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求救信号筒及散发信号之冲天炮
摘要 一种求救信号筒及散发信号之冲天炮,该求救信号筒包括复数个发射管、上下固定片、上下连动片、数组卡榫和弹簧机构、点火装置、数只支立杆、上下结合片、上下弹簧夹持部、外壳套筒和盖等;该冲天炮包括最上端装载之信号药,第二段装载之推进药,推进药下方装载之部分露出于圆周体外之点火药,和最下端之尾翼;本发明之求救信号筒及散发信号之冲天炮能够即时向空中连续发射冲天炮求救信号,使求救人能即时获得援助。
申请公布号 TW429304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4.11
申请号 TW088116053 申请日期 1999.09.17
申请人 陈琮运;郑斌济 台北巿馆前路六号十楼之三 发明人 陈琮运;郑斌济
分类号 F42B4/00 主分类号 F42B4/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昭诚 台北巿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求救信号筒装置,包括:复数个发射管(9),于该等发射管(9)之管壁约中央部份设有一个摩擦点火口(14),各发射管内可装置冲天炮;上、下固定片(10.10'),分设于该等发射管(9)之上下端,该等发射管(9)排成环状平均分布穿过该上、下固定片(10.10')上,于穿过处将该上、下固定片与该等发射管(9)紧固在一起;该复数个发射管(9)之摩擦点火口(14)系面朝该上、下固定片(10.10')之外缘部份;于该上、下固定片(10.10')的中央各有一通孔(11.11');于该上、下固定片(10.10')之周缘,适当位置处形成有相同间隔之与该发射管(9)相同数目之凹钩(12.12');上、下连动片(15.16),该上连动片(15)位于该上固定片(10)之上方,该下连动片(16)位于该下固定片(10')之下方,该上、下连动片(15.16)之形状略似右手拇指与并拢之四指伸出岔开,手掌面向胸口,拇指与食指成水平时之俯视图,上连动片(15)上相当于拇指头之地方设有一通孔(17),下连动片(16)上相当于拇指头之地方设有一通孔(17'),该上拇指头通孔与下拇指头通孔(17.17')系与该上、下固定片(10.10')上之该中心通孔(11.11')相对应成一直线;该上连动片(15)上相当于食指头之地方有一通孔(19),相当于手腕之地方有一通孔(20),下连动片(16)上相当于食指头之地方有一通孔(19'),相当于手腕之地方有一通孔(20'),该上食指头通孔与下食指头通孔(19.19')对应成一直线,该上手腕通孔与下手腕通孔(20.20')对应成一直线;上连动片(15)上有一进弹口(23)对应着一个发射管(9)入口,以及配合着上凹入部(24)而可以让各冲天炮(58)放置入各发射管(9)中,该上凹入部(24)同时也是发射冲天炮时之出口;该下连动片(16)上之下凹入部(24')系让冲天炮发射出时之尾焰通过;该上连动片(15)上有一上螺孔组(25)和约于手腕末的地方有一块向上突起之上弹簧固定端(28),该下连动片(16)上有一下螺孔组(25')和约于手腕末的地方有一块向下突起之下弹簧固定端(28');第一卡榫(26)和弹簧(27)机构,可以选用该上螺孔组(25)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一卡榫(26)和弹簧(27),该第一弹簧(27)之一端固定于该上连动片(15)上,另一端弹压于该第一卡榫(26)上,以使该第一卡榫(26)可以钩住该上固定片(10)之凹钩(12);第二卡榫(26')和弹簧(27')机构,可以选用该下螺孔组(25')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二卡榫(26')和弹簧(27'),该第二弹簧(27')之一端固定于该下连动片(16)上,另一端弹压于该第二卡榫(26')上,以使该第二卡榫(26')可以钩住该下固定片(10')之凹钩(12');点火装置,由形成弧状之拉柄(29)和摩擦片(30)所组成,摩擦片(30)置于拉柄(29)内,凹面面对着摩擦点火口(14),拉柄(29)之一端设有径向向外突出之拉耳(5),由摩擦片(30)之一端设有套管(32)对准着拉柄(29)一端的通孔对(33),该上食指头通孔(19)、对准套管(32)之通孔对(33)、套管(32)和下食指头通孔(19')系对应成一直线;拉柄(29)之另一端的通孔对(34)与上手腕通孔(20)和下手腕通孔(20')对应成一直线;在该摩擦片(30)