前端部,同 时中心轴(12)之轴线方向(C)偏离旋转轴(3)之轴线方 向(L)。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挖凿装置,其中, 将连结于旋转轴(3)之连结轴(21)垂直地设置于移动 体(2),在移动体(2)与埋设管(6)之间介入管状之中间 体(4),在中间体(4)设置排土口(28),并设置成能从排 土口(28)来连结旋转轴(3)与连结轴(21)。8.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6项之挖凿装置,其中,使碎体(9)之前端部 比基部侧重。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挖凿装置, 其中,使碎体(9)之前端部比基部侧重。10.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8项之挖凿装置,其中碎体(9)为一条。1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挖凿装置,其中碎体(9)为 一条。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挖凿装置,其中 之碎体(9),系将块体(11)用销(P)连结于链条(10)之前 端部而成。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挖凿装置, 其中之碎体(9),系将块体(11)用销(P)连结于链条(10) 之前端部而成。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至第13项 中任一项之挖凿装置,其中之中心轴(12)是使用可 挠轴,将可挠轴(12)穿过旋转轴(3)内并延长至移动 体(2),将可挠轴之马达(8)设置于移动体(2),替代中 心轴(12)之轴线方向(C)偏离旋转轴(3)之轴线方向(L) ,而使可挠轴(12)下部之轴线方向(C)偏离旋转轴(3) 之轴线方向(L)。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挖凿 装置,其中,替代可挠轴(12)下部之轴线方向(C)离开 旋转轴(3)之轴线方向(L),而使可挠轴(12)下部之轴 线方向(C)与旋转轴(3)之轴线方向(L)相交。图式简 单说明: 图1(A)(B),系表示本发明之挖凿装置之第一例之重 要部分的前视图、侧视图。 图2(A)(B),系表示本发明之挖凿装置之第二例之重 要部分的前视图、侧视图。 图3,系表示本发明之挖凿装置之第一例之全体侧 视图。 图4,系表示已下降移动体之状态的前视图。 图5,系表示已上升移动体之状态的前视图。 图6,系表示连结螺旋钻,埋设管之状态的前视图。 图7,系表示中间体与埋设管之连结状态的重要部 分之垂直剖面图。 图8(A)(B),系表示图7之A-A线剖面图、B-B线剖面图。 图9(A)(B)(C)(D),系表示中心轴之轴线方向偏离旋转 轴之轴线方向之概念的说明图。 图10(A)(B),系表示中心轴之轴线方向与旋转轴之轴 线方向相交之概念以及位于同一直线之概念的说 明图。 图11,系表示碎体与中心轴之连结关系等的说明图 。 图12(A)(B),系表示本发明之挖凿装置之第三例之重 要部分的前视图,侧视图。 图13,系表示本发明之挖凿装置之第四例之重要部 分的前视图。 图14,系表示本发明之挖凿装置之第五例之重要部 分的前视图。 图15(A)(B),表示本发明之挖凿装置之第六例之重要 部分的前视图。 图16,系表示本发明之挖凿装置之第七例之重要部 分的前视图。 图17,系表示本发明之挖凿装置之第八例之重要部 分的前视图。 图18(A)(B),系表示支撑所埋入之埋设管之构造的放 大剖面图、A-A线剖面图。 图19,系第二卡合片的俯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