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冷剂/过滤器装置、其形成方法及气囊充器
摘要 一种气囊充气器,含有配置在外壳内而围绕点火装置之非叠氮化物气体产生推进剂。此气体产生推进剂为在100l/min/c㎡流率时压力损失为0.3×10^-2到1.5×10^-2 kg/c㎡之冷却/过滤器装置所包围。在冷媒/过滤器装置之外部周边与外壳之间设有空间俾使燃气通过冷却/过滤器装置之整个区域。冷却/过滤器装置另外被膨胀抑制层所包围俾防止冷却/过滤器装置,因气体产生推进剂之燃烧而造成膨胀。
申请公布号 TW366310 申请公布日期 1999.08.11
申请号 TW087106973 申请日期 1997.04.02
申请人 发明人
分类号 B60R21/26 主分类号 B60R21/2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冷却剂/过滤器装置,用于限定气体产生材料于气囊充气器之外壳内并冷却该气体产生材料燃烧所产生之燃气及捕捉含于燃气中之燃烧颗粒,其包括:多数金属网之叠层,每一叠层含有一平褶金属网;该等叠层系径向叠积成环形组态;及该等叠层系在径向及轴向上被压缩以提供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所需压力损失及过滤特性。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具有3.0-5.0g/cm3之容积密度。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在常温及流率为100l/min/cm2时燃气通过之压力损失为0.310-2至1.510-2kg/cm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其中该金属网含有0.3-0.6mm直径之金属线。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其中该金属网含有0.3-0.6mm直径之金属线。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其中气囊充气器至少具有:多数金属网之叠层,用于气囊充气器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每一叠层含有平褶金属网,该等叠层在一环形组态内为径向叠积,及该等叠积在径向及轴向皆被压缩;用于该气囊充气器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其具有3.0-5.0g/cm-3之容积密度,用于该气囊充气器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其具有0.310-2-1.510-2kgfcm -2之压力损失。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其中一防火陷板位在该冷剂/过滤器装置内及面对在一由圆筒构体上的数通孔。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其中一膨胀抑制层位于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外并与之接触,以防止当充气器操作时冷却剂/过滤器装置的胀大。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其中一环形遮蔽至少延伸过在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及在燃烧室内至少该顶板及该底板之一者间的接合处,以便阻止燃烧气体经由一短路径通至在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及该顶板及该底板之一者间的该排气口。10.一种气囊充气器,其包括:具有多数排气口之外壳,设于外壳内之点火装置,围绕着点火装置放置之气体产生材料,及围着气体产生材料设置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该气体产生材料系为能被该点火装置点燃以产生在70kg/cm2之压力下具有小于30mm/sec之直线燃烧率;及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在常温及100l/min/cm2之流率下具有0.310-2至1.510-2kg/cm2之压力损失,并用于使燃气流通至该排气口俾冷却该燃气及捕捉该燃气内之颗粒,进而减少自该充气器排至该气囊之燃气内之颗粒。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固态气体产生材料具有330℃或以下之分解开始温度及2000K或以上之燃烧温度。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或11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具有由在径向叠置之平褶金属网作成之实质环形组态,其并在径向及轴向上压缩以提供所需之压力损失之范围。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或11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具有3.0-5.0g/cm3之容积密度。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或11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系由0.3-0.6mm线径之金属网所构成。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充气器,其中该气囊充气器系配置在车辆之驾驶盘上。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充气器,其中该气囊充气器系配置在车辆之乘客侧仪表盘上。17.一种气囊充气器,包括:具有多数排气口之外壳,设于外壳内之点火装置,围着点火装置放置之气体产生材料,及围着气体产生材料设置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该气体产生材料系为能被该点火器点燃以产生燃气之固态非叠氮化物材料;及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在常温及100l/min/cm2之流率下具有0.310-2至1.510-2kg/cm2之压力损失,且用于将该燃气通至该排气口及冷却该充气器排放至该气囊之燃气及捕捉含于该燃气内之颗粒俾将该燃气之颗粒含量减至最少。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充气器,其中另包括:配置在该外壳内之内部圆筒;该内部圆筒界定点火装置容纳室俾在其内设置点火装置,及界定燃烧室俾装填该气体产生材料;及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系藉下述步骤作成:将不锈钢网做成圆筒,重复朝外折叠圆筒之一端部以形成环形多层体,及将该多层体置于模内压缩。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充气器,其中冷却剂/过滤器装置系藉下述步骤作成:将不锈钢网做成圆筒,在径向上压缩圆筒以形成板构件,辊轧此板构件以作成多层体,及将多层体置于模内压缩。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线径为0.3至0.6mm之金属网,及在其内部具有由线径为0.5至0.6mm之金属网作成之层,其厚度为1.5-2.0mm。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具有40至65mm之外径,30至55mm之内径,及19至37.5mm之高。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系藉下述步骤作成:在径向上叠积线径为0.3至0.6mm之平褶金属网,然后在径向及轴向上压缩它们,如此作成之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具有3.0至5.0g/cm3之容积密度。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具有5至10mm厚。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具有40至65mm之外径,30至55mm之内径,及19至37.6mm之高。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充气器,其中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外周含有膨胀抑制层。