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控制车辆通风系统之感应器系统
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控制在再循环或空气输入模式中之车辆通风系统之感应器系统,其依据车辆外部空气之污染浓度而决定,含有一气体感应器系统52,当有减少空气出现时其电阻下降,而有氧化气体出现时则电阻上升,及含一计算单元51,其输出信号连接至通风系统之控制器。为简化此系统之感应器之技术,且为使计算上较不复杂,所以感应器系统之架构为:在减低气体之浓度增加之后馈入计算单元之信号增加值约略等于在氧化气体之浓度下降之后,馈入计算单元51之气体感应器信号之下降值,且计算单元51计算馈入其内之气体感应器信号中每单位时间内上升及下降之值,且产生一切换信号,以使得当每个时间单位内气体感应器信号中所量测之增加值或减少值超过一限定位之限制时,可将通风系统切换至再循环模式。
申请公布号 TW332801 申请公布日期 1998.06.01
申请号 TW084103111 申请日期 1995.03.31
申请人 自动电子公司 发明人 纠格海勒;汉斯岚普;欧拉契斯威特;诺伯派浦
分类号 B60H1/24;F24F11/00 主分类号 B60H1/2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彭秀霞 台北巿金山南路二段一四五号六楼
主权项 1.一种控制在再循环或空气输入模式中车辆通风 系统的感 应器系统,其依据车辆外部空气污染情况进行控制 工作, 其包括有:一气体感应器系统(52),当还原气体出现 时其 电阻下降,而有氧化气体出现时则电阻上升;及一 计算单 元(51),其于接收到感应信号后即计算车外空气被 污染的 程度,并产生信号以变换车辆的换气(通风)系统;其 中感 应器系统系由一感应线圈所组成,该线圈设定成随 还原气 体浓度提高而馈入计算单元之信号增加量约等于 随氧化气 体浓度提高而馈入计算单元之气体感应器信号下 降量;其 中计算单元(51)藉由馈入气体感应信号的感应单元 计算车 外气体受污染程度,以产生变换信号来控制车辆的 排气系 统;其中,气体感应器有一组感应器回路,该感应器 之作 动系藉由当馈入计算单元的信号随还原气体浓度 上升而增 加到略等于随氧化气体浓度升高而使馈入计算单 元的气体 感应信号的落差;其中计算单元(51)计算气体感应 信号在 单位时间的上升及落差値;当气体感应信号单位时 间之增 加或减少量超过一定値,即产生变换信号以调节换 气系统 的再循环模式;其所得値系计算由一定时间从气体 感应信 号之平均値;当平均値被分配至一限値带(32),其分 配乃 基于一绝对値之比例加或减,或比例地将其补充或 减少, 以产生一变换信号来改变再循环模式;侦测及记录 气体感 应信号的最高値,以使气体感应器的信号値尽可能 随预设 的气体感应元件的吸收相所预设的最高値的差异; 当气体 感应的信号变化値被分配在极限带内时,即产生变 换信号 以改变进气模式;计算每次进气及再循环模式,如 再循环 模式已超过设定周期,则产生变换信号以强制改变 进气模 式;如于再循环模式中增加操作时间,则减少感应 系统的 反应敏感度;如于进气模式中增加工作时间,则控 制增加 反应敏感度。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感应器系 统,其中计算单元( 51)含一带通,其用以过滤进气感应信号以除去单位 时间 气体感应信号之上升或落差値超限制値;且控制换 气系统 的变换信号系因气体感应信号通过带通而产生。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感应器系统,其配备一微 电脑 、电子神经网路和电子模糊逻辑装置,以控制换气 系统。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感应器系统,其中 电子神经网 路的形式为三层或多层前向耦合神经网路。5.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感应器系统,其中电子神经 网 路的形式为三层或多层反向耦合神经网路。6.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感应器系统,其包括:一外部 温度感应器,用以记录车外之气温;一内部温度感 应器, 用来记录车内之气温;一比较装置,用来比较外部 温度感 应器记录之车外温度及内部感应器记录之车内温 度;及一 反应灵敏度控制器,视车外温度或低于车内温度来 增减感 应系统之感应灵敏度。