面向摩擦点火口(14)之面上设有金属网状突起部(31);第一支立杆(21),该第一支立杆(21)通过上食指头通孔(19)、对准套管(32)之通孔对(33)、套管(32)和下食指头之通孔(19'),而该第一支立杆(21)之二端于通过上食指头通孔(19)和下食指头通孔(19')后,末端予以锁固住;第二支立杆(22),该第二支立杆(22)通过上手腕通孔(20)、通孔对(34)和下手腕通孔(20'),该支立杆(22)之二端于通过上手腕通孔(20)和下手腕通孔(20')后,末端予以锁固住;上结合片(35),位于该上连动片(15)之上方,在上结合片(35)的中心有一通孔(37)与该上固定片(10)之中心通孔(11)相对应,该上结合片(35)上设有与复数个发射管相同数目之发射口(51),系分别对应着该上固定片(10)上的复数个发射管(9)之发射口;在上结合片(35)上于上连动片(15)滑动不会到达的地方之适当位置处,设有上螺孔组座(53),该上螺孔组座(53)之厚度约等于该上连动片(15)之厚度;在该上结合片(35)上留有上凹环部(56),可让该上弹簧固定端(28)突伸出该上结合片(35)而使该上弹簧固定端(28)可在上凹环部(56)内回转移动;该上结合片(35)之周边除了上凹环部(56)部分外,其他部分设有可安装螺丝之螺孔部;下结合片(36),位于该下连动片(16)之下方,在下结合片(36)的中心有一通孔(37'),与该下固定片(10')之中心通孔(11')相对应,该下结合片(36)上有一个孔(52),可让冲天炮(58)发射出时尾焰通过;在该下结合片(36)上于下连动片(16)滑动不会到达的地方之适当位置处,设有下螺孔组座(53'),该下螺孔组座(53')之厚度约等于下连动片(16)之厚度;在该下结合片(36)上留有下凹环部(56'),可让下弹簧固定端(28')突伸出该下结合片(36)而使该下弹簧固定端(28')可在下凹环部(56')内回转移动;该下结合片(36)之周边除了下凹环部(56')部分外,其他部分设有可安装螺丝之螺孔部;上弹簧夹持部(47),该上弹簧夹持部(47)靠近弹簧圈之短线端固定于该上结合片(35)上,而另一长线端钩挂在突伸出该上结合片(35)之上弹簧固定端(28)上;下弹簧夹持部(48),该下弹簧夹持部(48)靠近弹簧圈之短线端固定于该下结合片(36)上,而另一长线端钩挂在突伸出该下结合片(36)之下弹簧固定端(28')上;第三卡榫(54)和弹簧(55)机构,可以选用该上螺孔组座(53)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三卡榫(54)和弹簧(55),该第三弹簧(55)之一端固定于该上螺孔组座(53)上,另一端弹压于该第三卡榫(54)上,以使该第三卡榫(54)可以钩住该上固定片(10)之凹钩(12);第四卡榫(54')和弹簧(55')机构,可以选用该下螺孔组座(53')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四卡榫(54')和弹簧(55'),该第四弹簧(55')之一端固定于该下螺孔组座(53')上,另一端弹压于该第四卡榫(54')上,以使该第四卡榫(54')可以钩住该下固定片(10')之凹钩(12');第三支立杆(18),通过上弹簧夹持部(47)的弹簧圈、上结合片(35)之中心通孔(37)、上连动片(15)之上拇指通孔(17)、上固定片(10)之中心通孔(11)、下固定片(10')之中心通孔(11')、下连动片(16)之下拇指通孔(17')、下结合片(36)的中心通孔(37')与下弹簧夹持部(48)的弹簧圈,该第三支立杆(18)之两端分别予以锁固,而完成结合内部本体;外壳套筒(3),将该第三支立杆(18)结合之内部本体置于该外壳套筒(3)中并于该上结合片(35)与下结合片(36)之周缘处与该外壳套筒(3)锁固,该外壳套筒(3)上设有固持件(4)以及让拉耳(5)突伸出之空间开口(6);以及盖(2),盖合于靠近上结合片(35)端之外壳套筒(3)上,其上设有一个与发射出冲天炮之发射管口相对应之发射口(7)。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等发射管(9)沿着管壁垂直方向面朝该上、下固定片(10.10')之外缘部份设有一条滑槽(13),而于滑槽(13)之约中央部份设有一段较大开口之摩擦点火口(1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成环状排列之复数个发射管(9)之间设有使该复数个发射管(9)加强结合之加强片。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上、下固定片(10.10')上的凹钩(12.12')系上下对称。