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浸渍玻璃纤维束及包含相同物之产品
摘要 本发明提供可有用于强化复合物之经浸渍非磨蚀性固体颗粒之玻璃纤维束,此非磨蚀性固体颗粒可在纤维束内之相邻纤维之间提供至少3微米之间隙空间。
申请公布号 TW464639 申请公布日期 2001.11.21
申请号 TW088103240 申请日期 1999.05.27
申请人 片片坚俄亥俄州工业公司 发明人 布鲁斯E.诺维奇;瓦特J.罗伯森
分类号 C03C25/02 主分类号 C03C25/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包含多数具有大于5微米平均标称纤维直径之玻璃纤维之经涂覆纤维束,此纤维束至少部分经包含可在纤维束之相邻玻璃纤维之间提供间隙空间之固体颗粒之水性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浸渍,此固体颗粒具有至少3微米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及不超过该多数玻璃纤维之硬度。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多数玻璃纤维之平均标称纤维直径系大于9微米。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自3微米至低于约1000微米。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至少约5微米。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自约5微米至低于约1000微米。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之硬度値系低于或等于该玻璃纤维之硬度値。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具有自约1至约6之莫斯(Mohs')硬度値。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各该固体颗粒具有分别选自由球形、立方形、薄板状及针状所组成之群之形状。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系由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及其混合物所形成。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系由选自由陶瓷材料及金属材料所组成之群之至少一种无机材料所形成。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系由选自由金属氮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硼化物、金属矽酸盐、金属碳酸盐及其混合物所组成之群之至少一种陶瓷材料所形成。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由为六方晶体结构氮化硼之金属氮化物所形成。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系由为氧化锌之金属氧化物所形成。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系由选自由二硫化钼、二硫化钽、二硫化钨、硫化锌及其混合物所组成之群之至少一种金属硫化物所形成。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系由选自由矽酸铝、矽酸镁及其混合物所组成之群之至少一种金属矽酸盐所形成。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系由选自由石墨、钼、铂、钯、镍、铝、铜、金、铁、银及其混合物所组成之群之至少一种金属材料所形成。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系由选自由热固性材料、热塑性材料、淀粉及其混合物所组成之群之至少一种有机聚合材料所形成。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系由选自由热固性聚酯、乙烯基酯、环氧材料、酚树脂、胺基塑料、热固性聚胺基甲酸酯及其混合物所组成之群之至少一种热固性材料所形成。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系由选自由乙烯基聚合物、热塑性聚酯、聚烯烃、聚醯胺、热性聚胺基甲酸酯、丙烯酸系聚合物及其混合物所组成之群之至少一种热塑性材料所形成。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水性上浆组合物基本上不含可水合无机固体颗粒。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以总固体计,包含上浆组合物之大于20至约99重量百分比。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以总固体计,包含上浆组合物之至少约2.5重量百分比。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以总固体计,包含上浆组合物之大于约50重量百分比。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上浆组合物更包括选自由热固性材料、热塑性材料、淀粉及其混合物所组成之群之至少一种聚合成膜材料。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上浆组合物更包括玻璃纤维偶合剂。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至少一个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系由选自由非玻璃无机材料、天然材料、有机聚合材料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之可纤维化材料所形成。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系选自由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S-玻璃纤维、Q-玻璃纤维、E-玻璃衍生物纤维、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为E-玻璃纤维。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为E-玻璃衍生物纤维。30.一种包含多数具有大于5微米平均标称纤维直径玻璃纤维之经涂覆纤维束,此纤维束至少部分经下列成份浸渍:(1)涂布于该多数玻璃纤维之至少一部分表面之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之主层;及(2)第二层涂布于至少一部分之主层上之水性第二涂料组合物,此第二涂料组合物包含可在纤维束之相邻玻璃纤维之间提供间隙空间之固体颗粒,此固体颗粒具有至少3微米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至少约5微米。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系选自由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S-玻璃纤维、Q-玻璃纤维、E-玻璃衍生物纤维、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为E-玻璃纤维。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为E-玻璃衍生物纤维。35.一种包含多数具有大于5微米平均标称纤维直径之玻璃纤维之经涂覆纤维束,此纤维束至少部分经下列成份浸渍:(1)涂布于该多数玻璃纤维之至少一部分表面之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之主层;及(2)第二层涂布于至少一部分之主层上之水性第二涂料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此第二涂料组合物包含可在纤维束之相邻玻璃纤维之间提供间隙空间之亲水性固体颗粒,此亲水性固体颗粒具有至少3微米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及其当暴露至水时,会将水吸收及滞留于亲水性固体颗粒内之间隙中。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至少约5微米。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系选自由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S-玻璃纤维、Q-玻璃纤维、E-玻璃衍生物纤维、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为E-玻璃纤维。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为E-玻璃衍生物纤维。40.一种包含多数具有大于5微米平均标称纤维直径之玻璃纤维之经涂覆纤维束,此纤维束至少部分经下列成份浸渍:(1)涂布于该多数玻璃纤维之至少一部分表面之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之主层;(2)第二层涂布于至少一部分之主层上之第二涂料组合物,此第二涂料组合物包含聚合材料;及第三层包含涂布于至少一部分之第二层上,在纤维束之相邻玻璃纤维之间提供间隙空间之粉状固体颗粒,此固体颗粒具有至少3微米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至少约5微米。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选自由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S-玻璃纤维、Q-玻璃纤维、E-玻璃衍生物纤维、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为E-玻璃纤维。