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及其装置
摘要 本发明系与将塑胶材料,或将由塑胶材料与非塑胶材料相混合而成之材料,向缸体(cylinder)内供应,在该缸体内,混拌、熔融,以进行成形工程之方法,将上述材料,在上述缸体内于无氧状态下,进行熔融混拌,同时亦将该经过熔融之上述材料自上述螺旋杆挤压机(screw extruder)之前端部起至上述缸体之前端部以整流状态输送。由此,即使是流动性或热稳定性不良之塑胶材料,或在塑胶材料中混合将木粉、纸粉、石粉或金属粉等添加物混合,10~30重量%以上之材料也可成形而不致于发生烧着(burn on)或空洞等不良现象,另外,即使是将金属粉或石粉混合数重量%以上之材料,仍能进行良好之成形而不致于使螺旋杆产生激烈之摩耗。
申请公布号 TW440508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6.16
申请号 TW087111631 申请日期 1998.07.17
申请人 师桥洋 发明人 师桥洋;新宫宽治;小岛宽男
分类号 B29B7/80 主分类号 B29B7/8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灿晖 台北巿城中区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洪武雄 台北巿城中区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陈昭诚 台北巿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系将塑胶材料或将由塑胶材料与非塑胶材料相混合而成之材料,对缸体内供应而在该缸体内熔融混拌,以进行成形程序之方法,其特征为,将上述材料在上述缸体内,于无氧状态下施予熔融混拌者。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将上述材料自送料漏斗,经由:导阀、连结管及缸体开口部,对缸体内供应,同时,在自上述导阀至上述缸体之途径中进行上述材料之脱气,且亦在上述缸体内之开口部附近,以与在自上述导阀至缸体之途径中进行脱气时之吸引压力相同或超过此压力以上之强力吸引压力且对上述之材料进行脱气,以使上述材料成为无氧状态者。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将在缸体内之该缸体开口部附近处之材料之松装比重,设成比在上述途径中之材料之松装比重为大之値,同时,使缸体内部之热度逆流至缸体开口部附近处,由此使材料之熔融,自缸体开口附近即提早开始进行者。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将缸体内部之材料拉回缸体内之该缸体开口部附近底周壁面处,对利用螺杆对缸体开口部附近馈送至缸体前部之材料赋予阻力而使其发热,由此使材料之熔融自缸体开口部附近即提早开始进行者。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将自上述导阀至缸体之途径中之吸引压力与上述缸体内之吸引压力,设定在下列之条件者:途径:400mmHg至700mmHg缸体:500mmHg至760mmHg。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使上述漏斗在密封状态,同时亦将对上述漏斗之材料供应,自施予密封之复数辅助漏斗交替进行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使经过熔融之材料在保持整流状态下自上述螺旋杆前端部馈送至上述缸体前端部者。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当将经过熔融之材料自螺旋杆前端部馈送至缸体之前端部之际使作用于前述材料之剪力缓和者。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其中,该材料乃将塑胶材料90重量%至20重量%与非塑胶材料10重量%至80重量%相混合而成者。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方法,该材料乃采用颗粒状或粉末状之塑胶材料与粉末状之非塑胶材料,并自漏斗,对缸体内供应者。11.一种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装置,具备有:送料漏斗、与该漏斗相连接之密封用导阀、设置在该密封用导阀与缸体之开口部两者间之连结管、设置在该连结管之第一吸气孔、插设在上述缸体内部之螺旋杆、以及,设置在上述缸体内周壁之开口部附近之第二吸气孔等之材料之成形装置;系以,将缸体长度与螺旋杆长度两者之比设定在1:0.98至0.75之値,并在缸体前端部形成一空间部为其特征者。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装置,其中在上述漏斗之上部,各自经由密封用导阀连接复数辅助漏斗为其特征者。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装置,其中,将上述螺旋杆前端部之角度设定在,120度至30度之値者。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装置,其中,在缸体内之底周壁面60度至120度范围全体之全部,或在缸体内之底周壁面60度至120度范围内之任意一处或复数处,设置上述第二吸气孔者。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含塑胶材料之材料之成形装置,其中,在比上述第二吸气孔更为靠近驱动部侧处,配置有为防止空气自插设有螺旋杆根部之套筒外周流入所用之空气流入防止用密封片,并在密封片与螺杆根部两者间形成有一空间者。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提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装置之侧面断面图。第二图(a)至第二图(c)系提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中之第二吸风孔之形成状态之说明图。第三图(a)及第三图(b)系提示,使用前端大于120度之大角度螺旋杆时所产生材料之滞流及乱流状态之图,而(c)则系表示,使用其前端小于120度小角度之螺旋杆时所产生之材料之整流状态之图。第四图系提示本发明之密封部之扩大侧面断面图。第五图系提示,以往之装置例之缸体部侧面断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