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棘轮螺钉钳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具有一把手与一一体成形之头部之棘轮螺钉钳。该头部设有一凹穴在其中,该凹穴由一壁面环绕着。该壁面上设有至少有一凸齿朝向该空穴突出。该凹穴中具有复数轮齿之圆筒状回转轮。该凹穴为一非圆形,且具有一大于该回转轮之横截面区域,其中该回转轮系可在该凹穴内进行转移与离心之动作。藉由该把手之位移将使该回转轮上之部份轮齿、该凹穴之壁面以及该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处于锁固囓合状态。当扳回把手时,该回转轮将被放松。此外本案还揭示了三种实施例之操作方法。
申请公布号 TW349046 申请公布日期 1999.01.01
申请号 TW087104270 申请日期 1998.03.21
申请人 彼得.恰克纳 发明人 彼得.恰克纳
分类号 B25B13/46 主分类号 B25B13/4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黄长发 台北巿忠孝东路四段二五○号十二楼A室
主权项 1.一种螺钉钳,其中包括一把手与一一体成形之头部,该头部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与一位于其中之凹穴,该凹穴周围具有一壁面,该凹穴之壁面上至少有一凸齿朝向该凹穴突出;一圆筒状回转轮,系装设于前述凹穴中,该回转轮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一距离之轮齿,系于该回转轮周围延轴周方向形成,且该回转轮上具有用以夹持工作件之装置;前述头部之凹穴,系具有一横截面区域,且前述回转轮具有一较小之构截面区域,该回转轮可在前述头部凹穴内进行转移与离心之动作;前述把手于第一方向之位移将使前述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与前述回转轮上之轮齿相囓合,且将扭力传递至该回转轮与装置再至工作件,该把手于相反之第二方向之位移将使各齿放松,解除该回转轮与该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之囓合状态,其中扭力可朝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作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螺钉钳,前述回转轮上用以夹持工作件之装置,系可自前述头部之顶面与底面装入。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系具有一第一端缘及与其相对之第二端缘,该第二端缘之高度系小于该第一端缘之高度,该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系与前述回转轮上之一轮齿相囓合。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所有前述回转轮上之轮齿系以相等之距离间隔,该轮齿间之距离系大于前述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之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之距离。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头部中之凹穴系为非圆形。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头部凹穴之壁面具有一平坦部份,且与前述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相隔一距离。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回转轮上之每一轮齿皆具有一上端面,当前述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与前述回转轮上之一轮齿相囓合时,该回转轮上之另一轮齿之上端面系与前述凹穴壁面上之平坦部份相接触,以保持该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与该回转轮上之一轮齿之囓合状态。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螺钉钳,前述回转轮上之每一轮齿皆具有一上端面及一第一端缘,该回转轮上各轮齿之各第一端缘皆具有相同之高度;前述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具有一第一端缘,该第一端缘之高度系大于该回转轮上轮齿各端缘之高度,当该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与该回转轮上之轮齿相囓合时,该回转轮上之轮齿之上端面将无法与前述凹穴之壁面接触。