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将连续铸造的薄钢板延压成热延压钢带的方法与装置
摘要 将连续铸造的薄钢板延压成热延压钢带的方法与装置在一个具有多个铸造机器的连续生产线上,将连续铸造的薄钢板延压的方法,可以使方法限制下的过程得以改善,并且使设备之长度显着减少,因此在工作第一步时薄钢板在使用一移动熔炉部份下自铸造线移动出来以及向侧边偏移,在第一次转头之后,以相反方向输送至铸造带,在延压线内此薄钢板被引导至储丸炉中;在第二步工作时薄钢充在第二次转头后由此储存炉朝延压线反方向运送到装置在储丸炉后之保持炉中,由此保持炉输送至生产线,最后在此将薄钢板延压成成品。因此此装置在延压线(X-X)上具有一储丸炉(16),因极而炉部份(13,14)以及与其一起作用的储存炉(16)具有中间设施互相联结,来将薄钢板自一个铸造线(1,2)传送到延压线(X-X)上,并且设甫扪间设施改变方向运送薄钢板(如图1)
申请公布号 TW302307 申请公布日期 1997.04.11
申请号 TW082108343 申请日期 1993.10.08
申请人 SMS斯卓洛曼–史迈格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维纳.梅顿
分类号 B21B1/24 主分类号 B21B1/2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巿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 一种将连续铸造的薄钢板延压成热延压钢带的方法,其中该延压作业系在一条具有连续生产线之延压线的连续工作步骤中为之,其中在多个铸造机器或铸造线上生产出铸造带,然后自铸造带切出个别之薄钢板,接着薄钢板在调质炉中均匀化,提高其温度,并被引入调质炉的一个活动部份,该活动部份系做为储存、缓冲及调质用,薄钢板由此出来后,经过一个设在延压线中的储存炉,以及依状况需要,被引入一个设在延压线中的加长保持炉,其特征在于:在工作步骤中之第一步,使用活动炉体将一薄钢板由一铸造线移转出来,并向侧边移送,在第一次方向回转后,朝逆向铸造带之方向运送,并被送入在延压线中的一个储存炉,而在工作步骤中之第二步,在第二次方向回转后,离开储存炉,朝逆向延压线之方向运送,并被送入在储存炉后方的保持炉,最后由保持炉出来,被送入生产完成线,在生产完成线上被延压成产品。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每次会有一个薄钢板在其铸造线中被引入设计成辊底枢转炉之活动炉部,并与之一起朝逆向延压线之方向偏斜枢转,而同样设计成枢转炉之延压线储存炉朝逆向铸造线的方向,偏斜枢转相同的角度,两个枢转炉各以其自由端互相连接,形成一直线联结,使得薄钢板在第一次方向回转后,可以逆向铸造带方向,被引入延压线上被设计成枢转炉之储存炉,然后两个枢转炉回复其原先位置,而薄钢板最后在第二次方向回转后,离开储存炉,并经由一个设在后面的保持炉进入生产完成线。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每次会有一个薄钢板在其铸造线中被引入设计成搬运车之辊底炉的活动部份,并与之一起先向侧边以逆向延压线之方向,离开铸造线,其偏离之距离有两线轴距的一个部份量,同时,同样设计成搬运车之储存炉逆向朝侧边移开之辊底炉,移动一距离,其移动之距离为两线轴距的一个部份量,两个炉子各以其相对之端部互相连接,形成一直线联结,使得薄钢板在第一次方向回转后,可以逆向铸造带方向,被引入储存炉,接着两个炉子回到其原先的位置,而薄钢板在再次方向回转后,离开储存炉,进入接在后面的保持炉,并离开保持炉被引入生产完成线。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每次会有一个薄钢板在其铸造线中被引入设计成摇臂之辊底炉的活动部份,并与之一起转入在铸造线及延压线之间的中间地带,而同样设计成摇臂之储存炉以逆向辊底炉活动部份之方式,由延压线转入在延压线及铸造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两个炉子以其相对之端部连接,形成一直线联结,使得薄钢板在第一次方向回转后,以逆向铸造带方向之方式被引入储存炉,接着两个炉子回到其原先位置,而薄钢板在再次方向回转后,离开储存炉,进入与之相接之保持炉,并在离开保持炉后,被引入生产完成线。5.一种将连续铸造的薄钢板延压成热延压钢带的装置,系藉由一条具有连续@ps9,9.5生产线@ps9,8 (7)(7a)(7b)(7c)(70a)(70b)(70c)@ps9,9.5之延压线为之,其中该至少两个铸造机器@ps9,8 (1)(2),(1a)(2a),(1b)(2b),(1c)(2c),(3)@ps9,9.5或铸造线具有切断装置@ps9,8 (4)(5),(4a)(5a),(4b)(5b),(4c)(5c),(6c)@ps9,9.5,用以将个别薄钢板自产生之铸造带切出,及各具有一个调质炉@ps9,8 (10)(11),(10a)(11a),(10b)(11b),(10c)(11c),(100a)(110a)@ps9,9.5@ps9,8,(100b)(110b),(100)(110c)@ps9,9.5及一个设在调质炉上的活动炉部@ps9,8 (13)(14),(13a)(14a),(13b)(14b),(13c)(14c),(101a)(112a),(101b)(112b),(101c)(112c),@ps9,9.5该活动炉部作用为储存、缓冲及调质,此延压装置系用来实施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在延压线@ps9,8 (X-X)@ps9,9.5上设置一个储存炉@ps9,8(16)(16a)(16b)(16c)(101a)(101b)(101c)@ps9,9.5,且至少炉部@ps9,8 (13)@ps9,9.5或@ps9,8 (14)(13a)(14a),(13b)(14b),(13c)(14c)(101a)(101b)(101c)@ps9,9.5,以及一个与炉部共同作用之储存炉@ps9,8 (16)(16a)(16b)(16c)(112a)(122b)(112c)@ps9,9.5,具有互相连接之设施,使薄钢板可以由铸造线@ps9,8 (1)(2)(1a)(2a),(1b)(2b),(1c)2(c),(3)@ps9,9.5被引渡到延压线@ps9,8 (X-X)@ps9,9.5中,并且设有方向反转之装置,供运送薄钢板之用。