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固态电解质电池
摘要 发表一种固态电解质电池,此能提高能量密度,而不恶化其放电负荷特性,包含一卷绕之电极,装有一正电极,含有一长正电极集聚层,具有二面,其上构制正电极作用层;一负电极,含有一长负正极集聚层,具有二面,其上构制负电极作用材料层;及一固态电解质层构制于正电极及负电极之间,俾正电极及负电极叠合并卷绕,其中,当假设构制于正电极之集聚层之二面上之一对正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厚度为总薄膜厚度A及构制于负电极之集聚层之二面上之一对负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厚度为总厚度B时,正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薄膜厚度A满足自60μm至150μm之范围,及正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薄膜厚度A与负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厚度B之比率A/B满足自0.5至1.2之范围。
申请公布号 TW434937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5.16
申请号 TW088117172 申请日期 1999.10.05
申请人 苏妮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明石宽之;柴本悟郎;后藤志
分类号 H01M6/18 主分类号 H01M6/1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固态电解质电池,包含:一卷绕之电极,装有一正电极,含有一长正电极集聚层,具有二面,其上构制正电极作用层;一负电极,含有一长负电极集聚层,具有二面,其上构制负电极作用材料层;及一固态电解质层构制于正电极及负电极之间,俾正电极及负电极叠合并卷绕,其中当假设构制于正电极之集聚层之二面上之一对正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厚度为总薄膜厚度A及构制于负电极之集聚层二面上之一对负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厚度为总厚度B时,正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薄膜厚度A满足自60m至150m之范围,及正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薄膜厚度A与负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厚度B之比率A/B满足自0.5至1.2之范围。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固态电解质由使用聚氟化亚乙烯及聚氟化亚乙烯之共聚物所构成之凝胶电解质制造。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固态电解质层由使用聚氟化亚乙烯及六氟聚丙烯之共聚物所构成之凝胶电解质制造。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固态电解层使用聚合物所构成之凝胶电解质制造,其中,六氟聚尔烯以低于8重量%之比率与聚氟化亚乙烯共聚合。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固态电解质层使用聚合物所构成之凝胶电解质制造,其中,六氟聚丙烯以不低于3重量%,不高于7.5重量%之比率与聚氟化亚乙烯成块共聚合。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正电极作用材料由使用复合锂氧化物制备,主要为LixMO2所构成(其中,M为一或更多种之过渡金属,宜为Co,Ni,或Mn,及x视电池之充电/放电之状态而定变化,且满足0.05≦x≦1.1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负电极作用材料为能掺杂及解去掺杂锂之材料。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能掺杂/解去掺杂锂之材料为选自石墨,不可石墨化之碳材料,及可石墨化之碳材料所组之群中之至少一材料。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卷绕电极由一叠层之薄膜包里,及连接至卷绕电极之正电极之一引线及负电极之一引线拉出叠层薄膜之外部外。10.一种固态电解质电池,包含:一卷绕之电极,装有一正电极,含有一长正电极集聚层,具有二面,其上构制正电极作用层;一负电极,含有一长负电极集聚层,具有二面,其上构制负电极作用材料层;及一固态电解质层构制于正电极及负电极之间,俾正电极及负电极经由一分隔层叠合并卷绕,其中当假设构制于正电极之集聚层之二面上之一对正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厚度为总薄膜厚度A及构制于负电极之集聚层之二面上之一对负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厚度为总厚度B时,正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薄膜厚度A满足自60m至150m之范围,及正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薄膜厚度A与负电极作用材料层之总厚度B之比率A/B满足自0.5至1.2之范围。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固态电解质由使用聚氟化亚乙烯及聚氟化亚乙烯之共聚物所构成之凝胶电解质制造。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固态电解质层由使用聚氟化亚乙烯及六氟聚丙烯之共聚物所构成之凝胶电解质制造。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固态电解质层使用聚合物所构成之凝胶电解质制造,其中,六氟聚尔烯以低于8重量%之比率与聚氟化亚乙烯共聚合。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固态电解质层使用聚合物所构成之凝胶电解质制造,其中,六氟聚丙烯以不低于3重量%,不高于7.5重量%之比率与聚氟化亚乙烯成块共聚合。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正电极作用材料由使用复合锂氧化物制备,主要为LixMO2所构成(其中,M为一或更多种之过渡金属,宜为Co,Ni,或Mn,及x视电池之充电/放电之状态而定变化,且满足0.05≦x≦1.12)。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负电极作用材料为能掺杂及解去掺杂锂之材料。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能掺杂/解去掺杂锂之材料为选自石墨,不可石墨化之碳材料,及可石墨化之碳材料所组之群中之至少一材料。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固态电解质电池,其中,卷绕电极由一叠层之薄膜包里,及连接至卷绕电极之正电极之一引线及负电极之一引线拉出叠层薄膜之外部外。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分解透视图,显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之结构;第二图为透视图,显示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之结构;第三图概要显示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之卷绕之电极之结构;第四图为垂直断面图,显示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之正电极之结构;第五图为垂直断面图,显示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之正电极上所制凝胶电解质层;第六图为平面图,显示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之正电极之结构;第七图为垂直断面图,显示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之负电极之结构;第八图为垂直断面图,显示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之负电极上所构制凝胶电解质层;第九图为平面图,显示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之负电极之结构;第十图为断面图,显示聚合物锂主子蓄电池之叠层薄膜之结构之一主要部份;第十一图为自第二图所示之箭头C上所见之侧视图;第十二图为曲线图,显示厚度比率及容量比率间之关系;及第十三图为曲线图,显示厚度比率及能量密度间之关系。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