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还包括:前述凹穴具有一与前述头部之底面相通之开口;前述回转轮上用以夹持工作物之装置系为位于该迥转轮上之二突出部,其中一突出部系自该头部之顶面向外突出,另一突出部系于相反方向从该头部之底部穿过前述开口向外突出。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螺钉钳,前述回转轮上用以夹持工作件之装置系为一位于该回转轮中央之开口。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螺钉钳,前述把手与头部系由复数之金属薄片叠合制成。12.一种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螺钉钳之使用方法,其中包括下列步骤:持住该螺钉钳,使前述回转轮上之装置夹住工作件,朝第一方向位置施扭力,朝第一方向位置移动前述把手,使前述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与该回转轮上之一轮齿相囓合,同时该回转轮上之另一轮齿与该凹穴壁面上之一部份紧密接合,藉此该回转轮上之一轮齿将与锁住该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朝第一转动方向移动该把手,藉由该回转轮上之装置将力量传递至该工作件,于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之第二转动方向扳回该把手,该回转轮将在该凹穴内移动,且该凹穴内之至少一凸齿将自该回转轮上之一轮齿松开,将该把手朝与第二方向相反之第一方向扳动,然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棘轮动作。13.一种包括一把手与一一体形成之头部之螺钉钳,该头部之内具有一凹穴,该凹穴周围具有一壁面;一第一组凸齿,系位于该凹穴壁面上向该凹穴突出,一第二组凸齿,系该凹穴壁面上与前述第一组凸齿间隔一距离朝向该凹穴突出,一圆筒状之回转轮,系装设于该凹穴中,该回转轮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一距离之轮齿,于该回转轮周围延轴周方向形成,一工作件夹持构件,系位于该回转轮上该头部中之凹穴具有一横截面区域,该旋转轮可在该头部之凹穴中进行转移及离心之动作;其中该把手之位移将使该凹穴壁面上之一组凸齿与该回转轮上相对应之轮齿囓合,并且使该凹穴壁面上之另一组凸齿与该回转轮上相对之其他轮齿紧密接合,使得该回转轮上之轮齿与该凹穴壁面上之凸齿处于锁固传动状态;该把手之反向位移将使该头部带动该回转轮移动,使该回转轮上之轮齿从该头部凹穴壁面上之一凸齿组松开。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凸齿组中之各凸齿系以等距离分开。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凹穴中之第一组凸齿与第二组凸齿系反向相对地位于距离把手较远端。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凹穴中之第一组凸齿与第二组凸齿系反向相对地位于前述把之基部。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头部内之凹穴系为非圆形。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头部内之凹穴具有一长度及一与其相互垂直之宽度,该长度系大于该宽度。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还包括将前述回转轮固持于前述凹穴内之装置。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之把手与头部系由叠合之复数金属薄片构成。21.一种使用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螺钉钳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以前述回转轮上之工作件夹持装置夹持工作件,于第一方向对该工作件施扭力,藉由:(a)朝第一方向移动前述把手,前述凹穴中之一组凸齿将与前述回转轮上与其相对应之轮齿囓合,该凹穴中之另一组凸齿将与该回转轮上其他对应之轮齿紧密接合,藉此该回转轮上之轮齿抵住该一组凸齿,处于锁固之传动囓合状态;(b)朝第一转动方向移动前述把手,扭力将藉由前述回转轮上之工作件夹持装置传递至该工作件;(c)朝相反之第二转动方向扳回该把手,前述头部将带动该回转轮移动,该回转轮上之轮齿将从该凹穴上之凸齿松开;(d)朝第一方向移动前述把手,重复上述步骤达到棘轮作用之目的;于相反之第二方向对工作件施扭力,藉由(a)朝第一方向移动前述把手,前述凹穴中之另一凸齿组将与前述回转轮上相对之其他轮齿相囓合,前述空穴中之一凸齿组将与前述回转轮上相对之轮齿紧密接合;(b)朝第二转动方向移动该把手,扭力系藉由前述回转轮上之工作件夹持装置传递至该工作件;(c)朝相第一转动方向扳回该把手,该回转轮系随着前述头部移动而移动,该回转轮上之轮齿将从该凹穴上之凸齿松开;(d)朝第一方向移动前述把手,重复上述步骤达到棘轮作用之目的。22.