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
摘要 本创作所独特设计之高尔夫杆头系令其击球面板为一种三层式击球面板,其中最外层为具复数不均匀深度沟槽之击球面、最内层为具有复数加强肋之支撑面,而夹设于所述击球面与支撑面间者为充满不可压缩液体之中间层。此独特三层式击球面板,在相同的击球力道下,可藉由最大冲击力的增加以及减少街击接触时间而能据以增加高尔夫球之击球距离约15%(约30至40码)。且更可藉由令最外层击球面上之沟槽深度与分布密度自杆底至杆顶采递增设计而可产生非均匀分布的表面粗糙度,以改变击球面的磨擦系数,进而能藉以降低高尔夫球上下偏击时击球距离的损失,相对提升高尔夫杆头的控球性,俾使杆头能获得最佳化之结构设计而兼顾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提升。
申请公布号 TW405427 申请公布日期 2000.09.11
申请号 TW088221998 申请日期 1999.12.24
申请人 吴基荣 发明人 吴基荣
分类号 A63B53/04;A63B53/08 主分类号 A63B53/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樊贞松 台北巿仁爱路四段三七六号十三楼之一;王云平 台北巿仁爱路四段三七六号十三楼之一
主权项 1.一种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该杆 头具有由杆顶与杆底所界定而能供敲击高 尔夫球之击球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击球面板系包括 有具复数不均匀深度沟槽之一外层击球面 、具有加强肋之一内层支撑面以及夹设在所述击 球面与支撑面之间且充满不可压缩液体之一 中间层所据以紧密结合构成之三层式击球面板。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兼具击球距离和控 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三层式击球 面板之击球面所具有之沟槽系自杆底朝杆顶边增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所述之兼具击球距离 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三层式击 球面板之击球面所具有之沟槽间距系自杆底朝杆 顶递减而递增其分布密度。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项所述之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 中所述三层式击球 面板之中间层中所填充之不可压缩液体可为含防 冻剂的水。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兼具击 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三层式击 球 面板之中间层中所填充之不可压缩液体可为植物 油等类似之合成油。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 之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 三层式击球 面板之中间层中所填充之不可压缩液体可为矿物 油等类似之合成油。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 之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 之高尔夫杆 头可为木杆杆头。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 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之 高尔夫杆 头可为铁杆杆头。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 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之 高尔夫杆 头之材质系采用高比强度(30)、高屈服强度(172 kgf/ mm2)、高硬度(HRC52)和高比重(7.9) 之麻时效钢(maraging steel)为佳。10.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所述之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 ,其中所述之高尔夫杆 头之材质系采用或高比强度(29)、高屈服强度(130 kgf/mm2)、中等硬度(HRC32)和低比重 (4.5)之钛合金为佳。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 之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 麻时效钢制 之高尔夫杆头其击球面之厚度可降至1.8㎜至2.0㎜ 为佳。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兼具击球 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钛合金制 之高尔夫杆头其击球面之厚度可降至2.4㎜至2.6㎜ 为佳。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兼具击球距 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麻时效钢制 之高尔夫杆头其支撑面之厚度为2.0㎜为佳。14.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 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钛合金制 之高尔夫杆头其支撑面之厚度为2.8㎜为佳。15.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兼具击球距离和控球性 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高尔夫杆头 于杆底相对于中间层处分别设置有一灌装孔与一 放气孔以分别供填灌不可压缩液体与排放中 间层内原有空气,并分别以螺丝与铜塞予以盲封。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兼具击球距离和控 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高尔夫杆头 接触面近杆底处之沟槽深度为0.2㎜而间隔为3.5㎜, 且近杆顶处之沟槽深度为0.5㎜而间距 为2.7㎜为佳。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兼具 击球距离和控球性之高尔夫杆头,其中所述高尔夫 杆头 接触面之沟槽系采横向延伸分布,并且其中另设置 有与该些横向沟槽交叉成适当角度之至少 一斜纵向延伸沟槽。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a)系习知一种高尔夫杆头结构之立体外观 图。 第一图(b)系前述第一图(a)于x-x方向之剖面结构示 意图。 第二图(a)系习知杆头前端偏击种高尔夫球之示意 图暨未修正和修正后之出球路径图。 第二图(b)系习知杆头后端偏击种高尔夫球之示意 图暨未修正和修正后之出球路径图。 第三图(a)系习知杆头偏击高尔夫球时采后重心型 搭配小凸起半径之理想设计示意图。 第三图(b)系习知杆头偏击高尔夫球时采前重心型 搭配小凸起半径之理想设计示意图。 第四图系习知杆头上端偏击、正击和下端偏击时 的偏高、适中、偏低出球路径示意图。 第五图(a)系本创作高尔夫木杆杆头实施例之立体 外观图。 第五图(b)系本创作高尔夫木杆杆头实施例于y-y方 向之剖面结构图。 第五图(c)系第五图(b)中三层式击球面板之局部剖 面结构图。 第五图(d)系第五图(c)中相对于灌装孔侧边之放气 孔结构之局部剖面结构图。 第六图系钢球自高度(H)自由落下,撞击圆形钢板的 边界条件。 第七图系冲击力与冲击期间的函数实线代表有水 支撑,虚线代表无水支撑冲击力实验数 据。 第八图(a)系钢球Rm=0.015 m时应变与冲击期间的函数 粗实线和细实线,分别代表有水 支撑的理论与实验数据;粗虚线和细虚线,分别代 表无水支撑的理论与实验数据。 第八图(b)系钢球Rm=0.020 m时应变与冲击期间的函数 粗实线和细实线,分别代表有水 支撑的理论与实验数据;粗虚线和细线,分别代表 无水支撑的理论与实验数据。 第九图系击球瞬间,击球面与高尔夫球的平面与角 度的关系图。 第十图系磨擦系数对出球角的影响。 第十一图系后倾角对出球角的影响比较表。 第十二图系杆头正击高尔夫球时,其理想的重心示 意图。 第十三图(a)系本创作特征应用于高尔夫铁杆杆头 上之前视立体外观图。 第十三图(b)系第十三图(a)中z-z方向之剖面结构图 。
地址 高雄县桥头乡里林东路公路巷三十五弄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