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
摘要 本创作于一外壳体内容设有内衬套,再将一对彼此啮合转动之螺旋转子容置于内衬套内部。螺旋转子上螺牙具有相同导程,每一螺牙分别于其螺旋导程内与内衬套内环壁共同围绕形成若干气室,气室体积由外壳体入口端至出口端逐渐变小,因此螺牙齿顶螺绕形成之外周径呈现倒锥形。利用二螺旋转子啮合运转前后在入口端与出口端形成之压力差,促使内衬套自动轴向移位以改变螺牙齿顶与内衬套内环壁之间隙大小,再藉由设于内衬套与外壳体间之弹性阻尼装置提供内衬套一轴向回复力,便能自动调整启动时内部流体压力,进而降低启动功率,防止马达过载,促使运转更稳定。
申请公布号 TW463883 申请公布日期 2001.11.11
申请号 TW089201922 申请日期 2000.02.02
申请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方宏声;刘明信;蔡政展
分类号 F04C18/16;F04C25/02 主分类号 F04C18/1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 主要包括: 一外壳体,具有一由内壁围绕形成之中空容室,该 外壳体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 一内衬套,为一环状,容置于该外壳体之中空容室 中,该内衬套中央贯穿形成有一由内环壁环绕而成 之容置空间,内衬套之外周具有一外环壁对应于该 外壳体之内壁可沿该内壁作轴向位移; 一对螺旋转子,彼此相互啮合并容置于该内衬套之 容置空间内;以及 一弹性阻尼装置,设于内衬套与外壳体之间,用以 提供该内衬套相对于该外壳体一轴向弹力,俾能自 动调整内部压力。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 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其中该 弹性阻尼装置系一弹簧。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 所述之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 其中该弹性阻尼装置为可调整式,可调整弹簧之预 压力。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压差自 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其尚包括一导引机 构,用以导引该内衬套相对于该外壳体沿着轴向移 动。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利用压差自动 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其中该导引机构包括 一设于内衬套外环壁之导槽,以及一设于外壳体内 壁之导引块所组成。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 之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其中 该外壳体由上盖、环壳及下盖所组成。7.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 螺旋转子机构,其中该内衬套为双环状。8.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 螺旋转子机构,其中该螺旋转子系由至少一螺牙螺 旋绕设组成。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利用 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其中该螺牙 之齿顶分别螺绕形成倒锥形之外周径并相互啮合, 每一螺牙之导程相同。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 述之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其 中该外周径系由入口端朝向出口端呈线性方式递 减。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利用压差自动 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其中该螺牙之齿根、 侧壁及内环壁形成至少一气室,该等气室之体积由 外壳体入口端至出口端逐渐减小。12.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 转子机构,其中该弹性阻尼装置系为一弹性体。1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 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其中该弹性阻尼装置有一油 压缸或气压缸。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利 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转子机构,其中该导 引机构系由鸠尾槽与凸轨所组成。15.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4项所述之利用压差自动调整间隙之双螺旋 转子机构,其中该导引机构系由凸块与凹槽所组成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系习知双螺旋转子总成剖视图。 第二图系另一习知双螺旋转子总成剖视图。 第三图系再一习知双螺旋转子总成剖视图。 第四图系本创作实施例一开始启动时剖视图。 第五图系本创作实施例运转一段时间后剖视图。 第六图系本创作实施例运转一段时间后力平衡关 系图。 第七图系本创作实施例一开始启动时部分放大剖 视图。 第八图系本创作实施例运转一段时间后部分放大 剖视图。
地址 新竹县竹东镇中兴路四段一九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