一螺钉钳,其中包括一把手与一一体成形之头部,该头部内具有一凹穴,该凹穴周围具有一壁面,该壁面具有一高度;前述凹穴之壁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齿朝向该凹穴突出,前述凹穴之壁面上具有至少一与前述至少一第一凸齿相隔一距离之第二凸齿,朝向该凹穴突出,一圆筒状之回转轮,系装设于前述凹穴中,该回转轮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一距离之轮齿,系位于该回转轮之周围延轴周方向形成,该回转轮上设有一工作件夹持装置,前述头部之凹穴具有一横截面区域,该回转轮具有一较小之横截面区域,该回转轮可于该头部之凹穴内进行转移与离心之动作,一止挡装置系可移动地装设于前述头部,其中当该头部带动该回转轮移动时,该回转轮上选择之轮齿将与前述凹穴壁面上选择之至少一凸齿相囓合,该凹穴壁面上相隔一距离之至少一凸齿系与该回转轮上一对应之轮齿接合;该止挡装置将移动至一选择之位置,使得该止档装置至一邻近该凹穴壁面上接合之至少一凸齿之位置,因而避免该凹穴壁面上接合之至少一凸齿与该回转轮上之轮齿相囓合。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止挡装置具有一中央柄部,与一对相互间隔一距离之臂部;该臂部系与该中央柄部相连,各臂部分别具有一臂端,该中央柄部系为一杠杆,该杠杆之位移将使其中一臂部移动至选择之位置,以便与前述回转轮上之至少一轮齿接合。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邻近头部之凹穴处设有一盲孔,一限制装置系装设于该盲孔中,该限制装置将抵住前述止挡装置之中央柄部,使该止挡装置固定于该选择位置。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止挡装置包括一套筒,系设于前述凹穴之边缘紧邻距离把手较远端之壁面处,该套筒系与一转换装置连接在一起使该套筒能够进行转动,该套筒具有二相对之端缘,该转换构件之位移将使该套筒一选择之端缘抵住前述凹穴之壁面上之相隔一距离之至少一凸齿,该套筒相对之端缘则避开了前述凹穴壁面上选择之至少一凸齿。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凹穴之壁面上设有一凸起,系位于拒离把手较远端前述套筒上设有一对相互间隔一距离之凹缺,位于距离把手较远端;该套筒之移动将使该凸起与一选择之凹缺相契合,使该套筒固定于选择之位置上。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头部中之凹穴系为非圆形。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头部中之凹穴具有一长度及一与该长度相互垂直之宽度,该长度系大于该宽度。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凹穴之壁面上介于前述之凸齿间之前述把手基部,具有至少一弧形部份。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所述之螺钉钳,当该回转轮与该螺钉钳之头部处于锁固传动之囓合状态时,前述回转轮上之一轮齿系与前述凹穴之壁面上之至少一弧形部份接合,因而避免该回转轮在该凹穴中卡住。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第一凸齿与至少一第二凸齿皆具有相同之第一高度,前述回转轮上之各轮齿皆具有相同之第二高度,该第一高度系大于该第二高度。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回转轮具有一轴向之长度,且前述凹穴之壁面具有一轴向之长度,该回转轮之长度系大于该凹穴之长度。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螺钉钳,还包括一弹性构件,系装设于前述凹穴中介于前述回转轮与该凹穴之壁面间,该弹性构件将促使该回转轮上之轮齿与前述凹穴壁面上选择之至少一凸齿相囓合。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弹性构件系与一可动之装置连接在一起,使该弹性构件压迫前述回转轮朝向前述凹穴壁面上选择之至少一凸齿。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弹性构件系一小机械弹簧,于距离把手之较远端横向切过该凹穴。36.一种使用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螺钉钳之方法,其中包括下列步骤:(a)移动前述止挡装置至一第一选择位置,其中该止挡装置将抵住前述凹穴壁面上相隔一距离之至少一凸齿;(b)朝第一囓合方向移动前述把手,以便前述凹穴壁面上之至少一凸齿与前述回转轮上对应之轮齿相囓合,且前述凹穴壁面上具有一距离之至少一凸齿将与该回转轮上对应之轮齿接合,使该回转轮处于传动囓合状态;前述止挡装置将避免该回转轮上轮齿与前述凹穴壁面上相隔一距离之至少一凸齿相囓合,且有助于该回转轮上之轮齿与该凹穴壁面上选择之至少上凸齿保持囓合状态;(c)朝第一适合之方向移动该把手,以便对该螺钉钳施扭力;(d)朝该第一适合之方向之相反方向扳回该把手;(e)继续朝该第一适合之方向移动该把手,再扳回使该螺钉钳倒转;(f)朝相反之第二囓合方向移动该把手,该头部将带动该回转轮移动,该回转轮上之轮齿将自前述凹穴壁面上选择之至少一凸齿松开。