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装置,其中:延压线@ps9,8 (X-X)@ps9,9.5之储存炉@ps9,8 (16)(16a)(16b)(16c)@ps9,9.5与铸造线@ps9,8 (1)(2),(1a)(2a),(1b)(2b)@ps9,9.5之调质炉@ps9,8 (10)(11),(10a)(11a),(10b)(11b),(10c)(11c)@ps9,9.5平行且隔一段距离,并以其延压侧之端部@ps9,8 (25)@ps9,9.5 与调质炉@ps9,8 (10)(11),(10a)(11b),(10b)(11b),(10c)11c)@ps9,9.5之延压侧的端部@ps9,8 (26(27)@ps9,9.5保持齐平,或近以齐平。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装置,其中:在储存炉@ps9,8 (16)(16a)(16b)(16c)@ps9,9.5后方设置一个保持炉@ps9,8 (20)(20a)(20b)(20c)@ps9,9.5。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或第6项之装置,其中:调质炉@ps9,8 (10)(11),(10c)(11c)@ps9,9.5之活动部份@ps9,8 (13)(14),(13c)(14c)@ps9,9.5及储存炉@ps9,8 (16)(16c)@ps9,9.5各设计成辊底枢转炉的方式,且设置成互相沿纵向偏离一个枢转炉之长度,其中枢转炉@ps9,8 (13)(14),(13c)(14c)@ps9,9.5之枢转点@ps9,8 (30)(31)@ps9,9.5设在其后端部,而枢转炉@ps9,8 (16)(16c)@ps9,9.5之枢转点@ps9,8 (32)@ps9,9.5设在其前端部,这些成对的炉@ps9,8 (13)(16),(14)(16)@ps9,9.5或@ps9,8 (13c)(16c),(14c)(16c)@ps9,9.5之中各有一个每次会有一对枢转成同样的相对角位,共同形成一直线通道,使薄钢板可由铸造线@ps9,8 (1)(2),(1c)(2c)@ps9,9.5之一被运送至延压线@ps9,8 (X-X)@ps9,9.5。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或第6项之装置,其中:调质炉@ps9,8 (10a)(11a)@ps9,9.5的活动部份@ps9,8(13a)(14a)@ps9,9.5,以及储存炉@ps9,8 (16a)@ps9,9.5设计成搬运车形式,该搬运车,具有可纵向及/或横向移送薄钢板之装置,其方式使得每次会有一对炉@ps9,8(13a)(16a)@ps9,9.5或@ps9,8 (14a)(16a)@ps9,9.5在可相对横向行走之位置在一铸造线@ps9,8 (1a)(2a)@ps9,9.5及延压线@ps9,8 (x-x)@ps9,9.5之间的中间地带,以其互相朝向之端部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直线通道,使薄钢板由搬运车@ps9,8 (13a)@ps9,9.5或@ps9,8(13b)@ps9,9.5运送进入储存炉@ps9,8 (16b)@ps9,9.5,及由一铸造线@ps9,8(1a)(2a)@ps9,9.5到延压线@ps9,8(x-x)@ps9,9.5。1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或第6项之装置,其中:调质炉@ps9,8 (10b)(11b)@ps9,9.5的活动部份@ps9,8(13b)(14b)@ps9,9.5,以及储存炉@ps9,8 (16b)@ps9,9.5,设计成具有曲柄摇动枢动装置之平行摇臂,每次会有一对炉对@ps9,8 (13b)(16b)@ps9,9.5或@ps9,8 (14b)(16b)@ps9,9.5成转出之位置,以其相对之端部进入铸造线@ps9,8 (1.2)@ps9,9.5及延压线@ps9,8 (X-X)@ps9,9.5之间的中间地带,形成直接连接。1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或第6项之装置,其中:延压线@ps9,8 (X-X)@ps9,9.5配有另一个铸造装置@ps9,8(3)@ps9,9.5,在该铸造装置之后设置一个缩短的调质炉@ps9,8 (12)@ps9,9.5,其具有一可枢转或平行移动之炉体@ps9,8 (16C)@ps9,9.5,在炉体@ps9,8 (16C)@ps9,9.5上接设者一个保持炉@ps9,8 (20C)@ps9,9.5或一个加长之保持炉@ps9,8 (20C、21)@ps9,9.5。1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在修改过之紧密型钢条带生产@ps9,8 (compact strip production)@ps9,9.5装置上的应用,该修改过之紧密型钢条带生产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平行的铸造机器带/炉体装置带,及一个与铸造机器带/炉体装置带之一共线的延压条。图示简单说明:图1为一CSP-装置,具有两个连续铸造机,一条生产完成线,及一可提供物料流动两次方向回转之炉子装置。图2为如图1中之CSP-装置,其中炉子装置为另一种实施例。图3为如图1中之CSP-装置,其中炉子装置为又一种实施例。图4为一CSP-装置,且有三条铸造线及一条具有生产完成线之延压线。图5a-5c为CSP-装置,具有两条铸造带,及一条与铸造带
地址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