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制造载具轮胎之胎壳构造的方法及藉此方法所获得的轮胎胎壳构造
摘要 藉由一连续条状元件(2a)切成适当尺寸且各包含一层弹性体材料(20)所用的纵向线状元件(17)之一第一及一第二系列的条状段(13,14)配置在一超环面支撑部(ll),以制造一第一胎壳层(3a)。第一系列段(13)依序彼此相距一已知圆周距离而配置,以形成侧部(13a,14a),其端盖可供施加胎边各强化结构(4)之第一主要部(4a)。第二系列段(14)各插入第一系列(13)之两段之间,其中各端盖(14a)与环状结构(4)之主要部(4a)相重叠。一第二层(3b)系与第一层有相同制造方式,其中一第三及一第四系列的条状段(15,16)对于第一胎壳层呈交叉方向配置、且在相对侧上与环状强化结构(4)的第二主要部相重叠。环状结构之额外部(24)系施加至属于第二系列的段(14)之端盖(20a)。
申请公布号 TW449545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8.11
申请号 TW088118817 申请日期 1999.10.29
申请人 皮瑞里气胎公司 发明人 瑞纳图.卡瑞塔
分类号 B29D30/10;B29D30/18;B60C15/05 主分类号 B29D30/1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陈文郎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制造机动载具轮胎之胎壳结构的方法,其特 征系包含以下步骤: -制备条状段(13, 14, 15, 16),各包含至少部份涂有至 少一层弹性体原料(20)之纵向及平行的线状元件(17 ); -将一第一系列该等条状段(13)配置在一超环面支 撑部(11),其各以概呈U型构造沿该超环面支撑部本 身的剖面轮廓延伸且依照与该等条状段(13, 14, 15, 16)的多重宽度相对应之一圆周节距而呈圆周分布; -在与该支撑筒(11)的一赤道平面相对之轴向相对 位置处,将该等环状强化结构(4)的第一主要部(4a) 施加在属于该第一系列的条状段(13)之端盖; -在该超环面支撑部(11),配置至少一第二系列的该 等条状段(14),其各根据一U型构造沿该超环面支撑 部(11)的剖面轮廓延伸于该第一系列的两连续段(13 )之间,以随同上述段而界定一第一胎壳层(3a),在相 对于该第一系列(13)的段之端盖之一轴向相对位置 处,该第二系列的各段(14)具有与该等环状强化结 构(4)的各主要部(4a)相重叠之端盖; -在该超环面支撑部(11)上,配置一第三系列该等条 状段(15)系各依照一概呈U型构造沿该超环面支撑 部本身剖面轮廓延伸且依照与该等条状段(13, 14, 15, 16)的多重厚度相对应之一圆周节距呈圆周分布 ; -在相对于该等第一主要部(4a)之轴向相对位置处, 相对于属于该第三系列的条状段(15)端盖,施加该 等环状强化结构(4)之第二主要部(4b); -在该超环面支撑部(11)上,配置至少一第四系列的 该等条状段(16),其各依照一U型构造沿该超环面支 撑部(11)的剖面轮廓延伸于该第三系列的两连续段 (15)之间,以随同上述段而界定一第二胎壳层(3b),在 相对于该第三系列(15)的段之端盖之一轴向相对位 置处,该第四系列的各段(16)具有与该等环状强化 结构(4)的各主要部(4b)相重叠之端盖。2.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构成该等第一及第二胎 壳层(3a, 3b)之该等条状段(13, 14, 15, 16)分别配置在 一各别交叉定向中。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 法,其中属于该等第一及第二胎壳层(3a, 3b)之条状 段(13, 14, 15, 16)分别对于该超环面支撑部(11)的一 圆周延伸方向呈15至35度角倾斜配置。4.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尚包含:对属于该第四系列的 条状段(16)端盖施加该等环状强化结构(4)的额外部 (26)之步骤,故各该等端盖系包围在该第二主要部(4 b)与该各别环状强化结构(4)之额外部(26)之间。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配置各该等条 状段(13, 14, 15, 16),以形成概于轴向相隔位置处在 该超环面支撑部(11)的几何转轴方向延伸之两侧部 (13a, 4a, 15a, 16a),及在侧部(13a, 14a, 15a, 16a)之间的一 径向外部位置处延伸之一冠部(13b, 14b, 15b, 16b),属 于该等第一及第二胎壳层(3a, 3b)之条状段(13, 14, 15 , 16)的冠部(13b, 14b, 15b, 16b)各沿该超环面支撑部(11 )的圆周延伸呈连续并列配置。6.