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框装置及框之挤制段
摘要 一种框之列置,包含至少其某部分可附着于建筑物之内部轮廓或外部轮廓的外框,且包含至少一支承于外框上之方框及/或至少一支承方框之内框,其中方框及/或内框可作相对于外框之弹性位移。
申请公布号 TW261645 申请公布日期 1995.11.01
申请号 TW084100233 申请日期 1995.01.12
申请人 雷鸟投资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德良
分类号 E06B1/16 主分类号 E06B1/1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林敏生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伟成第一大楼
主权项 1. 一种框之列置,包含至少其某部分附着于建筑物内部轮廓或外部轮廓之外框且包含支承于外框之至少一方框及/或支承方框之至少一内框,其中方框及/或内框可作相对于外框之弹性位移。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方框及/或内框可在大体上垂直于外框平面的方向上作弹性位移。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方框及/或内框可在垂直于外框平面之两方向上作弹性位移。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列用框之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接触方框及框两者之弹性方框支承机构使方框可作相对于外框之弹性位移。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弹性方框支承机构形成方框与外框之间的密封。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方框支承机构为沿着方框或各方框之至少一面延伸之加长片。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方框支承机构同时接触方框或各方框之两面及一边。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方框支承机构沿方框之整个外缘延伸。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外框设置将框连接于建筑物表面之联结构件。1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联结构件以可滑动方式啮合于外框。1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内框以可滑动方式移动于外框之平面中,且其中内框可作相对于外框之弹性位移是利用进一步设有接触于内框之至少一部分的弹性接触构件之框列置。1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弹性接触构件形内框与外框之间的密封。1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当施力于内框时,在弹性接触构件接触内框与外框之处大体上经由弹性接触构件将力传送至外框。1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弹性接触构件包含被内框接受之至少一定泊部分及自接触外框之定泊部分延伸出来之一个或多个力之接受部分。1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弹性接触构件之力的接受部分从定泊部分向外变细。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之框包含衆多纵向段且其中弹性接触机构沿框之至少一段的纵向延伸。1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内框支承于外框设置之轨道且其中轨道被装在内框上之弹性垫的至少一部分接受。1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内框支承于外框上设置之轨道,且其中内框设置一轮或多轮与轨道相通,此轮以转动方式及纵向移动方式装在车轴上。1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轮设有接受轨道之凹穴,其中凹穴基座宽度较凹穴接受之轨道部分的宽度为大。2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内框进一步设有紧靠内框与外框两者之弹性密封机构,且其中当内框在大体上垂直于方框平面之方向上作相对于外框之位移时密封机构则作相对于轨道之移动。2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当施于框之力大体上垂直于方框平面时,内框经由以转动方式及以纵向可动方式装在其车轴上之轮的部分在力的方向上移动。2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当内框在该力方向上作相对于外框之位移时弹性密封机构相对于轨道作移动,而弹性密封件在轮到达沿其车轴之运动极限前紧靠轨道。23. 一种框之列置,拥有至少一框、至少一方框及至少一弹性构件,弹性构件拥有可被框之一部分接受之至少一定泊部分,且至少一力之接受部分拥有远离定泊部分之端,使得在使用时之弹性构件被排列成经由框之另一部分或经由方框使力之接受部分作回应于在远点上之力的弯曲。2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接触弹性构件之框的一部分或方框上之力大体上经由弹性构件传送至被弹性构件接触之框的另一部分或方框。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中发表之弹性构件的定泊部分被内框接受且弹性构件之一个或多个力之接受部分接触于外框。2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弹性构件在接受弹性构件之定泊部分之框的部分与接触力之接受部分的框之部分或方框之间形成密封。2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当力之接受部分弯曲时,弯曲成弧形段之形状。28. 一种框之列置,包含衆多之加长段,此加长段含有插入框之至少一段之至少部分内部中之至少一插置构件。2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插置构件在连接构件穿越通过待连接之框的部分以后接受加长连接构件之端部。3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各连接构件体被弹性力接受套筒包围。3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插置构件以可滑动方式插入框之段中。3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插置构件之形状大体上与其插入之框段部分的形状相符。3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一插置构件可插入两框段中使两段固持在一起。3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插置构件被加长且拥有插置构件入其间之段上之力被传送至整个插置构件。35. 一种用于框中之框之挤制段,其中段之横断剖面拥有衆多之角落,且其中至少百分之五一的角落为圆弧形。3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中发表之框之挤制段,其中至少百分之六十的角落为圆弧形。