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污水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利用传统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程序(A2O)和旋转生物盘(RBC)结合而设计出可除去有机碳、磷及氮的方法及装置,主要包括一含有厌氧旋转生物盘的厌氧槽、一含有旋转生物盘的缺氧槽以及一含有好氧旋转生物盘的活性污泥槽,分别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拌演正磷酸盐的释放、脱硝作用以及硝化作用兼除磷作用的角色,当系统之水力停留时间为10小时,污泥回流比 r = 0.25,混合液循环比R = 2时,可得到最佳之污水处理效果。
申请公布号 TW293810 申请公布日期 1996.12.21
申请号 TW083107628 申请日期 1994.08.20
申请人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台北巿和平东路二段一○六号十八楼 发明人 欧阳峤晖
分类号 C02F3/30 主分类号 C02F3/3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洪澄文 台北巿信义路四段二七九号三楼
主权项 1.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 将一待处理的污水持续通入一具有至少一厌氧旋转生物盘(RBC)的厌氧槽中一足够使回流污泥之微生物释出体内磷的时间;(b) 将上述该污水再引入一具有至少一缺氧旋转生物盘的缺氧槽中一足够使该污水中之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脱硝的时间;(c) 将该污水引入一具有至少一好氧旋转生物盘的活性污泥槽中一足够使该压氧槽中之旋转生物盘上之微生物硝化及悬浮微生物吸附水中磷酸盐及且足够使该污水中之氨硝化的时间,使得该污水成为一混合液;(d) 将该混合液通入一终沈池内,使其内之污泥与水分离而得到一获处理的乾净排放水,而沈淀污泥则回流至厌氧槽中;以及(e) 将部分该活性污泥槽内之混合液回流至该缺氧槽内使该污水做部分的循环,以达到脱硝效果。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该厌氧槽及缺氧槽之旋转生物盘数目各为1,该活性污泥槽内之旋转生物盘数目为2。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回流至该缺氧槽内混合液与进流量之比値为0.5到2.0。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方法,其中回流至该厌氧槽内污泥与进流量之比値为0.2到0.5。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其中该方法之总水力停留时间为8小时至12小时。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方法,其中回流至该缺氧槽内混合液与进流量比値为2;回流至该厌氧槽内污泥与进流量比値为0.25;该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0小时。7.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可引进一待处理污水之厌氧槽(2),其内具有至少一厌氧旋转生物盘(3),该生物盘上具有在厌氧条件下可促进微生物释出磷;一与该厌氧槽相流通之一缺氧槽(4),其内具有至少一缺氧旋转生物盘(5),盘上具有可在缺氧环境下促进脱硝反应的微生物;一与该缺氧槽相流通之一活性污泥曝气槽(6),用以容纳由该缺氧槽流入污水,以形成一混合液,其内具有至少一好氧旋转生物盘(7),盘上具有可在好氧环境下进行硝化反应的微生物以及吸附磷酸盐反应的悬浮性微生物;一与该活性污泥曝气槽相流通之一终沈池(8),用以分离该污水中之污泥且将处理过的污水排出之用;一可将部分该活性污泥曝气槽内之该混合液回流至该缺氧槽之混合液回流管路(11);以及一可将部分污泥回流至该厌氧槽的污泥回流管路(12)。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装置,其中该混合液回流管路(11)系控制回流至该缺氧槽内混合液与进流量之比値为0.5至2.0。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装置,其中该污泥回流管路(12)系控制回流至该厌氧槽内污泥与进流量之比値为0.2到0.5。1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装置,其中更进一步包括一将待处理污水流入该厌氧槽之入水管,用以控制总水力停留时间为8到12小时。1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装置,其中该厌氧槽及该缺氧槽之旋转生物盘数目为1,该活性污泥曝气槽之旋转生物盘数目为2。图示简单说明:第1图是本发明一装置实施例图式;1:入水口,2:厌氧槽,3:厌氧旋转生物盘,4:缺氧槽,5:缺氧旋转生物盘,6:活性污泥曝气槽,7:好氧旋转生物盘,8:终沈池,9:废水管路,10:排气孔,11:混合液回流管路,12:污泥回流管路,13:废弃污泥管路。第2图是本发明第1图实施例各段反应槽之生化需氧量变化图;第3图是本发明第1图实施例各段反应槽之磷浓度变化图;以及
地址 台北巿和平东路二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