37.一种螺钉钳,其中包括一把手与一一体成形之头部,该头部中具有一凹穴,该凹穴周围具有一壁面该壁面具有一高度;至少一第一凸齿位于前述凹穴之壁面上朝向该凹穴突出,至少一第二凸齿位于前述凹穴之壁面上,系与前述至少一第一凸齿相隔一距离朝向该凹穴突出,一圆筒状之回转轮系装设于该凹穴内,该回转轮系具有复数相互间隔一距离之轮齿,系位于该回转轮周围延轴周方向形成,一工作件夹持装置,系位于前述回转轮上,前述头部中之凹穴具有一横截面区域,该回转轮具有一较小之横截面区域,该回转轮系可于该凹穴内进行转移与离心之动作,一弹性构件,系设于前述凹穴内介于前述回转轮与该凹穴之壁面之间,该弹性构件将对该回转轮之轮齿施弹力,使其与前述凹穴壁面上选择之至少一凸齿相囓合,前述凹穴壁面上相隔一距离之至少一凸齿与该回转轮上对应之轮齿接合;其中,当该头部带动该回转轮移动时,该回转轮上选择之凸齿系与该凹穴壁面上选择之至少一凸齿相囓合时,该凹穴壁面上相隔一距离之至少一凸齿系与该回转轮上相对应之轮齿接合。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所述之螺钉钳,其中前述弹性构件系为一小机械弹簧,于距离把手较远之一端横向切过前述凹穴。39.一种组合棘轮螺钉钳之方法,该棘轮螺钉钳具有一把手与一一体成形之头部;该头部内具有一凹穴,该凹穴周围具有一壁面,该壁面具有一高度,该凹穴之壁面上具有至少一凸齿朝向该凹穴突出,该凹穴之壁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凸齿,且与前述至少一凸齿延壁面周围相隔一距离,该至少一第二凸齿系朝向该凹穴突出,一圆筒状回转轮系装设于该凹穴中,该回转轮具有复数相隔一距离之轮齿,系位于该回转轮周围延轴周方向形成,一工作件夹持装置系设于该回转轮上,该头部之凹穴具有一横截面区域,该回转轮具有较小之构截面区域,该回转轮可于该头部之凹穴中进行转移与离心之动作,一止挡装置系装设于该凹穴中介于该凹穴壁面与该圆筒状回转轮之间,一弹性构件系装设于该止挡装置中,该弹性构件将迫使该回转轮上之轮齿与该凹穴壁面上选择之至少一凸齿与一固定环相囓合;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前述止挡装置装入前述凹穴中;将前述弹性构件装入该止挡装置中;将前述圆筒状回转轮装入该凹穴中;其中该圆筒状回转轮与前述凹穴之壁面上之第一或第二凸齿相对应,该圆筒状回转轮系于该止挡装置中与前述弹性构件相接触,使得该回转轮上之轮齿受弹性推力,进而与该凹穴壁面上之第一及第二凸齿相囓合或接合;将固定环放置于该圆筒状回转轮上,该圆筒状之回转轮将保持在该凹穴中。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发明之螺钉钳第一实施例之头部之顶视图,揭示头部内之凹穴与该凹穴壁面上之一凸齿。第二图系第一图之螺钉前之另一顶视图,揭示回转轮在凹穴中与凹穴壁面上凸齿相囓合之情形。第三图系第一图之螺钉钳之又一顶视图,揭示回转轮在凹穴中从凹穴壁面之凸齿松开之情形。第四图系本发明之螺钉钳第一实施例之侧立面图。第五图系第四图之实施例之回转轮之侧立面图。第六图系第五图之回转轮之顶视图。第七图系本发明之螺钉钳第一实施例之分解透视示图。第八图系本发明之螺钉钳之第二实施例之顶视图,揭示该凹穴内之回转轮与凹穴壁面上之一组凸齿相囓合之情形。第九图系第八图之实施例之顶视图,揭示该回转轮从凹穴壁面上之一组凸齿松开之情形。第十图系第八图之实施例之顶视图,揭示该回转轮与凹穴壁面之第二组凸齿相囓合之情形。第十一图系第八图之实施例之侧立面图。第十二图系第八图之实施例之变化之顶视图,其中凹穴壁面上之凸齿系位于距离把手较远端。第十三图系第二实施例之螺钉钳之分解透视示图。第十四图系本发明之螺钉钳之第三实施例之顶视图,揭示回转轮上之轮齿与凹穴壁面上之一凸齿相囓合之情形,及一止挡装置之一实施例,该止挡装置系具有一位于第一方向之枢轴杆臂。第十五图系第十四图之实施例之顶视图,揭示把手于纵向位置之位移使该回转轮自凸齿松开之情形。第十六图系第十四图之实施例之顶视图,揭示回转轮与凹穴壁面上之第二凸齿囓合之情况,及该枢轴杆臂位于第二方向之情况。第十七图系第十四图之实施例之一局部剖视之侧立面图,揭示一与回转轮枢接之止挡装置。第十八图系第十四图之实施例之另一局部剖视之侧立面图,揭示止挡装置与回转轮枢接之另一种装置方式。第十九图系第十四图之实施例之剖面透视示图。第二十图系本发明之螺钉钳之第三实施例之顶视图,揭示回转轮上之轮齿与凹穴壁面上之二凸齿相囓合之情形,以及止挡装置之第二实施例,系该止挡装置朝第一方向移动后之情形。第二十一图系第二十图之实施例之顶视图,揭示该止挡装置朝第二方向移动后之情形,且该止挡装置中具有一弹簧。第二十二图系第二十一图之实施例之顶视图,揭示回转轮位于中间位置时,回转轮之轮齿从凹穴壁面上之凸齿松开后之情形。第二十三图系第二十一图之实施例之局部剖视之侧立面图。第二十四图系第二十一图之实施例之止挡装置之顶视图。第二十五图系第二十一图之实施例之螺钉钳之分解透视示图。
地址 美国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