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旋锻一衔接于一可挠性软管之自由端上的环圈之方法
摘要 一种旋锻啮合在一个挠性软管(10)自由端(10a)上面的环圈(14),而挠性软管本身则啮合在一个刚性管状元件(12)上面之方法,该方法使用一个具有轴向模穴(18)的旋锻铸模(16),其包含有巨大开口端(20)的喇叭口长度(18a),该模穴在末端的直径等于该喇叭口长度的最大直径(d)。安装旋锻铸模(16)使得至少模穴的较大端(20)位于被旋锻(14)部份的周围,而狭窄端则位于软管的前面,并且当由环圈(14)和旋锻铸模(16)所组成的该两个元件其中一个被轴向地固定在静止状态时,在该两个元件之间,从软管(10)的自由端(10a)朝着方向(F)到相反端作相对轴向位移。
申请公布号 TW305783 申请公布日期 1997.05.21
申请号 TW085105207 申请日期 1996.05.01
申请人 卡丽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安德烈.米歇尔;德它勃.帕斯卡尔;谢纳.理察
分类号 B21J5/12 主分类号 B21J5/1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康伟言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恽轶群 台北巿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旋锻啮合在一个挠性软管(10,110)自由端(10a,110a)上面的环圈(14,114)之方法,而挠性软管本身则啮合在一个刚性管状元件(12,112)上面,该环圈至少有一部份(14,115b)被旋锻成其直径(D)大于软管的直径。该方法提供一个具有轴向模穴(18,118)的旋锻铸模(16,116),其包含有一个从第一端(19a)展开至第二端(19b)的喇叭口长度(18a,118a),该模穴具有一个大的开口端(20,120),模穴的直径在第二端处大致上会等于喇叭口长度的直径。其特征在于该锻铸模依该方式至少使模穴(18,118)的较大端(20,120)位于被旋锻部份的周围,并且该模穴的喇叭口长度(18,118a)的第一端要位于自由端(10a,110a)前面,并超过软管(10,110);以及当要轴向地固定由环圈(14,114)和旋锻铸模(16,116)所组成的两个元件其中一个时,将该两个元件之间朝着向后方向(F)作相对轴向移动,从称为软管(10,110)〝前端〞的自由端(10a,110a)朝向称为〝后端〞的另外一端移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圈(14,114)和旋锻铸模(16,116)的轴向相对位移在喇叭状长度(18a,118a)的第一端(19a)到达被旋锻(14,115b)部份端(14b,114b)之前停止,其远离软管(10,110)的自由端(10a,110a)。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圈(14,114)被轴向地固定,且旋锻铸模(16,116)在被旋锻(14,115b)的部份作轴向移动。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圈(14,114)被轴向地固定,且旋锻铸模(16,116)在被旋锻(14,115b)的部份作轴向移动。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由两个模壳(116a,116b)所组成的旋锻铸模(16,116),以及将该铸模(116)安装在环圈周围,该模壳彼此互相分开,以界定出一个大到足以让环圈(114)通过的通道,并且该模壳朝着彼此移动到环圈周围,直到该通道消失为止。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由两个模壳(116a,116b)所组成的旋锻铸模(16,116),以及将该铸模(116)安装在环圈周围,该模壳彼此互相分开,以界定出一个大到足以让环圈(114)通过的通道,并且该模壳朝着彼此移动到环圈周围,直到通道消失为止。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方法,其特在于模壳(116a,116b)朝着彼此移动到环圈(114)周围,在被旋锻(115b)部份端的区域(115c),紧接着软管(110)的自由端(110a),于该部份(115b)的短小长度上进行径向旋锻的预备步骤。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其特征在于模壳(116a,116b)朝着彼此移动到环圈(114)周围,在被旋锻(115b)部份端的区域(115c),紧邻接着软管(110)的自由端(110a),于该部份(115b)的短小长度上进行径向旋锻的预备步骤。图示简单说明:第1图为一纵向截面图,其展示一衔接于于一可挠性软管之自由端上的环圈,该可挠性软管本身则衔接于一刚性管状元件上,且该图亦展示一旋锻铸模,而利用该铸模可进行本发明之方法的第一种实施;第2图和第3图系分别显示出本发明之方法在其开始及结束之时;第4图为第1图之一类似图,其中将应用到本发明之一不同态样的实施;以及第5图系展示本方法的实施。
地址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