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观测光学系统与具有此观测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
摘要 一种观测光学系统,自物体边起依序包含有,具有正折射力之第一透镜单元、负折射力之第二透镜单元及正折射力之第三透镜单元之接物镜,正像光学系统,以及用以观测透过接物镜而形成之物像的正折射力之接目镜,其中介于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间之空气分隔与介于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间之空气分隔可变动以便实现放大率之变动。
申请公布号 TW420755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2.01
申请号 TW087121641 申请日期 1998.12.24
申请人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菅原三郎
分类号 G02B15/14;G02B23/00 主分类号 G02B15/1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观测光学系统,自物体边起至观测边止依序 包含有,具有正折射力之第一透镜单元,负折射力 之第二透镜单元及正折射力之第三透镜单元之接 物光学系统,正像光学系统,以及用以观测透过该 接物光学系统而形成之物像的正折射力之接目光 学系统,其中介于该第一透镜单元及该第二透镜间 之空间分隔与介于该第二透镜及该第三透镜间之 空气分隔可变动以便实现放大率之变动。2.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构成该接 物光学系统之该第一至第三透镜单元其中至少一 个系垂直于光学轴以补偿影像颤动。3.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更进一步地包含有 可变动角度棱镜、其中藉着变动该可变动角度棱 镜之顶角以补偿影像颤动。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项之观测光学系统,满足下列条件: 0.7<t<1.4 此处t系除该第一透镜单元外该接物光学系统在 远距摄像端处之整体横向放大率。5.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一透镜单元 在放大率变动期间中保持固定,并且该第二透镜单 元及该第三透镜单元沿着光学轴移动以实现放大 率之变动。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观测光学系 统,其中在从广角端至远距摄像端之放大率变动期 间中,该第二透镜单元从物体边移动至观测边。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物像 比该正像光学系统更接近观测边。8.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藉沿着光学轴移 动该第一透镜单元而实现聚焦。9.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1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一至第三透镜 单元每一个皆有由负透镜和正透镜黏合而成之黏 合透镜。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观测光学系统 ,其中该第一透镜由黏合透镜组成,该黏合透镜系 从物体边起至观测边止依序由正透镜及负透镜黏 合而成。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观测光学系统 ,其中该第二透镜由黏合透镜组成,该黏合透镜系 从物体边起至观测边止依序由负透镜及正透镜而 成。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观测光学系统,其 中该第三透镜单元系从物体边起至观测边止依序 由正透镜及黏合透镜组成,该黏合透镜由负透镜及 正透镜黏合而成。13.一种观测光学系统,从物体边 起至观测边止依序包含有,具有正折射力之前透镜 单元、变动透镜单元及补偿透镜单元之接物光学 系统,正像光学系统,以及用以观测透过该接物光 学系统而形成之物像的正折射力之接目光学系统, 其中满足下列条件: 0.7<t<1.4 此处t系除该前透镜单元外该接物光学单元在远 距摄像端处之整体横向放大率。14.一种光学设备, 包含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13项中任一项之观测光 学系统。15.一种双筒望远镜,从物体边起至观测边 止依序包含有,一对具有正折射力之第一透镜单元 、负折射力之第二透镜单元及正折射力之第三透 镜单元之接物光学系统,一对正像光学系统,以及 一对用以观测分别透过该一对接物光学系统而形 成之一对物像的正折射力之接目光学系统,其中在 该对接物光学系统之每一个中,介于该第一透镜单 元及该第二透镜单元间之空气分隔与介于该第二 透镜单元及该第三透镜单元间之空气分隔可变动 以便实现放大率之变动。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 项之双筒望远镜,其中藉沿着垂直于光学轴之方向 移动该各别的第一透镜单元以调整左及右光学轴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双筒望远镜,其中该 对正像光学系统每一个有相互偏离之入射光学轴 及出射光学轴,并且其中藉绕着作为旋转轴之该对 接物光学系统之各别光学轴来旋转该对正像光学 系统及该对接目光学系统以实施光瞳间调整。1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双筒望远镜,其中该对正 像光学系统每一个皆为波罗II型棱镜,并且其中左 及右波罗II型棱镜系配置得使组成波罗II型棱镜之 大棱镜的顶点在先瞳间调整之调整宽度中点处彼 此相对。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双筒望远镜, 其中该对正像光学系统每一个皆由具有相互偏离 的入射光学轴及出射光学轴之辅助棱镜及屋顶棱 镜组合所组成,并且其中左及右屋顶棱镜之配置系 满足下列条件: 45<A<135 此处A系由该对接物光学系统光学轴相互连成之线 与该对接物光学系统每一个之光学轴和该屋顶棱 镜每一个之屋顶表面顶点连成之线在光瞳间调整 之调整宽度中点处所夹成之角度。20.一种双筒望 远镜,从物体边起至观测边止依序包含有,一对可 变动焦距之接物光学系统,一对具有相互偏离的入 射光学轴及出射光学轴之正像光学系统,以及一对 接目光学系统,其中藉绕着作为旋转轴之该对接物 光学系统之各别光学轴来旋转该对正像光学系统 及该对接目光学系统以实施光瞳间调整。图式简 单说明: 第一图系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观测光学系统 的纵剖面图,其中未显示出接目镜。 第二图A至第二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作用 时,在广角端处第一实施例之接物镜像差的示意图 。 