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经涂覆纤维束,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为E-玻璃衍生物纤维。45.一种强化聚合复合物,包括:(a)包含多数具有大于5微米平均标称纤维直径之玻璃纤维之经涂覆纤维束,此纤维束至少部分经包含可在纤维束之相邻玻璃纤维之间提供间隙空间之固体颗粒之水性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浸渍,此固体颗粒具有至少3微米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及不超过该多数玻璃纤维之硬度;及(b)聚合母材。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之强化聚合复合物,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至少约5微米。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之强化聚合复合物,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系选自由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S-玻璃纤维、Q-玻璃纤维、E-玻璃衍生物纤维、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48.一种包括含多数具有大于5微米平均标称纤维直径之玻璃纤维之经涂覆纤维束之织物,此纤维束至少部分经包含可在纤维束之相邻玻璃纤维之间提供间隙空间之固体颗粒之水性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浸渍,此固体颗粒具有至少3微米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及不超过该多数玻璃纤维之硬度。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8项之织物,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至少约5微米。5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8项之织物,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系选自由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S-玻璃纤维、Q-玻璃纤维、E-玻璃衍生物纤维、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51.一种电子支承物,包括:(a)包括含多数具有大于5微米平均标称纤维直径之玻璃纤维之经涂覆纤维束之织物,此纤维束至少部分经包含可在纤维束之相邻玻璃纤维之间提供间隙空间之固体颗粒之水性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浸渍,此固体颗粒具有至少3微米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及不超过该多数玻璃纤维之硬度;及(b)一层涂布于至少一部分织物上方之聚合母材。5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1项之电子支承物,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至少约5微米。5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1项之电子支承物,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系选自由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S-玻璃纤维、Q-玻璃纤维、E-玻璃衍生物纤维、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5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1项之电子支承物,其中该支承物为第一、第二、或第三层封装。55.一种电子电路板,包括:(a)一电子支承物,包括:(i)包括含多数具有大于5微米平均标称纤维直径之玻璃纤维之经涂覆纤维束之织物,此纤维束少部分经包含可在纤维束之相邻玻璃纤维之间提供间隙空间之固体颗之水性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浸渍,此固体颗粒具有至少3微米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及不超过该多数玻璃纤维之硬度;及(ii)一层涂布于至少一部分之织物上方之聚合母材,及(b)位在邻接于电子支承物之选定面之选定部分之导电层。5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5项之电子电路板,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至少约5微米。5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5项之电子电路板,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系选自由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S-玻璃纤维、Q-玻璃纤维、E-玻璃衍生物纤维、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5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5项之电子电路板,其更包括至少一个延伸通过至少一部分之电路板之孔隙。5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5项之电子电路板,其中该支承物为第一、第二、或第三层封装。60.一种电子支承物,包括:(a)第一复合物层,包括:(i)包括含多数具有大于5微米平均标称纤维直径之玻璃纤维之经涂覆纤维束之织物,此纤维束至少部分经包含可在纤维束之相邻玻璃纤维之间提供间隙空间之固体颗粒之水性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浸渍,此固体颗粒具有至少3微米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及不超过该多数玻璃纤维之硬度;及(ii)一层涂布于至少一部分之织物上方之聚合母材;及(b)不同于第一复合物层之第二复合物层。6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0项之电子支承物,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至少约5微米。6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0项之电子支承物,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系选自由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S-玻璃纤维、Q-玻璃纤维、E-玻璃衍生物纤维、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6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0项之电子支承物,其中该支承物为第一、第二、或第三层封装。64.一种电子电路板,包括:(a)一电子支承物,包括:(i)第一复合物层,包括:(1)包括含多数具有大于5微米平均标称纤维直径之玻璃纤维之经涂覆纤维束之织物,此维维束至少部分经包含可在纤维束之相邻玻璃纤维之间提供间隙空间之固体颗粒之水性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浸渍,此固体颗粒具有至少3徽米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及不超过该多数玻璃纤维之硬度;及(2)一层涂布于至少一部分之织物上方之聚合母材;及(ii)不同于第一复合物层之第二复合物层;及(b)位在邻接于该第一及/或第二复合物层之选定面之选定部分之导电层。6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4项之电子电路板,其中该固体颗粒之最小平均颗粒大小系至少约5微米。6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4项之电子电路板,其中该至少一根玻璃纤维系选自由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S-玻璃纤维、Q-玻璃纤维、E-玻璃衍生物纤维、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6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4项之电子电路板,其更包括至少一个延伸通过至少一部分之电路板之孔隙。6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4项之电子电路板,其中该支承物为第一、第二、或第三层封装。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根据本发明之具有水性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之主层之经涂覆纤维束之透视图。第二图系根据本发明之具有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之主层,及在其上之第二层水性第二涂料组合物之经涂覆纤维束之透视图;第三图系根据本发明之具有上浆组合物之乾燥残留物之主层,第二层水性第二涂料组合物,及在其上之第三层之经涂覆纤维束之透视图;第四图系根据本发明之复合物之顶视平面图。第五图系根据本发明之织物之顶视平面图;第六图系根据本发明之电子支承物之横剖面图;及第七图及第八图系根据本发明之电子支承物之另一种具体实例之横剖面图。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