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改良之健身轮构造
摘要 本创作系有关于一种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包含有:一壳体,具有开口朝下之一容室;一握杆,其体身套穿于该壳体,该握杆之两端系外露于该壳体之两侧;一主轮,具有一盘状身部,以其轮心套穿于该握杆,而位于该容室内,该主轮得于受外力作用时以该握杆为轴转动;二副轮组,系枢设于该壳体内,并对应该主轮之前、后方而位于该主轮之下方,该二副轮组系与该主轮连接且露出于该壳体下方,而滚抵于地面,得于受推滚动时带动该主轮转动;至少一弹性复归装置,设于该主轮与该壳体之间,用以使该主轮于转动后向原来之角位置复归。
申请公布号 TW375053 申请公布日期 1999.11.21
申请号 TW088204282 申请日期 1999.03.22
申请人 汤念祖;余惠南 桃园巿建国路二五二巷十四号 发明人 汤念祖;余惠南
分类号 A63B23/00 主分类号 A63B23/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廖德英
主权项 1.一种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包含有:一壳体,具有开口朝下之一容室;一握杆,其体身套穿于该壳体,该握杆之两端系外露于该壳体之两侧,俾供人手握持;一主轮,具有一盘状身部,以其轮心套穿于该握杆,而位于该容室内,该主轮得于受外力作用时以该握杆为轴转动;二副轮组,系枢设于该壳体内,并对应该主轮之前、后方而位于该主轮之下方,该二副轮组系与该主轮连接且露出于该壳体下方,而滚抵于地面,得于受推滚动时带动该主轮转动;至少一弹性复归装置,设于该主轮与该壳体之间,用以使该主轮于转动后向原来之角位置复归。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其中:各该副轮组具有一轴杆、以及至少一滚轮,而以该轴杆套穿于该滚轮,并以该轴杆之两端枢设于该容室内之壳体体壁。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其中:该副轮组系以其轴杆杆壁连接于该主轮之轮缘,藉以连动该主轮。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其中:该副轮组具有二滚轮,而固接于该轴杆之两端,且位于该容室内。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其中:该副轮组系以其滚轮之轮缘连接于该主轮之轮缘,藉以连动该主轮。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其中该弹性复归装置包含有:一扭力弹簧、由该主轮身部向外延伸之一推杆、以及由该壳体向内延伸之一挡杆;该挡杆与该推杆系位于同一垂直线上,该扭力弹簧之体身系套接于该握杆,并以其第一、第二端同时抵接于该推杆及该挡杆,于该主轮向前转动时,该扭力弹簧之第一端即被该推杆所推抵,第二端则抵住该挡杆,于该主轮向后转动时,该推杆即推抵于该扭力弹簧之第二端,该挡杆则挡住该第一端。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其中:该主轮身部对应于该挡杆之端面系沿其轴心向内环设一凹槽,该挡杆之末端系伸入于该凹槽中,且不抵接于该主轮。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其中:该主轮之轮缘系啮接于该等副轮组之轴杆。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其中:该主轮周缘系环设有啮接齿,各该副轮组之轴杆周面则环设有啮齿部,而啮接于该主轮。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其中:该主轮之轮缘系贴接于该等副轮组之轴杆,该等副轮组系以摩擦连动之方式带动该主轮转动。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改良之健身轮构造,其中:该主轮两侧与该壳体间系分别设有一限位件,各该限位件套穿于该握扞,用以保持该主轮位于该容室中央。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习用健身轮之分解立体图;第二图系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第三图系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分解立体图;第四图系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侧面局部透视之示意图,显示主轮、副轮组、与弹性复归装置间之连接关系;第五图系沿第四图中5-5剖线之剖视图;第六图系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动作图,显示使用者由起始点向前推动之状态;第七图系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动作图,显示使用者由起始点向后推动之状态。
地址 台北县新店巿中正路二四七巷二十七弄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