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握旋平移式变速把手
摘要 本创作系关于一种自行车之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主要系由固定环座、弹簧体、变速环(可分为后变速环、左前变速环或右前变速环等)、旋转握把和固定握把等构件所组成;主要特征是:当手掌握旋旋转握把时,利用固定环座、弹簧体、变速环、旋转握把以及固定握把等上之特殊构造的配合,加上变速器本身之弹簧机构的回拉力,使得变速环可以来回的平移移动,以拉超过适当量或刚好放回变速点之拉放变速钢索的带动变速器,而完成链条改换前大齿盘或后飞轮的达到变速之目的。另外,本创作亦可将前、后变速把手串接在一起后,装置在同侧使用,如此乃更适合人们骑乘时的单手操握旋转变速;亦即,本创作为一新颖、实用且进步的优良创作者。
申请公布号 TW426016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3.11
申请号 TW086210296 申请日期 1997.06.18
申请人 高玲如 发明人 高玲如
分类号 B62M25/04 主分类号 B62M25/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自行车之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主要系由固定环座、弹簧体、变速环、旋转握把和固定握把等构件所组成;主要的特征与功效是:当手掌握旋旋转握把时,利用固定环座、弹簧体(内含有如凸轮从动件之构件)等,以及变速器本身之弹簧机构的回拉力,使得变速环(内含有如凸轮之构件)可以来回的平移移动,以拉超过适当量或刚好回变速点之拉放变速钢索的带动变速器,而完成链条改换前大齿盘或后飞轮的达到变速之目的。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其中固定环座包含有甲环、乙环、丙环、丁环、戊环和已环等;在甲环侧边有螺环管,以伸出钢索和转进钢索调整器;圆孔、小圆孔与螺孔,则在放置和固定钢索头;固定螺孔使固定环座固定在手把管上;乙环乃配合旋转握把上之侧内环;丙环上有直凸块,配合变速环上之内直凹槽,使得变速环可以在丙环上来回移动而不会转动;外径相同的丁环和已环,则与固定握把上之内配合环配合;戊环外径小于已环,可使固定握把利用螺栓安稳固定在戊环上。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其中弹簧体包含有一前弹簧圈、后弹簧圈、直弹簧和圆弹簧等;在圆弹簧底端有圆侧边和斜侧边,圆侧边除卡住变速环外,亦使圆弹簧正(+)转时,必循着变速沟的路径行走,而斜侧边则令圆弹簧逆(-)转时,爬上变速斜面上方的往回行走。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其中弹簧体,乃亦可只包含一前弹簧圈,以及直弹簧和圆弹簧等的结构,又其中圆弹簧底端亦有圆侧边和斜侧边等的构造。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其中变速环会因前、后变速器装置在左、右把手上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构造,然设计制作的原理,则皆相同:以后变速环装置在右把手为例,来详加说明:后变速环包含有内直凹槽、外凹槽、变速沟、变速斜面、变速点及过变速点等,内直凹槽固定环座上之直凸块相配合,以使后变速环仅可作平移的来回移动,而无法移动;外凹槽为放置钢索之处,其中位在变速环相对半圆环上之两外直凹槽与外环凹槽间的曲线半径,乃配合钢索可以弯曲的曲度;另从后变速器上实际测得之变速拉放钢索距离,再配合自取之适当旋转角度范围(总和小于180度),而在与外环凹槽同侧,和不与外凹槽产生干涉等的条件下,定出变速点;又以测试出了适当变速超过量,再找出过变速点,然后以略大于圆弹簧直径的宽度,制作出变速沟的路径,以及数个变速斜面,如此而完成后变速环的设计制作;相同的设计制作原理,其他情形的变速环,亦可顺利的设计和制作出来。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握旋式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其中旋转握把包含有侧内环、内环和直凹槽等;侧内环与固定环座上之乙环和固定握把上之外配合环相配合;内环内可以让变速环做平移运动;直凹槽则可以拘束直弹簧跟着旋转握把转动;另外有适当的空隙,以让直弹簧有向上升起,以及弹簧圈等微动的空间。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其中固定握把包含内配合环、外配合环和手握把等;内配合环与固定环座上之丁环和己环配合;外配合环则与旋转握把上之侧内环配合;而手握把是平时骑乘车时,手掌握住的地方;数个螺孔并可利用螺栓,使固定握把锁固于固定环座之戊环上。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本创作乃可将前、后变速把手串接在一起后,装置于手把管的同侧握把上;如此,则可以仅利用单手来握旋前、后变速把手,以带动前、后变速器的达到变速之目的。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其中将前、后变速把手串接装置在同侧握把上的情形,修改的结构有:固定环座上多了一下螺环管及配合圆孔,并增加了直管:而右前变速环在适当位置上开有一外直凹槽,以使右前变速环与直管不会有干涉产生;至于后固定环座上则有配合外环,以配合旋转握把上之侧内环,另有配合圆孔以装入直管之另一端。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本创作亦可将前、后变速把手串在一起后,装置于握把上方的适当位置处;如此,则亦可以仅利用单手来握旋前、后变速把手,以带动前、后变速器的达到变速之目的。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握旋平移式的变速把手结构,其中将前、后变速把手串接装置在握把上方适当位置处的结构,与串接装置在手把管同侧握把上之结构,大致相同,仅多了固定座及短固定握把;而在固定座上有固定圆管以串接固定前、后变速把手等结构。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创作安装在自行车手把管上之立体图。第二图:系本创作后变速把手之剖面图。第三图:系本创作前变速把手之剖面图。第四图:系本创作后变速把手之立体分解图。第五图:系本创作前变速把手之立体分解图。第六图:系本创作弹簧体之一平面图。第七图:系本创作后变速环之一平面图。第八图:系本创作旋转握把之一平面图。第九图:系本创作左前变速环之一平面图。第十图:系本创作弹簧体之另一立体结构图。第十一图:系本创作后变速环之一平面侧视图。第十二图:系本创作左前变速环之一平面侧视图。第十三图:系本创作弹簧体上弹力与回拉力之表示图。第十四图:系本创作后变速环之部分外环面展开平面图。第十五图:系本创作后变速环之变速斜面的剖面侧视图。第十六图:系本创作左前变速环之部份外环面展开平面图。第十七图:系本创作左前变速环之变速斜面的剖面侧视图。第十八图:系本创作将前、后变速把手一同安装在自行车手把管右侧之立体图。第十九图:系本创作将前、后变速把手一同安装固定在自行车右握把上方之立体图。第二十图:系本创作将前、后变速把手一同安在自行车手把管右侧之立体分解图。第二十一图:系本创作将前、后变速把手一同安装在自行车右握把上方之立体分解图。第二十二图:系本创作右前变速环之一平面图。第二十三图:系本创作右前变速环之一平面侧视图。第二十四图:系本创作右前变速环之部份外环面展开平面图。第二十五图:系本创作右前变速环之变速斜面的剖面侧视图。
地址 台中巿南和路二一三号六楼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