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5项之方法,其中在该环状强化结构(4)的各主要 部(4a, 4b)与该等侧部(13a, 14a, 15a, 16a)与该等冠部(13 b, 14b, 15b, 16b)间的一过渡区之间包含的一拉伸部 处,属于该等第一及第三系列的各条状段(13, 15)之 侧部(13a, 15a)分别各部份覆有分别属于该第二系列 及该第四系列的至少一圆周连续段(14, 16)之一侧 部(14a, 16a)。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 该等条状段(13, 14, 15, 16)的侧部(13a, 14a, 15a, 16a)系 往该超环面支撑部(11)之几何轴线呈径向收歛。8. 一种制造机动载具轮胎之胎壳结构的方法,尤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示,其中完成该各环状强化结 构(4)的第一及第二主要部(4a, 4b)中至少一者系包 含以下步骤: -在同轴向线圈(23a, 24a)中配置至少一长形元件,以 形成一概呈冠状之圆周不可伸展的环状嵌部(21, 24 ); -形成弹性体材料之至少一充填体(22, 25); -将该充填体(22, 25)接合至该第一圆周不可伸展环 状嵌部(21, 2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方法,其 中该长形元件直接沉积在先前沉积在该超环面支 撑部(11)上之该等条状段(13, 14, 15)端盖,以形成与 该等条状段本身直接相接触之该第一环状嵌部(21, 24)。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方法,其中藉由一 连续条状弹性体材料直接沉积在先前施加在先配 置的该等条状段(13, 14, 15)端盖之该环状嵌部(21, 24 ),而形成该充填体(22, 25)。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 项之方法,其中该长形元件配置在模腔(23)中界定 之一成形座中,其中后续形成该充填体(22, 25),故在 形成该充填体本身之同时,将该充填体(22, 25)接合 至该环状嵌部(21, 24)。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 方法,其中藉由相对于先前施加至该超环面支撑部 (11)上配置的该等条状段(13, 14, 15)端盖之该环状嵌 部(21, 24),施加该充填体(22, 25),而进行该接合步骤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方法,其中该环状强 化结构(4)的额外部(26)的形成系包含:在同轴向线 圈(26a)中沉积至少一长形元件之步骤,以形成概呈 冠状之一额外圆周不可伸展性环状嵌部。14.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方法,其中在该超环面支撑部( 11)形成步骤期间,该长形元件直接配置在该胎壳结 构(2)。15.一种载具轮胎用之胎壳结构,包含: -至少一第一及一第二胎壳层(3a, 3b),各包含条状段 (13, 14, 15, 16),其各概呈U型构造延伸,且包含至少两 个线状元件(17),其彼此呈纵向平行排列且至少部 份涂有至少一层弹性体原料(20);及 -一对环状强化结构(4),紧接合至该等胎壳层(3a, 3b) 之各内周缘; 其特征为: -该第一胎壳层(3a)包含一第一及一第二系列的条 状段(13, 14),其沿该胎壳结构(2)的圆周延伸而呈相 交错顺序配置, -该第二胎壳层(3b)包含一第三及一第四系列的条 状段(15, 16),其沿该胎壳结构(2)之圆周延伸而呈一 相交错顺序排列, 各该环状强化结构(4)至少包含: -一第一主要部(4a),具有转向属于该第一系列(13)的 段之端盖之一轴向内侧,及转向属于该第二系列(14 )的段之端盖之一轴向外侧,及 -第二主要(4b),具有转向属于该第三系列(15)的段之 端盖之一轴向内侧,及转向属于该第四系列(16)的 段之端盖之一轴向外侧。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 项之胎壳结构,其中该等第一及第二系列(13, 14)之 段相对于该等第三及第四系列(15, 16)系在一交叉 定向中延伸。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胎壳结 构,其中各该等条状段(13, 14, 15, 16)相对于一圆周 延伸方向具有15至35度角间之倾斜定向。18.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5项之胎壳结构,其中各该等环状强化 结构(4)尚包含至少一额外部(26),在相对该环状结 构本身之第二主要部(4b)的相对侧,系配置在属于 该第四系列(16)的条状段之端盖。19.