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 感应器系统,其中计算单元( 51)含有一用于通风系统的控制器,其形式为程式微 处理 器。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感应器系统,其中计 算单元( 51)含有一用于通风系统的控制器,其为类比技术所 形成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感应器系统,其中气体 感应器 元件(52)为混合氧化物感应器元件的形式,其气体 敏感层 包含二氧化锡、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铝,且以 铂及钯 做为加速剂。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感应器系 统,其中混合氧化 物感应器元件(52)的气体敏感层为包含下列组成之 混合氧 化物感应器元件之形式,其组成为29%至49%的二氧化 锡 、28%至48%的三氧化钨、7%至13%的氧化铁、7%至13 %的氧化铝,及0.5%至1.5%的铂和1%至3%的钯。11.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感应器系统,其中:气体感 应器元件(52)固定于一电路板(66);一预设内壁之室 系由 一半圆气体渗透墙和平板(69)所构成;平板之中央 设有一 孔(70);电路板(66)经孔而装置于室内;将缀缝材料插 入 并封牢孔(70)和电路板(66);及电路板的感应电路用 电线 连接计算单元(51)。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感 应器系统,其中该气体渗 透材料中至少一层(72)位于编织金属网之两网(73.74 )之 间。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感应器系统,其中 该气体渗 透材料至少一层(72)埋于两稳定形成且穿口的热胶 性材料 层之间。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感应器系统, 其中该气体渗 透层至少一层由塑胶膜制成。15.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4项之感应器系统,其中塑胶材料 由铁氟龙或某些相似之材料制成。16.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之感应器系统,其中感应元件 包括:一气体感应(140),其欧姆电阻改以气体被覆; 一 加热器,以维持气体感应器在恒温下;一振荡电路, 以放 出因气体感应器电阻变化而改变之频率信号;一电 容器, 以决定振荡电路的频率;一加热控制器,以控制加 热器; 及以上之振荡电路及加热控制器之任何模式完全 由通风控 制装置中的微电脑以数位方式处理。17.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16项之感应器系统,其中振荡电路( 82)包含:一计时组件,其附设有一频率固定电容(85); 一反馈分支回路(86),其经气体元件之电阻将输出 加以反 馈,及一第二电阻将电容器的输出结合;及气体元 件的电 阻和一第三电阻。图示简单说明:第一图为感应器 电路。 第二图为气体感应器元件中欧姆电阻之改变。第 三图显示 遮蔽效应。第四图为本发明之感应器系统之气体 感应器信 号。第五图为交通上通路量测工作期间气体感应 器信号之 处理。第六图为一频带,其做为本发明之感应器系 统之切 换准则。第七图为本发明之感应器系统中产生切 换准则之 另一方法。第八图为一典型之计算单元。第九图 为本发明 之感应器系统之另一切换单元。第十图为适于在 一室中之 气体感应器元件之模式。第十一图为第十图中气 体感应器 元件室之壁之模式。第十二图为含第十图中气体 感应器元 件之辅助电路板之顶视图。第十三图为第十二图 中辅助电 路板之侧面投影,比例为1:1。第十四图为气体感应 器元 件之原理。第十五图为为从本发明之感应器系统 之气体感 应器元件之一般模式之原理。第十六图为本发明 之感应器 系统之气体感应器元件之另一模式之原理。第十 七图为为 一电路之原理,用于分开基本污染与动态发生之尖 峰污染 。第十八至二一图为信号处理电路之原理,用于本 发明之 感应器系统之反应敏感度之调节。第二二图为一 用于电阻 电容电路之负载辨识之表示。第二三图为用于本 发明之感 应器系统之感应器模组之原理。
地址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