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
摘要 本发明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系装载有一由引擎本体及后轮传动装置一体化而成的整组摆动式引擎单元者,其特征在于:于曲柄箱内设置一藉连杆之摇动来压缩吸气之连杆增压机构;并将一用来过滤流向该增压机构之空气的空气净化器、一用以冷却来自该增压机构之加压空气的中间冷却器、及一用以存积来自该中间冷却器之加压空气的增压槽,安装在上述整组摆动式引擎单元内以便同该引擎单元一同摆动。
申请公布号 TW358143 申请公布日期 1999.05.11
申请号 TW084111537 申请日期 1995.11.01
申请人 山叶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牧野谦武
分类号 F02B33/24 主分类号 F02B33/2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康伟言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系在一包括有一引擎本体,其在曲柄箱内设置有一可藉连杆之摇动以压缩吸气而成之连杆增压机构;一空气净化器,乃将住增压机构之吸气过滤;一中间冷却器,系冷却增压机构之加压吸气;及一增压槽,为存积经中间冷却器来之加压空气用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引擎与后轮传动装置一体构成一整组摆动式引擎单元,而该空气净化器,中间冷却器,及增压槽安装成与引擎单元一体摆动状。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连杆增压装置之特征在于:连接有一润滑装置藉把压缩室配置在该增压机构之上侧,吸入室则配置在该增压机构之下侧位置,俾使由曲柄箱下方吸入空气,如压后自上方吐出。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空气净化器系:侧面视呈大致三角形,而配置在平面视之系气缸体与气缸头之左侧壁与传动箱之前壁所形成之隅角部位状被固定在曲柄箱上。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空气净化器系:连接在曲柄箱上使其吸入口向车体内侧壳内开口,而吐出口位置在下侧,并连接曲柄箱之吸入口。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乃为空冷式,而以固定元件固定在引擎本体使成为覆盖在曲柄箱之右侧方冷却风扇吸入口之配置。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系:分别在上部前侧隅角部形成加压空气入口,及在上部后侧隅角部形成加压空气出口,并在此入口与出口间连接一在其外表面形成有增大散热面积用之冷却鳍片之内部通路而成。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之加压空气入口:乃以进入侧吸气配管连接在曲柄箱之吐出口,在该连接部位则设有一可防止加压空气返流至曲柄箱内之止回阀。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之加压空气入口:乃以连通路连接于增压槽之导入口。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增压槽:系固定在后轮传动箱上方,使其位于后轮传动箱与侧架之间。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增压槽:系位置于略与上述气化器相同之高度。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或10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增压槽之上部内侧壁:形成有流出口,该流出口则以吸气管经由曲柄箱上方连接于气化器。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增压槽:系呈自车辆纵长方向之侧面视之,配置在引擎单元外侧之引擎本体附近。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空气净化器:乃配置在后轮传动装置与侧架之间,而固定于后轮传动箱之上面。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13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增压槽:侧面视之大致呈三角形,系固定于传动箱与曲柄箱上,成为在汽缸体与汽缸头之左侧壁及传动箱之前壁所形成之隅角部位之配置。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13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增压槽之前方配置有一导风板。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增压槽之导入口,系形成在增压槽之内侧壁下部,在该内侧壁之上部则形成有流出口。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引擎本体:系由车体外壳包覆其周围之至少一部份,而在该外壳形成有一引导空气至中间冷却器之空气导入口,可藉车辆行进中之动压导进空气。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空气导入口:乃朝向下方,而该外壳则由导入口下方前部位往后上部位弯曲,俾能有使行进中对导入口有动压之导风板作用。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或18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之前方:设置有一空气取入口。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或18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有一油箱:被配置在位于上述汽缸体、汽缸头之左侧壁与传动箱所成隅角部。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或18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系设置成包围着安装在汽缸头上方之气化器,而以安装元件固定于引擎本体。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乃配置于踏板壳与侧壳内侧之导风板内。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及增压槽:被形成为一体化之构造为其特征。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及增压槽之一体化构造,进而有其特征为:将多数支之最好为平板状之冷却管,各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并开口于入口、出口联管箱之构造。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冷却管:系具有冷却鳍片者。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24或25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之前侧、外侧面中央部位大致上面对导风板之位置,具有一电动风扇。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中间冷却器:在其一侧形成有加压空气入口,而在他侧形成有加压空气出口。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自动二轮车之增压装置,其中,该气化器:与上述中间冷却器之后方相邻,其同时以吸气管连接至中间冷却器之加压空气出口。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用以说明第一实施例之自动二轮车增压装置的侧面图;第二图系上述第一实施例之平面图;第三图系上述第一实施例之背面图;第四图系适用上述第一实施例装置的速克达型自动二轮车之侧面图;第五图系上述第一实施例自动二轮车之模式断面背面图;第六图系上述第一实施例装置之模式侧面图;第七图系用以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自动二轮车增压装置之侧面图;第八图系第二实施例装置之平面图;第九图系第二实施例装置之背面图;第十图系适用上述第二实施例装置之速克达型自动二轮车之侧面图;第十一图系第二实施例装置之模式构成图;第十二图系用以说明第二实施例之构成的模式图;第十三图系用以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动二轮车增压装置的侧面图;第十四图系第三实施例装置之平面图;第十五图系上述第三实施例装置之背面图;第十六图系适用上述第三实施例装置的速克达型自动二轮车之侧面图;第十七图系显示上述第三实施例装置之整体构成的模式图;第十八图系上述第三实施例装置之冷却器槽之正面图;第十九图系上述冷却器槽之平面图;第二十图系显示中间冷却器之配置状态之变形例的模式平面图;及第二十一图系显示中间冷却器之配置状态之变形例的模式左侧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