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装置、成形方法及管
摘要 本发明之目的系在于减低依卷板机之成形中施加于上辊之荷重,抑制上辊之弯曲,抑制在管长度方向部所发生之开口,制造管形状良好之高强度厚壁长材。l)将下辊32之间隔L设定成比上辊34之直径 Dwu与下辊32之直径Dw1之总和较广,同时将上辊34对于下辊32之锁紧量S,设定成比下辊之半径 Rwl大,俾成形材料。2)配合制品管外径Dp及下辊直径Dw,将下辊32之间隔L,设成在以下之范围值(Dp+Dwl)>L≧0.85(Dp+Dwl)俾成形材料。3)使用事先将前后端双方端弯曲管周长之1/5以上之材料,以卷板机成形成为辊弯曲领域不足管周长之3/5。
申请公布号 TW449509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8.11
申请号 TW088118969 申请日期 1999.11.01
申请人 川崎制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山下道雄;阿部英夫;大工园义治;江见晋吾;富泽信夫
分类号 B21D5/12 主分类号 B21D5/1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装置,属于具备配设于扳材之一方侧的复数辊,及隔着位于该复数辊之中间的板材,配设于相反侧之对向辊的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装置,其特征为具备:可将上述复数辊之间隔设定成此对向辊之直径与复数侧辊之直径总和更广范围的辊间隔设定手段,及可将对向辊对于上述复数侧辊之相对性锁紧量设定成比复数侧辊之半径更大范围的锁紧量设定手段,来解决上述课题者。2.一种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特征为:使用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管成形装置,将上述复数辊之间隔设定成比对向辊之直径与复数侧辊之直径总和更广,同时将上述锁紧量设定成比复数侧辊之半径更大,以成形材料。3.一种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特征为:使用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管成形装置,将上述复数辊之间隔设定成经常比对向辊之直径与复数侧辊之直径总和更广,同时将上述锁紧量最终设定成比复数侧辊之半径更大,随着轧道之进行一面使辊间隔变窄,一面成形材料。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的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中,在前半轧道,将上述锁紧量,锁紧至比复数侧辊之半径更大的所定位置,而在后半轧道,逐渐将上述辊间隔变窄,俾成形材料。5.一种管,其特征为:使用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管成形装置所成形者。6.一种管,其特征为:藉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至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管成形方法所成形者。7.一种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属于具备配设于板材之一方侧的复数辊,及隔着位于该复数辊之中间的板材,配设于相反侧之对向辊的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特征为:配合制品管外径Dp及复数侧辊直径Dw1,将复数辊之间隙L,设成在以下之范围値(Dp+Dw1)>L≧0.85(Dp+Dw1)以成形材料。8.一种管,其特征为:藉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成形方法所成形者。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的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中,又藉将弯曲曲率之变化设定成最终曲率之10%以下,来矫正管形状。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的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中,在没有弯曲矫正加时,适用于辊弯曲加工之最终轧道。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的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中,在暂时熔接前实行弯曲矫正加工时,适用于该弯曲矫正加工。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的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中,在暂时熔接后实行弯曲矫正加工,适用于辊弯曲加工之最后轧道与弯曲矫正加工之双方。13.一种管,其特征为:藉由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至第12项所述之成形方法,来矫正管形状。14.一种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属于具备配设于板材之一方侧的复数辊,及隔着位于该复数辊之中间的板材,配设于相反侧之对向辊的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特征为:使用事先将前后端双方端弯曲管周长之1/5以上之材料,成形成为辊弯曲领域不足管周长之3/5。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的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中,不会以辊变形上述端弯曲之前后端部,在材料前后端部停止辊,使上述辊弯曲领域成为不足管周长之3/5。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的使用卷板机之管成形方法,其中,藉扩大上述复数辊间隙,使上述辊弯曲领域成为不足管周长之3/5。17.一种管,其特征为:藉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至第16项所述之成形方法所成形者。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表示用以说明依以往之压弯机的钢管制造方法的正面图。第二图系表示用以说明依轧辊弯曲机的钢管制造方法的正面图。第三图系表示用以说明依轧辊弯曲机的钢管制造过程的斜视图。第四图系表示依以往轧辊弯曲机所制造时发生之管之开口的斜视图。第五图系表示解决开口之日本特开昭53-128562所提案的正面图。第六图系表示用以说明本发明之原理之锁紧量与上辊载重之关系之例子的线图。第七图系表示扩大同一下辊间隔之状态及以广下辊间隔锁紧上辊之状态的正面图。第八图系表示同一出侧制品管径与上辊载重之关系的线图。第九图系表示以广下辊间隔锁紧上辊之状态及过法予扩大下辊间隔之状态的正面图。第十图系表示同一之比L=(Dp+Dw1)与载重P/Po之关系之例子的线图。第十一图系表示同一下辊间隔与载重之关系之例子的线图。第十二图系表示同一最终轧道之曲率变化率与载重之关系之例子的线图。第十三图系表示考察本发明之际,调查管中央部之开口量之曲率分布之结果的线图。第十四图系表示变更同一端弯曲领域之比率来调查开口量之结果的线图。第十五图系表示用以说明本发明之原理的扩大下辊间隔之状态的正面图。第十六图系表示本发明之管成形装置之实施形态的正面图。第十七图系表示同一的侧面图。第十八图系表示本发明之实施形态之上辊锁紧量与下辊间隔之变更顺序之一例的线图。第十九图系表示同一其他例子的线图。第二十图系表示同一另一例子的线图。第二十一图系表示比较使用比较例与本发明法制造管径700mm之管时之开口量的线图。第二十二图系表示比较制造管径500mm之管时之开口量的线图。第二十三图系表示同一出侧制品管径与上辊载重之关系之例子的线图。第二十四图系表示轧辊弯曲机之钢管制造过程之其他例子的过程图。第二十五图系表示同一另一例子的过程图。第二十六图系表示比较使用比较例与本发明法之一例制造管径500mm之管时之开口量的线图。第二十七图系表示比较使用同一比较例与本发明法之其他例制造管径500mm之管时之开口量的线图。第二十八图系表示将本发明之实施形态之管成形后之曲率分布与以往法比较的线图。第二十九图系表示比较使用比较例与本发明法制造管径500mm之管时之开口量的线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