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车用承载架之结构改良
摘要 一种车用承载架之结构改良,包括有一顶座杆、一底座杆、两连结座及一横承杆所构成,该顶座杆及底座杆各具有至少两侧管,该顶座杆之两侧管上端系设有钩挂件,该底座杆之两侧管下端连接有一横管,该两连结座各由一第一插接部、一第二插接部及一连接部构成,该插接部中各设有一插接孔,该连接部内部形成有一缝隙,以一螺丝贯穿连接部并螺接于一螺帽,第一插接部上设有一贯穿的固定孔,该底座杆之两侧管插置于两连结座之第二插接部之插接孔中,并藉该螺丝及螺帽锁紧,使两连结座固定于底座杆之两侧管上,该顶座杆之两侧管插置于两连结座之第一插接部之插接孔中,并令顶座杆之两侧管上的调整孔与第一插接部之固定孔相对应,以一定位元件贯穿调整孔及固定孔,使两连结座固定于顶座杆之两侧管上,该横承杆系枢接连结于底座杆之两侧管上,可扳折呈横向外侧突出,该横承杆上固定设置有承载元件,藉以组成一可装设于车辆后方,并可用以承载自行车或其他物品之承载架结构。
申请公布号 TW408721 申请公布日期 2000.10.11
申请号 TW088215807 申请日期 1999.09.15
申请人 吕哲民 发明人 吕哲民
分类号 B60R9/10 主分类号 B60R9/1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樊贞松 台北巿仁爱路四段三七六号十三楼之一;王云平 台北巿仁爱路四段三七六号十三楼之一
主权项 1.一种车用承载架之结构改良,其包括有:一顶座杆,其具有至少两侧管,该两侧管上端系设有钩挂件,两侧管上各设有复数调整孔;一底座杆,其具有至少两侧管,该两侧管底端连接有一横管;两连结座,其各由一第一插接部、一第二插接部及一连接部所构成,该插接部中各设有一插接孔,该连接部内部形成有一缝隙,以一螺丝贯穿连接部并螺接于一螺帽,第一插接部上设有一贯穿的固定孔,该底座杆之两侧管插置于两连结座之第二插接部之插接孔中,并藉该螺丝及螺帽锁紧,使两连结座固定于底座杆之两侧管上,该顶座杆之两侧管插置于两连结座之第一插接部之插接孔中,并令顶座杆之两侧管上的调整孔与第一插接部之固定相对应,以定位元件穿设于调整孔及固定孔中,使两连结座固定于顶座杆之两侧管上;以及一横承杆,其系枢接连结于底座杆之两侧管上,可扳折呈横向外侧突出,该横承杆上固定设置有承载元件。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承载架之结构改良,其中顶座杆之两侧管上端弯折成倾斜状。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承载架之结构改良,其中底座杆之两侧管顶端连接有一横管。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车用承载架之结构改良,其中底座杆之顶端之横管上结合一定位杆。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承载架之结构改良,其中顶座杆之两侧管上各设有一角度调整机构,该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棘轮及第二棘轮,并将顶座杆之侧管分成一上段部份及一下段部份,该上段部份及下段部份系为分离的个体,该第一棘轮及第二棘轮分别固定于上段部份及下段部份,并以连接元件贯穿连结两棘轮,该两棘轮相互啮合,使座杆之两侧管之上段部份及下段部份的角度得以藉棘轮之啮合调整及固定。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承载架之结构改良,其中连结座亦可区分为两个分离的半体,该两半体再藉连接元件连接为一体。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承载架之结构改良,其中底座杆之底端的横管上设有底承件。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创作之立体组合图。第二图系本创作之立体分解图。第三图系本创作之使用状态示意图。第四图系本创作另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第五图系本创作另一实施例角度调整机构之立体分解图。第六图系本创作连结座另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地址 台北巿罗斯福路三段一八三号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