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介电共振器装置
摘要 一种介电共振器装置被揭示,其中包括可应用在小型化的平面电路形式的介电共振器装置之特性;共振器的无负载QO增加,使得在构成带通滤波器的情况中减少插入损失;减少相关于共振器长度及共振器间的间隙之结构尺寸上的变化所相对在滤波器特性上的变化;以及增加共振频率调整上的自由度,以增进生产效能。在此组成中,在介电平板的每个主要表面上配置了具有相互相对的开口的电极,其作为矩形槽模式介电共振器;其振器的长度比所用共振频率的半波长要长,使其共振于较高模式中。
申请公布号 TW417329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1.01
申请号 TW088104908 申请日期 1999.03.29
申请人 村田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三上重幸;平塚敏朗;园田富哉
分类号 H01P7/10;H01P1/20 主分类号 H01P7/1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市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介电共振器装置,其包含: 一介电平板; 一配置在该平板的每个主要表面上之电极; 形成在该些电极中的至少一对大致为多边形相互 面对的开口; 藉由与该电极开口所构成的一共振器耦合、用来 从外部输入信号的信号输入单元; 藉由与该共振器耦合、用来输出信号至外部的信 号输出单元; 其中至少一个开口在较长侧方向上的长度L,比由 所使用的共振频率之半波长来决定的基本共振模 式之半波长要长,使其在基本共振模式的较高模式 中共振。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介电共振器 装置,其中该等开口为矩形。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之介电共振器装置,其中配置了复数个互相 耦合的开口以构成共振器;并且包括几对具有不同 宽度W的开口。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介电共 振器装置,其中配置了复数个互相耦合的开口以构 成共振器;并且基本模式共振器与较高模式共振器 被配置在一起。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介电 共振器装置,其中用来将共振器与该信号输入单元 或信号输出单元耦合之开口的宽度W被加大到比其 他共振器所用之开口来得宽。6.根据申请专利范 围第4项之介电共振器装置,其中与信号输入单元 或信号输出单元耦合的共振器为基本模式共振器 。7.一种传输/接收共用装置,其包含根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之介电共振器装置,其中该介电共振器 装置用来作为配置在一传输信号输入埠与一I/O埠 之间的传输滤波器,以及配置在一接收信号输出埠 与该I/O埠之间的接收滤波器。8.一种收发器,其包 含: 一连接至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传输/接收共 用装置的传输信号输入埠的传输电路; 一连接至该接收信号输出埠的接收电路;以及 一连接至该I/O埠的天线。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介电共振器装置的 分解立体图; 第二图A、第二图B及第二图C分别显示在介电共振 器装置中共振器之电磁场分布图; 第三图是基本共振模式共振器与双共振模式共振 器在共振器宽度与无负载Q之间的关系图示; 第四图是基本共振模式共振器与双共振模式共振 器在共振器长度的变化率与共振频率之间的关系 图示; 第五图是基本共振模式共振器与双共振模式共振 器在共振器间隙的变化率与耦合系数的变化率之 间的关系图示; 第六图是基本共振模式共振器与双共振模式共振 器在用来调整共振频率的螺丝之插入量,与共振频 率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图示; 第七图A、第七图B及第七图C分别显示描绘根据本 发明之另一实施例的介电共振器装置之介电平板 结构的平面图示; 第八图A、第八图B及第八图C分别显示描绘根据本 发明之另一实施例的介电共振装置之介电平板结 构的平面图示; 第九图A、第九图B及第九图C分别显示描绘根据本 发明之另一实施例的介电共振装置之介电平板结 构的平面图示; 第十图A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的介电共振器 装置之分解立体图,而第十图B为介电平板之平面 图示; 第十一图A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的介电共振 器装置之分解立体图,而第十一图B为介电平板之 平面图示; 第十二图为描绘一天线共用单元结构之分解立体 图; 第十三图为描绘一收发器结构之方块图; 第十四图为描绘一传统介电共振器装置结构之分 解立体图;以及 第十五图A、第十五图B及第十五图C分别显示在传 统介电共振器装置中,共振器的电磁分布之范例图 示。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