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瘟病综合防治方法。采用了一套稻瘟病菌鉴别品种,有一整套的分析、计算、防治方法,并将菌群监测,品种抗性鉴定与预测预报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综合防治稻瘟病的技术水平。
申请公布号 CN1173273A 申请公布日期 1998.02.18
申请号 CN96106468.4 申请日期 1996.08.12
申请人 郑大宽 发明人 郑大宽
分类号 A01G16/00 主分类号 A01G16/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 (1)采用一套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即特特勃、珍龙13、四 丰43、东农363、关东51号、合江18号、丽江新团黑谷,和当地主栽品种、接 班品种、引进品种若干个,但不小于1个,病害指示品种1个,感病品种1个。 (2)在病圃四周的秧田内,每个品种播一区,顺序排列,适时移入病圃。 (3)病圃小区排列为:总面积530-667平方米,参试品种各设一小区, 每小区栽4行,每行10丛以上,其中主栽品种、接班品种、引进品种、鉴别品 种每品种只栽2行,再在一边栽插感病品种,另一边栽插1行指示品种。栽插 规格13×20厘米,每小区间隔0.3~0.5米,重复两次,第一次顺序排列,第二 次倒序排列,两重复间留0.5~0.6米工作行,田四周栽6行以上的感病品种作 保护行。 (4)病圃菌群监测和品种抗性鉴定方法及预测预报方法如下: 抗性鉴定标准: 级数代号抗感性(A)苗、叶瘟反应(B)穗瘟反应型 型分级标准分级标准 一级IIR高抗无病无病 二级R抗病斑针头状褐点穗瘟率低于1.0% 三级MR中抗小而椭圆形坏死穗瘟率1.0%~5.0% 灰色斑点,宽约 1~2毫米,边缘 褐色 四级MS中感典型病斑纺锤型,穗瘟率5.0%~10.0% 长1~2厘米,局 限于两叶脉间 五级S感典型病斑,病班穗瘟率10.0%~25.0% 大小超过两叶脉 之间,病班为害 叶面积不超过50% 六级HS高感典型病斑,病斑穗瘟率25.0%以上 为害叶面积50%以 上,多数叶片枯死 调查时间和方法: 叶瘟在发病始期,高峰期及基本稳定期各查一次,穗瘟在灌浆期及黄熟期 各查一次。“之”字形取样,每次调查各小区10丛上部三张叶片或全部稻穗, 并记录数据; 病菌分群方法: 根据鉴别品种抗性反应型进行病菌小种分群,A、B、C、D、E、F、G品种分 别对应特特勃、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丽江新团黑谷, A品种为ZA群小种的鉴别品种,凡在A品种上表现感病反应的属ZA群;B品种 为ZB群小种的鉴别品种,凡在A品种上表现抗病反应,而在B品种上表现感病 反应的,属ZB群;C品种为ZC群小种的鉴别品种,凡对A、B品种表现抗病反 应而对C品种表现感病反应的属ZC群;以此类推,各分属ZD、ZE、ZF、ZG群, 若7个鉴别品种均为抗病反应时,属ZH群。 计算方法:<img file="A9610646800031.GIF" wi="1090" he="161" /><img file="A9610646800032.GIF" wi="1417" he="164" /><img file="A9610646800033.GIF" wi="1360" he="159" />当地发病总面积=∑(各类型田发病面积百分率×各类型四面积)<img file="A9610646800034.GIF" wi="1835" he="231" />预测病害流行面程度划分标准: 轻发生:应防面积占总面积5%以下 中发偏轻:应防面积占总面积5%~10% 中发生:应防面积占总面积10%~20% 中发偏重:应防面积占总面积20%~30% 重发生:应防面积占总面积30%以上 大田目测普查发病程度划分标准: 0无病:目测田块未见发病 +轻发生:目测田块可见零星发病,发病田块仅见零星病叶(穗) ++中发生:目测田块有10%左右的田块发病,发病田块病叶(穗)显而 易见 +++重发生:目测田块有20%以上的田块发病可见明显的发病中心或较 多的急性型病班或较多的白穗。
地址 330006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北路62号江西省植保植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