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在该上连动片(15)与该上固定片(10)之间设有上垫片(39),该上垫片(39)具中心通孔(40),于该下连动片(16)与该下固定片(10')之间设有下垫片(39'),该下垫片(39')具中心通孔(40'),该上垫片(39)之中心通孔(40)与下垫片(39')之中心通孔(40')由该第三支立杆(18)穿过。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下连动片(16)上有一个口(23'),对应着该上连动片(15)上的该进弹口(2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上螺孔组(25)系与该下螺孔组(25')上下位置对称,该上弹簧固定端(28),系与该下弹簧固定端(28')上下位置对称。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第一弹簧(27)固定于该上连动片(15)上之一端系插于该上螺孔组(25)之孔内,该第二弹簧(27')固定于该下连动片(16)上之一端系插于该下螺孔组(25')之孔内。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设于拉柄(29)上之拉耳(5)系设于拉柄(29)内之摩擦片(30)未设有套管(32)之一端。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设于摩擦片(30)之一端之套管(32)系设在该摩擦片(30)之另一端,对准着拉柄(29)一端的通孔对(34),而由该第二支立杆(22)通过。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摩擦片(30)之二端各设有一套管(32),可分别由该第一支立杆(21)和第二支立杆(22)通过。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摩擦片(30)之宽度为当滑动摩擦时只可摩擦到欲发射之冲天炮的点火药。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第三支立杆(18)之两端系分别套上垫片(43.44)并用螺帽(45.46)锁固。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上结合片(35)之发射口(51)之直径要较发射管(9)之发射口直径略大。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盖(2)上之发射口(7)之直径要较上结合片(35)之发射口(51)之直径略大。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下结合片(36)上之孔(52)之直径要略小于发射管(9)之发射口直径。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固定于该上螺孔组座(53)上之第三弹簧(55)之一端系插置入该上螺孔组座(53)上之螺孔内,固定于该下螺孔组座(53')上第四弹簧(55')之一端系插置入该下螺孔组座(53')上之螺孔内。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固定于该上结合片(35)上之上弹簧夹持部(47)之短线端系插置于该上结合片(35)的中心通孔(37)旁的小孔(49)中,而固定于该下结合片(36)上之下弹簧夹持部(48)之短线端系插置于该下结合片(36)的中心通孔(37')旁的小孔(50)中。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上、下结合片(35.36)上之螺孔部系于该上、下结合片(35.36)之周缘除了上、下凹环部(56.56')之部分外,其他部分分别设有向上和向下凸出之上、下短墙(57.57'),该上、下短墙(57.57')上设有螺孔。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上、下结合片(35.36)上之螺孔部系于该上、下结合片(35.36)之周缘除了凹环部(56.56')之部分外,其他部分分别设有向上和向下凸出之上、下间隔短墙,该等上、下间隔短墙上设有螺孔。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外壳套筒(3)可由两个半筒组合成,其中一个半筒上留有开口(6)可让拉耳(5)突伸出。