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电动燃料泵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电动燃料泵,其系能减少泵外壳与叶轮间之摩擦阻力,防止马达旋转数之减低及消耗电流之增大,提升排出效果的电动燃料泵者。本发明的构造,系在用泵基座3之滑动面3a及泵盖体l6之滑动面16a支撑叶轮l的泵外壳17内,在对向于泵盖体l6之滑动面16a之泵室出口6之一侧6a附近在泵室4之内周侧,形成其间隙大于叶轮l与滑动面l6a之间之微小间隙的防触间隙部16b,并在比对向于该防触间隙部16b之泵室出口6之一侧6a更下游侧之端部,形成段差侧壁16c者。
申请公布号 TW383349 申请公布日期 2000.03.01
申请号 TW087115385 申请日期 1998.09.16
申请人 三菱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吉冈浩
分类号 F02M37/04;F02M37/10;F04D5/00 主分类号 F02M37/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灿晖 台北巿城中区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洪武雄 台北巿城中区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陈昭诚 台北巿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电动燃料泵,其特征为具备有: 圆板状之外周缘部设有轮叶沟部之叶轮; 驱动该叶轮之马达部; 形成用以微小间隙与上述叶轮之两侧面对向而支 撑上述叶轮的滑动面之同时,形成在上述滑动面之 外周侧沿着上述叶轮之外周缘部而延伸的圆弧带 状之泵室,且在圆弧带状的一端部设有燃料吸入口 ,在另一端部设有泵室出口之泵外壳; 设在该泵外壳,在对向于上述泵室出口之一侧之附 近形成在上述泵室之内周侧,具有大于前述微小间 隙的防触间隙部;以及 形成在该防触间隙部,比对向于上述泵室出口之一 侧更下游侧之端部之段差侧壁者。2.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之电动燃料泵,其中,该防触间隙部之内 周侧之形状系形成为随着朝上述叶轮之旋转方向 移动,则从叶轮之旋转中心起的半径逐渐地扩大, 并在该防触间隙部之内周侧之端部设有段差侧壁 者。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电动燃料泵 ,其中,在该泵外壳,对向于泵室出口之一侧的滑动 面之燃料吸入口之附近,形成比微少间隙较大的间 隙部,并在该间隙部出泵室之开始端部较下游侧之 端部,设有段差侧壁者。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 电动燃料泵,其中 该间隙部之内周侧之形状系形成为随着朝叶轮之 旋转方向移动,则从叶轮之旋转中心起的半径逐渐 地扩大者。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电动燃料泵, 其中,在该间隙部之内周侧之端部设有段差侧壁者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电动燃料泵,其中, 设在该泵外壳之上述圆弧带状泵室之内部侧壁之 角度,与防触间隙部之段差侧壁及间隙部之段差侧 壁之两者或其中任何一方之段差侧壁之角度,系形 成为同样的角度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电 动燃料泵,其中,设在该泵外壳之上述圆弧带状泵 室之内部侧壁之角度,与防触间隙部之段差侧壁及 间隙部之段差侧壁之两者或其中任何一方之段差 侧壁之角度,系形成为同样的角度者。8.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4项之电动燃料泵,其中,设在该泵外壳之 上述圆弧带状泵室之内部侧壁之角度,与防触间隙 部之段差侧壁及间隙部之段差侧壁之两者或其中 任何一方之段差侧壁之角度,系形成为同样的角度 者。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电动燃料泵,其中, 设在该泵外壳之上述圆弧带状泵室之内部侧壁之 角度,与防触间隙部之段差侧壁及间隙部之段差侧 壁之两者或其中任何一方之段差侧壁之角度,系形 成为同样的角度者。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系显示本发明之实施形态1中之电动燃料泵 之局部剖面侧面图。 第二图系显示沿着第一图中II-II线所视的泵盖体 的平面图。 第三图系显示沿着第二图中III-III线的扩大剖面图 。 第四图系显示本发明电动燃料泵之泵盖体之段差 侧壁之效果之说明图。 第五图系显示本发明之实施形态2的泵盖体的平面 图。 第六图系显示沿着第五图中VI-VI线的扩大剖面图 。 第七图系显示沿着第五图中VII-VII线的剖面图。 第八图系显示本发明之实施形态3的泵盖体的平面 图。 第九图系显示沿着第八图中IX-IX线的放大剖面图 。 第十图系显示本发明之实施形态4的泵盖体的平面 图。 第十一图系显示沿着第十图中XI-XI线的放大剖面 图。 第十二图系显示制造本发明之实施形态5的泵外壳 的制造过程图。 第十三图系显示制造本发明之实施形态5的泵外壳 的制造过程图。 第十四图系显示以往之电动燃料泵之局部剖面侧 面图。 第十五图系显示沿着第十四图中XV-XV线的剖面图 。 第十六图系显示沿着第十五图中XVI-XVI线的剖面图 。 第十七图系显示未设有防触间隙部之泵盖体之平 面图以供参考。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