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电气交换连接器
摘要 一种电气交换连接器(12)包括具有一插孔(22)的一绝缘壳体(14),一第一交换端子(24)安装在该壳体上且包括在该插孔处的一接头部份(24c),一第二交换端子(26)系安装在该壳体上且包括凸入该插孔中并且可与该第一交换端子之接头部份结合的一挠性接头部份(26c)。因此,一互补连接器之端子(38)可以被插入该插孔(22)中而与该挠性接头部份(26c)结合且移动该接头部份而与该第一交换端子(24)之接头部份(24c)分离。一对接地端子(28、30)系安装在该壳体上且各接地端子沿其中一交换端子之侧边并排设置,在本创作之例示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交换端子(26)之至少某些部份(26d)及其中一接地端子(30)系被该壳体(14)覆盖模制。
申请公布号 TW449143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8.01
申请号 TW089202424 申请日期 2000.02.14
申请人 摩勒克斯公司 发明人 科克B.皮洛萨;约翰M 哈根
分类号 H01R13/70 主分类号 H01R13/7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陈文郎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用以安装在一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气交换连接器(12),包含:一模制绝缘壳体(14),其具有一插孔(22);一第一交换端子(24),其系至少部份地被该壳体(14)所覆盖模制且包括由该壳体凸出以连接一印刷电路板的一尾部(24a)以及在该插孔处的一接头部份(24c);一第二交换端子(26),其系安装在该壳体上且包括由该壳体凸出以连接该印刷电路板的一尾部(26a)以及凸入该插孔且可与该第一交换端子之接头部份(24c)结合的一挠性接头部份(26c),因此,一互补连接器之一端子(38)可以被插入该插孔(22)中且与该第二交换端子(26)之挠性接头部份(26c)结合以移动该挠性接头部份与该第一交换端子(24)之接头部份(24c)分离;以及一对接地端子(28.30),其系至少部份地被该壳体(14)所覆盖模制且包括由该壳体凸出以连接该印刷电路板的多数尾部(28a、30a),各接地端子(28.30)沿其中一交换端子的侧边并排设置。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等第一与第二交换端子(24.26)及该对接地端子(28.30)之尾部(24a、26a、28a、30a)是共平面的。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交换端子(24)的接头部份(24c)与该对接地端子(28.30)之本体部份(28b、30b)是共平面的。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交换端子(24)及该对接地端子(28.30)系由片状金属材料冲压与成形。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与第二交换端子(24.26)与该对接地端子(28.30)之尾部(24a、26a、28a、30a)在与偏离该第一交换端子(24)之接头部份(24c)及该对接地端子(28.30)之本体部份(28b、30b)之平面的一平面中是共平面的。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对接地端子(28.30)一体结合。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对接地端子(28.30)形成具有一大致U形结构的腿,并且该等腿的末端系被围绕该第一交换端子(24)之接头部份(24c)之三侧之该U形结构的一横交部份(34)一体地结合。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二交换端子(26)之至少一部份(26d)系与其中一接地端子(30)之至少一部份重叠。9.一种电气交换连接器(12),包含:一模制绝缘壳体(14),其具有一插孔(22);一第一交换端子(24),其系安装在该壳体且包括在该插孔处的一接头部份(24c);一第二交换端子(26),其系安装在该壳体上且包括凸入该插孔且可与该第一交换端子之接头部份结合的一挠性接头部份(26c),因此,一互补连接器之一端子(38)可以被插入该插孔(22)中且与该第二交换端子(26)之挠性接头部份(26c)结合以移动该挠性接头部份(26c)与该第一交换端子(24)之接头部份(24c)分离;一对接地端子(28.30),其系沿其中一交换端子的侧边并排设置;以及该第二交换端子(26)及其中一接地端子(30)具有重叠电容器板部份(26d)。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交换端子(24)及该对接地端子(28.30)系由片状金属材料冲压与成形。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交换端子(24)的接头部份(24c)与该对接地端子(28.30)之本体部份(28b、30b)是共平面的。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交换端子(24)及该对接地端子(28.30)系由片状金属材料冲压与成形。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对接地端子(28.30)一体结合。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对接地端子(28.30)形成具有一大致U形结构的腿,并且该等腿的末端系被围绕该第一交换端子(24)之接头部份(24c)之三侧之该U形结构的一横交部份(34)一体地结合。15.一种电气交换连接器(12),包含:一模制绝缘壳体(14),其具有一插孔(22);一第一交换端子(24),其系安装在该壳体且包括在该插孔处的一接头部份(24c);一第二交换端子(26),其系安装在该壳体上且包括凸入该插孔且可与该第一交换端子之接头部份结合的一挠性接头部份(26c),因此,一互补连接器之一端子(38)可以被插入该插孔(22)中且与该第二交换端子(26)之挠性接头部份(26c)结合以移动该挠性接头部份(26c)与该第一交换端子(24)之接头部份(24c)分离;一对接地端子(28.30),其系沿其中一交换端子的侧边并排设置;以及该对接地端子(28.30)形成具有一大致U形结构的腿,并且该等腿的末端系被围绕该第一交换端子(24)之接头部份(24c)之三侧之该U形结构的一横交部份(34)一体地结合。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交换端子(24)及该对接地端子(28.30)系由片状金属材料冲压与成形。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交换端子(24)的接头部份(24c)与该对接地端子(28.30)之本体部份(28b、30b)是共平面的。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交换端子(24)及该对接地端子(28.30)系由片状金属材料冲压与成形。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电气交换连接器,其中该第二交换端子(26)之至少一部份(26d)系与其中一接地端子(30)之至少一部份重叠。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是本创作之电气交换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其系向其后端接端看去的视图;第二图是向该连接器之前方插孔端看去的一视图;第三图是该连接器之端子的一立体图;第四图是该连接器之端子之一顶平面图;第五图是类似第四图之视图的一视图,特别集中焦点在该电源端子及其中一接地端子之间的重叠区域;第六图是显示将该交换端子向上推离该电源端子的一互补结合连接器;第七图是类似第一图之视图的一视图,但显示该等端子之尾部的另一种结构;第八图是在第七图中之连接器之端子的一立体图;第九图是第八图之端子的一顶平面图;以及第十图是类似第九图之视图的一视图,特别集中焦点在该电源端子及其中一接地端子之间的重叠区域。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