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动力自行车动力组件改良构造
摘要 本创作系提供一种动力自行车动力组件改良构造,系包括一设有一转轴之马达本体与一外壳体,并系于该马达本体之一侧沿该转轴依序穿设一第一齿轮组、一环套体、一第二齿轮组与一离合器而形成一组体,该组体外即覆设该外壳体而成封闭,该外壳体系由一轮圈与穿设于该转轴而分别位于该马达本体之另一侧及该离合器外之两盖体组成;藉此,本创作之整体结构系能大幅简化与微型化,其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与环套体之结合作用能提供较高减速比,且其离合器更具有持久耐用及不易产生噪音之优点。
申请公布号 TW454747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9.11
申请号 TW089200843 申请日期 2000.01.18
申请人 萧云隆 发明人 萧云隆
分类号 B62M11/00 主分类号 B62M11/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陈文郎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动力自行车动力组件改良构造,其包括:一马达本体,系于中央穿设有一转轴,该转轴内贯设有至少一导线可供传导电流,该马达本体系沿该转轴于一侧穿设有一第一中心齿轮及于另一侧环设有一磁铁组,该磁铁组外并依序设有一电枢与对应该电枢之数组电刷;一第一齿轮组,包括数个第一行星齿轮与一第二中心齿轮,其系以该数个第一行星齿轮对应该第一中心齿轮穿设于该转轴而设置在该马达本体之一侧,该等第一行星齿轮系环设于该第一中心齿轮周围并与该第一中心齿轮相啮合;一环套体,系对应套设于该第一齿轮组之周围,其布设有多数内环齿可与该等第一行星齿轮相啮合;一第二齿轮组,包括数个第二行星齿轮,系对应该第二中心齿轮穿设于该转轴并套设于该环套体内,该等第二行星齿轮系环设于该第二中心齿轮周围且与该第二中心齿轮相啮合,又该等第二行星齿轮并与该环套体之内环齿相啮合;一离合器,系穿设于该转轴且与该第二齿轮组相连接,其设有一外环座与一内转盘,该内转盘系沿周缘设有数个略呈L形凹陷之缺槽而使该内转盘与该外环座间形成数个容设空间,各该容设空间内分别设有一滚柱,该等滚柱系于该内转盘与该外环座相对旋转时用以调控该外环度与该内转盘之卡合;及一外壳体,包括一成中空状之轮圈与两盖体,该轮圈系套设于该马达本体与该第一齿轮组、该环套体、该第二齿轮组及该离合器所构成之组体周围,该两盖体系分别穿设于该转轴并组设在该轮圈之两侧。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动力自行车动力组件改良构造,其中,该离合器进一步系在该内转盘沿各该缺槽之周缘与其所对应之该滚柱间分别连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系沿该外环座内缘之方向配置,致使该内转盘与该外环座相对旋转时能形成更佳卡合效果。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动力自行车动力组件改良构造,其中,该弹性元件系为一螺圈弹簧。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习知动力自行车动力组件之立体分解示意图。第二图系第一图之减速构造之立体示意图。第三图系第一图之单向离合器之构造示意图。第四图系习知之动力自行车动力组件装配于自行车之外观示意图。第五图系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第六图系第五图之马达本体之立体分解示意图。第七图系第五图之离合器之立体分解示意图。第八图系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第九图系本创作较佳实施例装配于动力自行车之前轮之外观示意图。
地址 台北市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之三号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