第三图A至第三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作用 时,在焦距中点处第一实施例之接物镜像差的示意 图。 第四图A至第四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作用 时,在远距摄像端处第一实施例之接物镜像差的示 意图。 第五图A至第五图D系当各别的透镜单元沿着垂直 于光学轴之方向移动时,在广角端处第一实施例接 物镜轴束之横向像差的示意图。 第六图A至第六图D系当各别的透镜单元沿着垂直 于光学轴之方向转动时,在远距摄像端处第一实施 例接物镜轴束之横向像差的示意图。 第七图系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双筒望远镜的 纵剖面图。 第八图A至第八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作用 时,在广角端处第二实施例双筒望远镜远焦点束之 像差的示意图。 第九图A至第九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作用 时,在焦距中点处第二实施例双筒望远镜远焦点束 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十图A至第十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作用 时,在远距摄像端处第二实施例双筒望远镜远焦点 束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十一图系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双筒望远镜 的纵剖面图。 第十二图A至第十二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 作用时,在广角端处第三实施例双筒望远镜远焦点 束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十三图A至第十三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 作用时,在焦距中点处第三实施例双筒望远镜远焦 点束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十四图A至第十四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 作用时,在远距摄像端处第三实施例双筒望远镜远 焦点束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十五图系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之双筒望远镜 的纵剖面图。 第十六图A至第十六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 作用时,在广角端处第四实施例双筒望远镜远焦点 束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十七图A至第十七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 作用时,在焦距中点处第四实施例双筒望远镜远焦 点束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十八图A至第十八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 作用时,在远距摄像端处第四实施例双筒望远镜远 焦点束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十九图系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之观测光学系 统的纵剖面图。 第二十图A至第二十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 作用时,在广角端处第五实施例接物镜之像差的示 意图。 第二十一图A至第二十一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 能无作用时,在焦距中点处第五实施例接物镜之像 差的示意图。 第二十二图A至第二十二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 能无作用时,在远距摄像端处第五实施例接物镜之 像差的示意图。 第二十三图A至第二十三图D系当可变动角度棱镜 VAP作用时,第五实施例轴束之横向像差的示意图。 第二十四图系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之观测光学 系统的纵剖面图。 第二十五图A至第二十五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 能无作用时,在广角端处第六实施例双筒望远镜之 像差的示意图。 第二十六图A至第二十六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 能无作用时,在焦距中点处第六实施例双筒望远镜 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二十七图A至第二十七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 能无作用时,在远距摄像端处第六实施例双筒望远 镜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二十八图A至第二十八图D系当可变动角度棱镜 VAP作用时,第六实施例轴束之横向像差的示意图。 第二十九图系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之观测光学 系统的纵剖面图。 第三十图A至第三十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能无 作用时,在广角端处第七实施例双筒望远镜之像差 的示意图。 第三十一图A至第三十一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 能无作用时,在焦距中点处第七实施例双筒望远镜 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三十二图A至第三十二图D系当影像颤动补偿功 能无作用时,在远距摄像端处第七实施例双筒望远 镜之像差的示意图。 第三十三图A至第三十三图D系当可变动角度棱镜 VAP作用时,第七实施例轴束之横向像差的示意图。 第三十四图A至第三十四图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第 八实施例之双筒望远镜的顶视图及背视图。 第三十五图A及第三十五图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第 九实施例之双筒望远镜的侧视图及背视图。 第三十六图系在习知双筒望远镜中薄透镜系统之 示意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