3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中发表之框之挤制段,其中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角落为圆弧形。3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中发表之框之挤制段,其中至少百分之八十的角落为圆弧形。3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中发表之框之挤制段,其中至少百分之九十的角落为圆弧形。4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中发表之框之挤制段,其中至少百分之百分之百的角落为圆弧形。4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中发表之框之挤制段,其中圆弧形角落拥有之曲率半径在0.4毫米与10毫米之间。4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中发表之框之挤制段,其中圆弧形角落拥有之曲率半径在0.4毫米与5毫米之间。43. 一种框,包含衆多之框之挤制件,其中至少百分之五十的挤制件之横断剖面含有闭合之多边形形状。4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3项中发表之框,其中至少百分之六十五的挤制段之横断剖面含有闭合之多边形形状。4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3项中发表之框,其中至少百分之七十之段含有闭合多边形形状。4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3项中发表之框,其中至少百分之八十之段含有闭合多边形形状。4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3项中发表之框,其中至少百分之九十之段含有多边形形状。4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3项中发表之框,其中至少百分之百之段含有多边形形状。4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3项中发表之框,其中挤制段之横断剖面拥有衆多之角落,其中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百之角落为圆弧形。50. 一种框之列置,包含衆多各以一体成形之外框之挤制段。5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0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所有框之挤制段各以一体成形。52. 一种框,包含衆多之挤制段,其中之框可承抗至少超过中国标准第GB—7106—86号要求者之百分之五十的力。5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2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之框可承抗至少超过中国标准第GB—7106—86号列明之百分之百的力。5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2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之框可承抗至少超过中国标准第GB—7106—86号列明之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力。5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2项中发表之框列置,其中之框可承抗至少超过中国标准第GB—7106—86号列明之百分之二百的力。56. 一种框,包含衆多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第36项、第37项、第38项、第39项、第40项、第41项及第42项中任何一项中发表之框之挤制段。5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6项中发表之框,其中之框拥有每平方公尺之框重在0.4公斤与0.9公斤之间。5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6项中发表之框之挤制段,其中框之挤制段由铝合金形成。5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6项中发表之框,其中框内造成之任何洞孔之边被推入框中。图示简单说明:附图1为拥有本发明之框的窗之第一实施例;附图2为附图1中A—A线之横断剖面;附图3为附图1中B—B线之横断剖面;附图4为附图1中C—C线之垂直剖面;附图5为拥有本发明之框的窗之第一实施例之变化例;附图6为附图5中A—A线之横断剖面;附图7为附图5中B—B线之横断剖面;附图8为附图5中C—C线之垂直剖面;附图9为拥有本发明之框的窗之第一实施例之一步变化例;附图10为附图9中A—A线之横断剖面;附图11为附图9中B—B线之垂直剖面;附图12a至附图12u为适用于附图1至附图11中所示型式之框的一组窗框挤制段的横断剖面;附图13b为附图13h及附图24为适用于附图1至附图11中所示型式之框的密封件之横断剖面;附图14为拥有本发明之框的的窗之第二实施例;附图15为附图14中A—A线之横断剖面;附图16为附图14中B—B线之垂直剖面;附图17及附图17a为适合与本发明之框一起使用之轮之垂直横断剖面;附图18为拥有本发明之框的窗之第二实施例之变化例的横断剖面;附图19a至附图19r为适用于附图14至附图16及附图18中所示型式之框的一组窗框挤制段之横断剖面;附图19s至附图19w为适用于本发明之框的窗框挤制段之横断剖面;附图20至附图23及附图25至附图30为适用于附图14至附图16及附图18中所示型式之框的密封件之横断剖面;附图31a至附图31d为本发明之固定方框列置之横断剖面;附图32至附图35为适合与附图31a至附图31d中所示型式之框一起使用之密封件之横断剖面;附图36为适合与本发明之框一起使用之联结构件之横断剖面视图;附图37为附图36之联结构件之平视视图;附图38及附图39为本发明之联结构件之横断剖面视图及平视视图。附图40及附图41为显示合适连接构件列置之本发明的框之一部分的横断剖面;附图42为本发明之插置构件之垂直剖面;附图43为附图42之插置构件之端视视图;附图44为附图42之插置构件之俯视视图;附图45为附图42中A—A线之横断剖面;附图46为附图42上圆圈区I细节;附图47至附图49及附图49a至附图49f为适用于本发明之框的插置构件;附图50为拥有本发明之框的窗;附图51为附图50中圆圈区I1之放大图;附图52为附图51中A—A线之垂直剖面;附图53为附图52中沿箭头A之方向看去之视图;附图54为附图40中圆圈区I2之放大视图;附图55为附图54中B—B线之垂直剖面;附图56为附图50中圆圈区I3之放大视图;附图57为附图56中C—C线之横断剖面;附图58为附图56中D—D线之垂直剖面;附图59为附图50中圆圈区I4之放大视图;附图60为附图59中E—E线之横断剖面;附图61为附图55中沿箭头b之方向看去之视图;附图62为附图56中圆圈区I5之放大视图;附图63为附图62中F—F线之横断剖面;附图64为附图62中G—G线之垂直剖面;附图65为附图64中沿箭头C之方向看去之视图;附图66为附图65中H—H线之横断剖面;附图67为附图50中J—J线之横断剖面;附图68为附图50中K—K线之垂直剖面;附图69为拥有既知技术之框的窗之横断剖面;附图70为拥有既知技术之框的窗之垂直剖面;附图71为适合与附图70之框一起使用之轮的垂直剖面;附图72为附图69及附图70之框中使用之刷子之横断剖面;
地址 库克岛