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热交换元件
摘要 本发明之课题在于元件材料叠合的状态,使元件材料端部不易发生空气泄漏,且于元件材料叠合之际,元件材料的相互位置可容易决定。本发明之解决手段在于将连结部4折曲以使第1元件材料2与第2元件材料3呈叠合之状态,第2元件材料之端部用朝上凸条部5与第3元件材料之端部用朝下凸条部9,处于相互的比邻位置而互有关系,同时各突出端部5b,9b与对手侧的元件材料3,2触接着。由于这样的构成,端部处之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增多,同时因为两者间的境界面呈曲折状态,使元件材料端部不易发生空气泄漏。且两凸条部5,9处于相互有关的位置,因此元件材料2,3之相互位置不易偏位,而容易组装。
申请公布号 TW344027 申请公布日期 1998.11.01
申请号 TW086112691 申请日期 1997.09.03
申请人 东芝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月足裕二
分类号 F28F3/08 主分类号 F28F3/0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备有各由板状所成之第1与第2元件材料,使其能于上下叠合时两者间形成空气通路,第1元件材料,于其端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端部用朝上凸条部,第2元件材料,于其与前述之第1元件材料的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之对应侧的端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端部用朝下凸条部,于第2元件材料叠合于第1元件材料之上面测的状态,前述之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与端部用朝下凸条部处于相互的比邻位置,同时各突出端部与对手侧的元件材料触接着。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记载之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第1元件材料与第2元件材料,于外周部的某一边,藉由可折曲的连结部连结而构成一片的板状,同时第1元件材料之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与第2元件材料之端部用朝下凸条部,设置于前述连结部之对向侧的端部,前述之第1与第2元件材料,利用前述之连结部的折曲来进行叠合。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所记载之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第1元件材料中,与外周部之中设有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之边相互邻接的对向2边,各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端部用朝下凸条部,第2元件材料中,与外周部之中设有端部用朝下凸条部之边相互邻接的对向2边,各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于第2元件材料之上面侧叠合有另外的第1元件材料时之状态,第2元件材料之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与另外的第1元件材料之端部用朝下凸条部处于相互的比邻位置,同时各突出端部与对手侧的元件材料触接着。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中之任一所记载之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第1元件材料于外周部以外之部位具有多数支向上方突出的朝上凸条部,同时各另具有多数支向下方突出的朝下凸条部而与前述之朝上凸条部成直交形态,第2元件材料则于外周部以外之部位具有多数支向下方突出的朝下凸条部,同时各另具有多数支向上方突出的朝上凸条部而与前述之朝下凸条部成直交形态,于第2元件材料叠合于第1元件材料之上面侧时的状态,第1元件材料之朝上凸条部与第2元件材料之朝下凸条部相互触接着,于第2元件材料之上面侧叠合有另外的第1元件材料时之状态,第2元件材料之朝上凸条部与另外的第1元件材料之朝下凸条部相互触接着。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记载之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第1元件材料于外周部以外之部位具有多数支向上方突出的朝上凸条部,同时各另具有多数支向下方突出的朝下凸条部而与前述之朝上凸条部成直交形态,第2元件材料则于外周部以外之部位具有多数支向下方突出的朝下凸条部,同时各另具有多数支向上方突出的朝上凸条部而与前述之朝下凸条部成直交形态,于第2元件材料叠合于第1元件材料之上面侧的状态时,第1元件材料之朝上凸条部与第2元件材料之朝下凸条部相互触接着,于第2元件材料之上面侧叠合有另外的第1元件材料之状态,第2元件材料之朝上凸条部与另外的第1元件材料之朝下凸条部相互触接着。6.一种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备有呈分离状态且各由板状所成之第1与第2元件材料,使其能于上下叠合时两者间形成空气通路,第1元件材料具有,于其外周部中之对向2边,各设有向上方突出的端部用朝上凸条部,和,与外周部中设有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之边相互邻接的对向2边,各设有向下方突出的端部用朝下凸条部,和,于外周部以外之部位设有多数支向上方突出的朝上凸条部,和与此朝上凸条部成直交形态之各另设的多数支向下方突出的朝下凸条部,第2元件材料具有,于其外周部中之对向2边,各设有向下方突出的端部用朝下凸条部,和,与外周部中设有端部用朝下凸条部之边相互邻接的对向2边,各设有向上方突出的端部用朝上凸条部,和,于外周部以外之部位设有多数支向下方突出的朝下凸条部,和与此朝下凸条部成直交形态之各另设的多数支向上方突出的朝上凸条部,当第2元件材料叠合于第1元件材料之上面侧时之状态,第1元件材料之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与第2元件材料之端部用朝下凸条部处于相互比邻的位置,同时各突出端部与对手侧的元件材料相互触接着,又第1元件材料之朝上凸条部与第2元件材料之朝下凸条部相互触接着,于第2元件材料之上面侧叠合有另外的第1元件材料时之状态,第2元件材料之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与另外的第1元件材料之端部用朝下凸条部处于相互比邻的位置,同时各突出端部与对手侧的元件材料相互触接着,又第2元件材料之朝上凸条部与另外的第1元件材料之朝下凸条部相互触接着。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中之任一所记载之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与端部用朝下凸条部之成形,系使得其各基端部较尖端部宽广,侧面为斜面。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记载之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与端部用朝下凸条部之成形,系使得其各基端部较尖端部宽广,侧面为斜面。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记载之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与端部用朝下凸条部之成形,系使得其各基端部较尖端部宽广,侧面为斜面。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记载之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端部用朝上凸条部与端部用朝下凸条部之成形,系使得其各基端部较尖端部宽广,侧面为斜面。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所记载之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端部用朝上凸条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端部用朝下凸条部中之一方的凸条部之长轴方向的端部,设有限制对手侧的凸条部之长轴方向的移动之制止部。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所记载之热交换元件,其特征为:将端部用朝上凸条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端部用朝下凸条部中之一方的凸条部屈曲成曲折状,而另一方之凸条部为跨过此曲折状部分的段部而呈分离状。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第四图中沿I-I线的剖面图。第二图系第四图中沿II-II线的剖面图。第三图系折曲前之状态的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第四图系折曲后之状态的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第五图系第三图中沿V-V线的剖面图。第六图系第三图中沿VI-VI线的剖面图。第七图系热交换器的立体图。第八图系组入热交换器的空气换气扇之纵断侧面图。第九图系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所示之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第十图系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所示之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第十一图系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所示重要部位的立体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