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充气器,其中该膨胀抑制层系形成在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外周面上之金属网层,在常温及100l/min/cm2之流率下条件之压力损系小于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压力损。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充气器,其中该膨胀抑制层含有套合在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外周面上之多孔圆筒。29.一种形成用于冷却气囊充气器所产生之燃气及捕捉含于燃气中之颗粒之环形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方法,包括:提供金属网板;将该金属网板作成圆筒;将该圆筒之一端朝外及朝另一相对端重复折叠以形成环形多层体;及将该多层体于模内压缩俾赋与所需之总密度,压力损失,及尺寸特性。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方法,其中赋与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所需密度系3.0至5.0g/cm3。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方法,其中该所需压力损失特性系在常温及100l/min/cm2之流率下为0.310-2至1.510-2kg/cm2。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至31项任一项之方法,其中该金属网系由线径为0.3至0.6mm之金属线作成。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至31项任一项之方法,其中该金属系不锈钢。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至31项任一项之方法,其中该赋与该环形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所需尺寸为30至55mm之内径,40至65mm之外径,19至37.6mm之高度。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至31项任一项之方法,其另包括在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外侧设置外部膨胀抑制层之步骤。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之方法,其包括形成多孔圆筒以做该膨胀抑制层及将该多孔圆筒套置于该环形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步骤。37.一种形成用于冷却气囊充气器所产生之燃气及过滤含于此燃气内之颗粒之环形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方法,包括:将金属网形成为圆筒;于径向上压缩该圆筒以形成板构件;辊轧该板构件以形成多层圆筒体;及于模内压缩该多层圆筒体俾赋与所需之总密度,压力损失及尺寸特性等。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之方法,其包括形成至少一个金属网圆筒之步骤,金属网之线径为0.3至0.6mm;形成至少另一个金属网圆筒之步骤,金属网之线径为0.5至0.6mm;及限制该至少另一个圆筒以界定完成之环形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内层之步骤。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或38项之方法,其中赋与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总密度特性系3.0-5.0g/cm3。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或38项之方法,其中在常温及100l/min/cm2之流率下之所需之压力损失系0.310-2至1.510-2kg/cm2。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或38项之方法,其中该金属网系由0.3至0.6mm线径之金属网作成。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或38项之方法,其中该金属系不锈钢。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或38项之方法,其中赋与该环形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所需尺寸为30至55mm之内径,40至65mm之外径,及19至37.6mm之高。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或38项之方法,其另包括在该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外周上设置膨胀抑制层之步骤。4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4项之方法,其包括形成多孔篮以做为膨胀抑制层及将多孔篮套合于该环形冷却剂/过滤器装置之步骤。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断面图;第二图系用在本发明冷却/过滤器结构之制造流程之圆筒金属网之透视图;第三图系示出将第二图之圆筒网做成冷却/过滤器结构之示意图;第四图系本发明已形成之冷却/过滤器结构之断面示意图;第五图系由在径向上压制金属网圆筒而形成之平板构件之示意图;第六图系藉辊轧第五图之平板而做成之多层网圆筒示意图;第七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另一实施例之断面图;第八图系使用第一图及第二图之气囊充气器之本发明气囊装置示意图;第九图系传统气囊之断面图第十图系含有本发明冷却/过滤器结构之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另一实施例之断面图;第十一图系本发明冷却/过滤器结构之平褶网说明图;第十二图系气囊充气器之传统冷却/过滤器结构之部份断面图;第十三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冷却/过滤器结构之另一实施例之部份断面图;第十四图及第十五图系第十三图冷却/过滤器结构之外部变形或膨胀抑制组件之图示实施例;第十六图系示出另外结构细节之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再另一实施例之断面图;第十七图系本发明再另外实施例之断面图;第十八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另一实施例之部份断面图;第十九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再另一实施例部份断面图;第二十图系适用于乘客侧之气囊之本发明气囊充气器断面图;第二十一图系第十六图之气囊充气器顶视图;第二十二图系第十七图之气囊充气器顶视图;第二十三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再另一之部份断面图;第二十四图系第二十三图之气囊充气器断面图;第二十五图系第二十三图之气囊充气器之机械式侦测器断面图;第二十六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再另一实施例断面图;第二十七图系第二十六图中气囊充气器之多孔篮示意图;第二十八图系第二十六图中气囊充气器之多孔篮前视图;第二十九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再另一实施例断面图;第三十图系第二十九图中气囊充气器之多孔篮示意图;第三十一图系第二十九图中气囊充气器之多孔篮前视图;第三十二图系采用第二十三图所示气囊充气器之本发明气囊装置示意图;第三十三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再另一实施例断面图;第三十四图系第三十三图中气囊充气器之冷却/过滤器示意图;第三十五图系采用第二十图所示气囊充气器之本发明气囊装置示意图;第三十六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再另一实施例断面图;第三十七图系第三十六图中气囊充气器之多孔篮示意图;第三十八图系第三十六图中气囊充气器之多孔篮前视图;第三十九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再另一实施例断面图;第四十图系第三十九图中气囊充气器之多孔篮示意图;第四十一图系第三十九图中气囊充气器之多孔篮前视图;第四十二图系本发明气囊充气器之再另一实施例断面图;及第四十三图系第四十二图中气囊充气器之冷却/过滤器示意图。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