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
摘要 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仅使用一片偏光片,其特征在于,使转移型液晶之扭转角度为45°~90°,使液晶之复折射与液晶层厚之积为0.20~0.30μm,使偏光片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值为0.23~0.28μm,使液晶构件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值为0.13~0.18μm,使两片相位差片之Z系数皆为0.3~0.1,以自上方基板侧观看,液晶朝下方基板侧扭转之方向为正,使相对于基准线之,偏光片之吸收轴方向所成之角度、偏光片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相位轴方向所成之角度及液晶构件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相位轴方向所成之角度,顺序为ΦP、ΦFl、ΦF2时,藉由使ΦP为75°~195°,使ΦP-ΦFl为105°~115°,使ΦP-ΦF2为165°~175°,实现亮白及无彩色之高对比显示。
申请公布号 TW436656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5.28
申请号 TW088108782 申请日期 1999.05.27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山口久典;关目智明;岩井义夫;小川铁
分类号 G02F1/133 主分类号 G02F1/133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陈文郎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系包含:于一对基板间封入转移型液晶之液晶构件;配置于液晶构件之一方之基板侧之偏光片;配置于偏光片与液晶构件间之两片相位差片;及,配置于另方之基板侧之光反射装置;而前述一对基板间之前述转移型液晶之扭转角度LC为45-90,前述转移型液晶之复折射nLC与液晶层厚dLC之积nLC.dLC为0.20~.030m,前述偏光片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値RF1为0.23m~0.28m,前述液晶构件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値RF2为0.13m~0.18m,前述两片相位差片之各Z系数QZ均为0.3~1.0,以最靠近前述一方之基板之液晶分子之配向方向与最靠近前述另方基板之液晶分子之配向方向所形成之角度中之较大之角度的二等分线作为基板面内之基准线,以自一方之基板侧观看之转移型液晶自一方之基板侧朝另方之基板侧之方向为正而表现角度时,且使前述基准线与前述偏光片之吸收轴之方向所成之角度为P,使前述基准线与前述偏光片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相位轴之方向所成之角度为F1,使前述基准线与前述液晶构件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相位轴之方向所成之角度为F2时,P为75~195,P~F1为105 ~ 115,P ~ F2为165~175,惟,前述QZ系使用以片体面之法线方向为Z轴所制定之空间座标系(x,y,z)上之各轴方向之折射率nx、nY及nz (nx为滞后相位轴方向之折射率,nY为超前相位(advancing phase)轴方向之折射率,且以Qz=(nX-nz)/(nX-nY)所表示之系数。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基准线与前述偏光片之吸收轴方向所成之角度p为90~120或150~180。3.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系包含:于一对基板间封入转移型液晶之液晶构件:配置于液晶构件之一方之基板侧之偏光片;配置于偏光片与液晶构件间之两片相位差片;及,配置于另方之基板侧之光反射装置;而前述一对基板间之前述转移型液晶之扭转角度LC为45~90,前述转移型液晶之复折射nLC与液晶层厚dLC之积nLC.dLC为0.20~0.30m,前述偏光片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値RF1为0.23m ~0.28m,前述液晶构件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値RF2为0.13m~0.18m,前述两片相位差片之各Z系数QZ均为0.3 ~ 1.0,以最靠近前述一方之基板之液晶分子之配向方向与最靠近前述另方基板之液晶分子之配向方向所形成之角度中之较大之角度的二等分线作为基板面内之基准线,以自一方之基板侧观看之转移型液晶型自一方之基板侧朝另方之基板侧扭转之方向为正而表现角度时,且使前述基准线与前述偏光片之吸收轴之方向所成之角度为P,使前述基准线与前述偏光片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相位轴之方向所成之角度为F1,使前述基准线与前述液晶构件侧之相位差片之滞后相位轴之方向所成之角度为F2时,P为-15~105,P ~F1为-105~-115,P~F2为-165~ -175,惟,前述QZ系使用以片体面之法线方向为Z轴所制定之空间座标系(X,Y,Z)上之各轴方向之折射率nX、nY及nZ(nX为滞后相位轴方向之折射率,nY为超前相位(advancing phase)轴方向之折射率,且以QZ=(nX-nZ)/(nX-nY)所表示之系数。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基准线与前述偏光片之吸收轴方向所成之角度P为0~30或60~90。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4项之任一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转移型液晶之前述扭转角度LC为60~65。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4项之任一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偏光片侧之相位差片之Z系数QZ为0.3~0.7。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4项之任一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两片相位差片之各Z系数QZ皆为0.3~0.7。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4项之任一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于前述一方之基板侧配置散射片。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系将前述散射片配置于前述相位差片与前述一方之基板间。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散射片为前方散射片。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4项之任一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光反射装置为包含自铝及银中所选出之至少一种金属作为其构成要素的金属电极。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金属电极之表面系为镜面状。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于前述金属电极上配置散射膜。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金属电极之表面具有平均倾斜角为3~12之凹凸,而使入射光扩散反射者。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4项之任一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另方之基板为透明基板,于此透明基板之外侧配置光反射装置。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透明基板与前述光反射装置之间介设有空气层。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4项之任一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于前述另方之基板侧配置滤色器。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4项之任一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于前述另方之基板侧配置非线形切换元件。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于前述非线形元件上形成绝缘性之平坦化膜,而通过形成于此平坦化膜之接触孔将前述非线形切换元件与前述另方之基板侧之电极导通。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4项之任一项所述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前述相位差片系由聚碳酸酯所形成。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揭示本发明之第1实施型态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之概略构成的断面图。第二图为本发明之实施型态中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之光学构成图。第三图为揭示本发明之第1实施型态中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之反射率与施加电压之关系的特性图。第四图为揭示本发明之第2实施型态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之概略构成的断面图。第五图为揭示本发明之第3实施型态中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之反射率与施加电压之关系的特性图。第六图为Z系数之变动所造成之相对于右方向之视角变化的反射率之特性图。第七图为Z系数之变动所造成之相对于右方向之视角变化的反射率之特性图。第八图为Z系数之变动所造成之相对于右方向之视角变化的反射率之特性图。第九图为Z系数之变动所造成之相对于右方向之视角变化的反射率之特性图。第十图为揭示本发明之第5实施型态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之概略构成的断面图。第十一图为揭示本发明之第6实施型态之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之概略构成的断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