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外壳套筒(3)上之固持件(4)系垂直接合于该外壳套筒(3)上。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外壳套筒(3)上之固持件(4)系设置成手把状。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该盖(2)系锁固于该外壳套筒(3)上。25.一种使用于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之冲天炮,包括最上端装载之信号药(59),第二段装载之推进药(60),以及推进药(60)下方装载之部分露出于圆周体外之点火药(61),当该冲天炮放置入该发射管(9)中时,该点火药(61)在该发射管(9)中之高度,为与该金属网状突起部(31)之高度相同,并且该金属网状突起部(31)转动时可以摩擦到该点火药(61)。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冲天炮,其中在冲天炮之最下端尚进一步设有尾翼(62)。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冲天炮,其中该点火药(61)露出于圆周体外仅有一处地方。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冲天炮,其中该点火药(61)露出于圆周体外有相间隔之数处地方。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求救信号筒装置,其中整体之动作情形为:当按压拉耳(5)使在开口(6)之空间内向前滑动时,则在上结合片(35)上之第三卡榫(54)因钩住上固定片(10)上之一凹沟(12),在下结合片(36)上之第四卡榫(54')亦钩住下固定片(10')上之一凹沟(12'),而第三卡榫(54)、第四卡榫(54')与上结合片(35)、下结合片(36)及外壳套筒(3)结合在一起,不能移动,因此上、下固定片(10.10')及该复数个发射管(9)无法移动,此时上连动片(15)上之第一卡榫(26)和下连动片(16)上之第二卡榫(26')会被带杂原凹沟而分别在上固定片(10)及下固定片(10')之圆弧面上滑行,此时上弹簧夹持部(47)和下弹簧夹持部(48)之长线端分别钩挂在上连动片(15)上之弹簧固定端(28)和下连动片(16)上之弹簧固定端(28')上,因此当上连动片(15)和下连动片(16)转动时弹簧会被拉紧而蕴含了恢复力,此时点火装置上之网状突起部(31)亦能够摩擦滑过冲天炮(38)上的点火药(61),将冲天炮(38)发射出去,及至按压拉耳(5)到达开口(6)之终止处,则上连动片(15)上之第一卡榫(26)和在下连动片(16)上之第二卡榫(26')会分别钩住上固定片(10)上之另一凹沟(12)和下固定片(10')上之另一凹沟(12');当按压拉耳(5)之手放松后,则上弹簧夹持部(47)和下弹簧夹持部(48)所蕴含之弹性恢复力会将上、下连动片(15.16)和点火装置带回原位,此时因为上连动片(15)和下连动片(16)上的卡榫(26.26')已钩住次一个凹沟(12.12'),而因此一并将上、下固定片(10.10')及该复数个发射管(9)拉回回转一个发射管间距离,即将次一个发射管拉回到面对点火装置上网状突起部(31)之对面位置,以备下一次发射用;在将上、下固定片(10.10')及该复数个发射管(9)往回拉回转之过程中,在上结合片(35)上之第三卡榫(54)与在下结合片(36)上之第四卡榫(54')会在上、下固定片(10.10')之圆弧面上滑行,及至拉耳(5)回到原位,第三卡榫(54)、第四卡榫(54')即恰好钩住回转回之次一个凹沟(12.12'),如此即完成发射冲天炮的一次循环动作。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求救信号筒发射器构造之立体图;第二图为第一图实施例之立体透视图;第三图为第一图实施例之分解图;第四图为第一图实施例所使用冲天炮之构造示意图;第五图A-第五图E为第一图实施例拉动拉柄发射冲天炮之5个过程位置变化之俯视图。第六图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图示,有不同之固持件设计。
地址 台北巿士林区福华路一四七巷十八号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