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反射型感测器
摘要 本发明提供用以测知检测对象物之存在的反射型感测器(l)。该反射型感测器具有:发光元件(31);与该发光元件配合动作之受光元件(32);包围前述发光元件之第1树脂体(21);包围前述受光元件之第2树脂体(22);和支持前述第l及第2树脂体之第3树脂体(25)。前述反射型感测器又具备:藉由搭接线(4a)等电性连接至前述发光元件的第l对引线(5a、5b);和藉由另一搭接线(4b)等电性连接至前述受光元件的第2对引线(5c、5d)。前述第l对及第2对引线系从前述第3树脂体的侧面(2a)和另一侧面(2b)突出。前述第l对及第2对引线的自由端(51a、51b、51c、51d)藉由焊糊(H)而黏结于基板(S)上的电极垫(P)。前述第l树脂体的上面及底面,还有前述第2树脂体的上面及底面系露在外部。
申请公布号 TW418422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1.11
申请号 TW088105732 申请日期 1999.04.12
申请人 罗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佐野正志;铃木伸明;铃木慎一
分类号 H01L21/00 主分类号 H01L21/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灿晖 台北巿城中区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洪武雄 台北巿城中区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陈昭诚 台北巿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反射型感测器,具备:发光元件(31);与前述发光元件配合动作之受光元件(32);包围前述发光元件的同时,具有第1面及与该第1面相反侧之第2面的第1树脂体(21);包围前述受光元件的同时,具有第3面及与该第3面相反侧之第4面的第2树脂体(22);支持前述第1树脂体及第2树脂体的第3树脂体(25);与前述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之第1对引线(5a、5b);和与前述受光元件电性连接之第2对引线(5c、5d);前述第1树脂体的第1面及第2面,与前述第2树脂体的第3面及第4面均露在外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以及第2树脂体(21.22)为透明的,而前述第3树脂体(25)为不透明。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以及第2树脂体(21.22)的热膨胀系数较前述第3树脂体(25)为大。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以及第2树脂体(21.22)系由环氧树脂形成,而前述第3树脂体(25)则由耐热性树脂形成。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树脂体(21)的第2面为前述第1树脂的底面,而前述第2树脂体(22)的第4面为前述第2树脂体的底面。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树脂体(21)以及前述第2树脂体(22)的底面只受到前述第3树脂体(25)部份地覆盖。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以及第2对引线(5a、5b、5c、5d)各具有与前述第3树脂体的底面大致位于同一面的状态所构成之自由端(51a、51b、51c、51d)。8.一种反射型感测器,具备:发光元件(31);与前述发光元件配合动作之受光元件(32);包围前述发光元件的同时,具有上面及与该上面相反侧之底面的第1树脂体(21);包围前述受光元件的同时,具有上面及与该上面相反侧之底面的第2树脂体(22);支持前述第1树脂体及第2树脂体的第3树脂体(25);与前述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之第1对引线(5a、5b);和与前述受光元件电性连接之第2对引线(5c、5d);前述第1对引线以及第2对引线(5a、5b、5c、5d) 各设有供扣合前述第3树脂体之扣止机构,藉以使前述各引线不会对前述第3树脂体相对性地移位。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对引线(5a、5b)形成有从前述第1树脂体(21)延伸至第3树脂体(25)内部的突出部(54a、54b),而前述第2对引线(5c、5d)则形成有从前述第2树脂体(22)延伸至第3树脂体(25)内部的突出部(54c、54d)。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以及第2对引线(5a、5b、5c、5d)各自在该各引线与前述第3树脂体(25)交叉之处形成突出部(55a、55b)。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以及第2对引线(5a、5b、5c、5d)各自在该各引线与前述第3树脂体(25)交叉之处形成缺口部(56a、56b)。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以及第2对引线(5a、5b、5c、5d)各自在该各引线与前述第3树脂体(25)交叉之处形成弯曲部(57a、57b)。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反射型感测器,其中,前述第1树脂体的上面与下面,以及前述第2树脂体的上面与及下面均露在外部。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示之反射型感测器的立体图。第二图系沿第一图Ⅱ-Ⅱ线所视之剖视图。第三图系沿第一图Ⅲ-Ⅲ线所视之剖视图。第四图系制造第一图所示之反射型感测器时使用之引线架的平面图。第五图系显示第四图之引线架搭载有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的状态。第六图系显示第五图之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分别受到透明树脂体覆盖的状态。第七图系显示以不透明之其他树脂体包围第六图之透明树脂体的状态。第八图系第一图之反射型感测器优点的说明图。第九图系显示与本发明第2实施例相关之反射型感测器的俯视图。第十图系沿第九图之X-X线所视之剖视图。第十一图系沿第十图之XI-XI线所视之剖视图。第十二图系制造第九图所示之反射型感测器时使用之引线架的俯视图。第十三图系显示第十二图之引线架搭载有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的状态。第十四图系显示第十三图之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分别受到透明树脂体覆盖的状态。第十五图系显示以不透明之其他树脂体包围第十四图之透明树脂体的状态。第十六图系显示与本发明第3实施例相关之反射型感测器主要部份之俯视图。第十七图系显示与本发明第4实施例相关之反射型感测器主要部份之俯视图。第十八图系显示与本发明第5实施例相关之反射型感测器主要部份之俯视图。第十九图系显示以往之反射型感测器的立体图。第二十图系沿第十九图之XX-XX线观察之剖视图。第二十一图系沿第十九图之XXI-XXI线观察之剖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