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15项之胎壳结构,其中各该等条状段(13,14, 15, 16)具有两个侧部(13a, 14a, 15a, 16a),其在轴向相隔位 置处概往该胎壳结构(2)的一几何轴线延伸;及一冠 部(13b, 14b, 15b, 16b),系在该等侧部(13a, 14a, 15a, 16a) 之间的一径向外部位置延伸,分别属于该第一及该 第二系列(13, 14)之段、及属于该第三及该第四系 列(15, 16)之段之该等冠部(13b, 14b, 15b, 16b)系沿该胎 壳结构(2)的圆周延伸呈互相并列排列。20.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9项之胎壳结构,其中分别属于该第一 及该第三系列的各条状段之侧部(13a, 15a)系分别覆 有分别属于该第二及该第四系列的至少一相邻条 状段(14, 16)之一侧部(14a, 16a),而在环状强化结构(4) 的各主要部(4a, 4b)的一径向外缘与该等侧部(13a, 14 a, 15a, 16a)与该等冠部(13b, 14b, 15b, 16b)间的一过渡 区之间含有一拉伸部。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 之胎壳结构,其中该等条状段(13, 14, 15, 16)之侧部( 13a, 14a, 15a, 16a)系往该胎壳结构(2)之一几何转轴呈 径向收歛。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胎壳结构, 其中属于一个该等系列之该等各条状段(13, 14, 15, 16)系依照与该等条状段本身多重宽度相对应的一 圆周分布节距作配置。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 之胎壳结构,其中各该等条状段(13, 14, 15, 16)具有3 至15公厘之间的宽度。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 胎壳结构,其中各该等条状段(13, 14, 15, 16)包含三 至八个线状元件(17)。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 胎壳结构,其中依照中心相互间不小于线状元件本 身直径1.5倍之间距,该等线状元件(17)配置在各条 状段(13, 14, 15, 16)中。26.一种载具轮胎用之胎壳结 构,尤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示,其中各该等不可 伸展的环状结构(4a, 4b)之各该第一及该第二主要 部(4a, 4b)包含: -一概呈冠状之圆周不可伸展性环状嵌部(21, 24),其 系与该胎壳结构(2)呈同轴向配置并接近该等胎壳 层(3a, 3b)之一内周缘,该环状嵌部(21, 24)系由在同 轴向线圈(21a, 24a)中延伸之至少一长形元件所制造 ; -一弹性体材料之充填体(22, 25),具有一侧接合至该 环状固定嵌部(21, 24)。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 胎壳结构,其中各该等环状强化结构(4)尚包含至少 一额外部(26),在相对于该环状结构本身之第二主 要部(4b)的相对侧处,其配置在属于该第四系列的 条状段(16)端盖。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胎壳 结构,其中该额外部包含一概呈冠状之额外圆周不 可伸展性环状嵌部(26),系由在同轴向线圈(26a)中延 伸、且在轴向接近各不可伸展环状结构之该第二 主要部的充填体位置处与该胎壳结构(2)呈同轴向 配置之至少一长形元件所制造。29.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26项之胎壳结构,其中各该等主要部(4a, 4b)之 弹性体的充填体(22, 25)具有介于48至55度的箫氏硬 度D。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为根据本发明制造而设有一胎壳结构之轮 胎之片段分割立体图; 第二图显示用以形成胎壳层所达成一连续条状元 件; 第三图为该条状元件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第四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用以形成一第一轮胎胎壳 层之一第一系列条状段的沉积顺序之片段立体图; 第五图为制造期间的一模制步骤中,插在胎边的一 不可伸展环状结构之部份的片段径向剖视图; 第六图为轴向施加在属于第一系列且部份覆有属 于一第二系列的条状段端盖之条状段侧盖之不可 伸展的环状结构之一第一主要部的片段立体图; 第七图显示施加至一先前配置在第一胎壳层之第 三系列条状段端盖之环状强化结构之一第二主要 部; 第八图显示施加至一第四系列条状段之端盖的环 状强化结构之一额外部,第四系列条状段系与第三 系列条状段呈交错; 第九图以部份剖视显示该额外部施加至胎壳结构 。
地址 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