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联结杆型承重构件数段基桩段之装置与方法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联结杆型承重构件数段基桩段(l、2)之联结元件(5),尤其是基桩,其系装设在待对接之基桩段(l、2)之对接区内,使其与此两基桩段(l、2)之对接端互动,并同时以箍紧状态围绕承重元件。为达成此目的,基桩段(l、2)之两对接端彼此先对齐。之后把联结元件(5)置于待联结之基桩段(l、2)之对接区内,使其与待联结之基桩段(l、2)对接端互动,并围绕承重构件。再将联结元件(5)紧压承重构件,使联结元件(5)箍夹。最后,锁合联结元件之两个自由端锁定已箍紧之联结元件(5)。(图二)
申请公布号 TW384335 申请公布日期 2000.03.11
申请号 TW087117481 申请日期 1998.10.22
申请人 比尔芬格及贝尔格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莱纳尔.布吕格曼;约瑟夫.齐飞曼
分类号 E02D5/22 主分类号 E02D5/2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李品佳 台北巿复兴北路二八八号八楼之一
主权项 1.一种联结杆型承重构件数段基桩段(1,2)之装置,特别是基桩,以一可装设在两对接基桩段(1.2)对接区之联结元件(5),使联结元件(5)与此两基桩段(1.2)的对接端相互作用,并箍住承重构件。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联结元件(5)系以压紧装置来设置。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设有调整装置以供承重构件之对接基桩段(1.2)之端截面可彼此相对精确定位。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承重构件数段基桩段(1.2)各设置一端板(3.4),装设后之联结元件(5)与两基桩段(1.2)之端板(3.4)相互作用。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联结元件(5)为马镫状,具有大致为U型之截面,而马镫状联结元件(5)之装设可设于其U型截面、确实地完全围绕端板(3.4)的边缘区。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装置,其中端板(3.4),尤其是端板(3.4)的边缘区,和马镫状联结元件(5)之设计及尺寸,是为防止马镫状联结元件(5)在装设步骤完成后凸出于承重构件的表面。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导箍(7)是由数个互相枢接的环节所构成,来作为调整装置。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装置,其中导箍设置有快速接头。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装配箍(10)是由数个互相枢接的环节(11至15)所构成,作为压紧装置,而以此装配箍(10)可箍夹承重构件。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装配箍(10)两个端环节(11.15)之设计,包括用于锁定及箍夹装配箍(10)之互动式锁扣元件(17.18)。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装置,其中锁扣元件(17)为具有两叉尖(25.26)之叉形设计,此两叉尖(25,26)设置互相对齐的第一穿通孔(27),而另一个锁扣元件(18)则为具有第二字通孔(28)的舌形设计,其独特的排列方式使舌形锁扣元件(18)可置于叉形锁扣元件(17)的叉尖(25,26)间,使叉形锁扣元件(17)的第一穿通孔(27)和舌形锁扣元件(18)的第二穿通孔(28)彼此确实对齐,同时设有一可穿过确实对齐的第一穿通孔(27)和第二穿通孔(28)的锁定元件(29)。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舌形锁扣元件(18)的第二穿通孔(28)具有一个斜壁面,使第二穿通孔(28)朝内侧径向变小,即朝向装配箍(10)所围绕的空间缩小,同时设置一个楔型锁定元件(29)作为锁合元件。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装配箍(10)至少一个环节(11至15)设置一个楔型构件(19),用于使装配箍(10)箍紧承重构件或联结元件(5)。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装置,其中楔型构件(19)包括一个触压元件(30),其可由一个制动楔(32)沿径向往内推动,即挤压至装配箍(10)所围绕的空间。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触压元件(30)和制动楔(32)间设一个弹簧式压力元件,以在装配箍(10)装设至承重构件时,把触压元件(30)维持在并挡在其后退之原始位置。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装置,其中装配箍(10)至少一环节(12.14)设置一个操作窗(20),藉此即可操纵联结元件(5)。17.一种以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第16项中任一项所述装置而联结杆型承重构件数段基桩段(1.2)特别是基桩之方法,其中-待联结之两个基桩段(1.2)的对接端彼此对齐,-将联结元件(5)置于待联结之两基桩段(1.2)之对接区内,使其与此两基桩段(1,2)的对接端互动,并围绕承重构件,-将联结元件(5)朝承重构件挤压,使其箍夹,-锁合联结元件(5)的自由端,以锁定箍夹后之联结元件。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装设时联结元件(5)是以至少两个组件(5a、5b)所构成,将此组件沿着承重构件的圆周在对接区排列成邻接形状,然后再互相压紧锁合,而非以组装后之形式放置。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联结元件(5)或其组件(5a、5b)是钢制品,其两端或其组件(5a、5b)是以焊接法接合。2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基桩段(1.2)设置钢质端板(3.4),联结元件(5)之某些部份焊接至此两基桩段(1.2)之端板(3.4)。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待联结之基桩段(1.2)之两端是以导箍(7)调整,此导箍(7)系置于,并锁定在第一基桩段(1)之自由端的圆周上,导箍(7)的形状系其可导引第二基桩段(2)至待联结的第一基桩段(1)。2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方法,其中置于待联结基桩段(1.2)对接区内的联结元件(5)是以一装配箍(10)箍紧,此装配箍(10)是沿着承重构件的圆周置在联结元件(5)上,再加以锁合、箍紧联结元件(5),因而使联结元件(5)箍紧承重构件。2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装配箍(10)设置有至少一个操作窗(20),在装设装配箍(10)时,此操作窗(20)一位于联结元件(5)两端对接区正上方,而可经此操作窗(20)接触待锁合之联结元件(5)两端。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待联结之两基桩段对接区及导箍之分解断面图,第二图显示第一图所示之对接区于装设马镫状联结元件后之断面图,第三图为第一图及第二图所示之对接区以装配箍装设马镫状联结元件时之断面图。第四图至第七图分别为第三图A-A、B-B、C-C及D-D线之剖面图,其中第四图为装配箍之锁扣元件纵断面图,第五图为装配箍之环节设置一个楔型构件之纵断面图以及其对马镫状联结元件装设之效应,第六图为装配箍之纵断面图,及第七图为装配箍在操作窗之断面图。
地址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