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建筑技术及所得之结构
摘要 一种隔间(l)结构的方法,步骤包含利用相间隔的框架构件(2),(3)竖立支撑钢材结构,框架构件具有箱型固定边缘(4),(6)并由相对高张力金属制成,至少在结构体的一侧舖上至少一层板材(ll),并利用自穿冲击固定器(12)将该层板材(ll)固定在结构体上。在一个较佳的形式上,对于不同种类的乾燥墙结构,利用U型钉(51)将包覆板(52)固定在框架构件的箱型边缘上。在另一个较佳的实例中,可使用U型钉(51)或钉子(12)将板材层(11),(52)固定在结构体的两侧形成中间空穴,随后可填满似水泥材料形成实心隔间。
申请公布号 TW410248 申请公布日期 2000.11.01
申请号 TW088113487 申请日期 1999.08.06
申请人 詹姆士哈帝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约翰.卡帝尔;詹姆卡.吉佛斯
分类号 E04B2/76 主分类号 E04B2/7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隔间结构法,该方法包含步骤为利用设有箱型固定边缘的框架构件相间隔竖立成支撑结构,框架构件由高张力金属构成,在结构体至少一侧舖上一层板材,利用自穿冲击固定器将该层板材与结构体固定在一起。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包含立柱,各个立柱设有相间隔的封闭箱型固定边缘利用中间网状区域连接在一起。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包含立柱,由正方形、长方形或其他空心区域构成。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空心区域最好修正为包含两个或更多的固定边缘邻接层。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设有箱型固定边缘的框架构件规划成可使适当尺寸的自穿冲击固定器刺穿框架构件两邻接但内、外间隔的表面。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外表面规划成朝自穿冲击固定器贯穿方向横向延伸,而内表面则做倾斜设计。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设计成俗称〝狗骨头〞断面。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设计成包含封闭外侧箱型区域、类似标准Z型断面结构。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宽度介于50mm至200mm。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宽度介于70mm至90mm。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垂直摆放,并利用水平或倾斜的连接构件结合在一起。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连接构件通常包含槽型顶板和底板。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的间距为300mm到600mm。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的间距为400mm。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自穿冲击固定器由钉子组成。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自穿冲击固定器由U型钉组成。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U型钉在两刺针端部设计成相反的料切面。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隔间结构法,其中自穿冲击固定器利用动力钉枪或锤子施工。19.一种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该方法包含步骤为利用设有箱型固定边缘的框架构件相间隔竖立成支撑结构,框架构件由高张力金属构成,在结构体的内侧舖上内层板材,在结构体的外侧舖上外层板材,利用自穿冲击固定器将内、外层板材与结构体固定在一起,并于墙穴中填入似水泥材料。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的结构采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至14任一项的形式。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由高张力钢构成,厚度介于0.2mm至1.2mm之间。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由高张力钢构成,厚度介于0.35mm至1mm之间。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的降服强度介于400MPa到700MPa之间。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的降服强度约为550MPa。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似水泥材料包含添加剂使整体石材密度介于200kg/m3到1200kg/m3之间。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似水泥材料的芯材密度约为550kg/m3。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似水泥材料由混凝土构成。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混凝土规划包含:30%至60%重的水泥;10%至30%重的砂;20%至40%重的水;1%至10%重的聚苯乙烯颗粒;及1%至5%重的混凝土添加剂。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似水泥材料使用时最好采用浇注或喷洒的方式。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板材由纤维强化水泥板组成,具有较低的渗透性。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板材可为水泥黏着颗粒板。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接合混合物涂布于邻接板的接邻边来遮蔽细缝。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板材是利用硬化钉子固定在框架构件上。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钉子是表面镀锌的硬化钢钉。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钉子设有节柄。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钉子的柄径2mm至3.2mm,头径5mm至10mm,且全长25mm至50mm。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钉子的固定间距每隔100mm到300mm之间。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钉子的固定间距约为150mm。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板材是利用U型钉固定在框架构件上。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U型钉由镀锌钢制成。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U型钢钉冠宽5mm至20mm,直径0.8mm至2mm,U型钢刺针或叉部全长25mm至50mm。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U型钉的固定间距每隔100mm到300mm之间。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实心填充隔间结构法,其中U型钉的固定间距约为150mm。44.一种乾燥隔墙结构法,该方法包含步骤为利用设有箱型固定边缘的框架构件相间隔竖立成支撑结构,框架构件由高张力金属构成,在结构体至少一侧舖上一层板材,利用冲击驱动U型钉将该层板材与结构体固定在一起。4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4项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的结构采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至14项任一种形式。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4项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由高张力钢制成,厚度介于0.2mm至1.2mm之间。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6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由高张力钢制成,厚度介于0.35mm至1mm之间。4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4项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的降服强度介于400MPa到700MPa之间。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8项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框架构件的降服强度约为550MPa。5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4项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U型钉设有直端平行刺针。5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4项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U型钉在刺针前端设有相反方向的尖锐斜切头或叉。5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4项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该方法可控制U型钉穿过板材的刺入深度。5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2项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可控制U型钉穿过板材的利入深度,U型钉会陷入外侧表面使得填充和修饰相对地简单化。5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4项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方法包含的步骤有进一步固定结构体另一侧的板材层。5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4项之乾燥隔墙结构法,其中方包含步骤,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固定外加的板材层,例如纸包覆石膏板和纤维强化板。56.根据上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55任一项之方法所建构成的隔间。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应用方法所形成的第一实例,实心填充墙局部立体截断图;第二图显示包含第一图第一实例框架立柱墙区域局部放大断面视图。第三图为类似第二图的断面视图,显示在框架立柱上两邻接板接合处的固定方式。第四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较佳应用方法所形成的乾燥墙第一实例断面图,显示应用第一实例U型钉将包覆层固定在第二实例箱型〝Z〞区域框架立柱上;且第五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用来连接板构件和框架构件的第二实例,具有相异斜切端的U型钉其立体放大图。
地址 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